搜尋blog

留言版

2010年7月11日

[展覽] 大衛‧拉夏培爾亞洲巡迴首展

[展覽訊息]
名稱: 超潮攝影家-大衛‧拉夏培爾亞洲巡迴首展
地點: 台北市長安西路39號(台北當代藝術館)
電話: 02-25523721#301
展期: 2010/04/09-2010/05/30
開放時間: 星期二-日 10點~17:30
交通方式:(以台北車站為起點)
台北車站->承德路一段->長安西路->長安西路39號

map
票價/拍攝: NT50/可
官網: http://www.mocataipei.org.tw/_chinese/showweb/index.asp?ID=122
相簿: http://album.blog.yam.com/meiphoto&folder=7661252

00門票

[碎碎念]
抱歉,又是一個展期結束才動筆寫的介紹。

大衛‧拉夏培爾這個創作者以攝影起家,
作品和知名的普普風大師Andy Waarhol很相似,
都有商業、時尚的風格。
不過大衛‧拉夏培爾不只是攝影,也跨足藝術創作、MV編導、記錄片拍攝,
以及表演活動場景設定等領域,
作品飽含色彩、動感與戲劇性,
這次的特展除了活動場景設定外,各領域的作品都有介紹。

(平面圖截編自導覽手冊)

平面圖

先從他的攝影作品開始談起,
說是攝影作品,其實並非單純是照片,
他擅長用超現實的手法構圖,
或強調出油畫材質,或帶著諷刺效果;
有的可以讓你想到古典名畫,
有的則是實驗性十足的作品。

以"大洪水"來說,就是仿米開朗基羅在西斯汀教堂的壁畫,
米開朗基羅-大洪水場景從挪亞的古代換成了美國賭城,
暗示現代人被驕奢縱逸的罪業所淹沒。
作品在背景和水波的部分都頗有油畫效果,
凸顯出名牌的突兀,
因為作品頗大,人物眾多,拍攝起來也很費事,
因此還特地將拍攝這作品的過程拍成紀錄片,
就放在進入展示區的第一個作品。

08大洪水 

對攝影師來說,重要的是構圖和他想要的情感,
所以有時候我真會好奇,
在他們眼裡,鏡頭裡的究竟是人還是模特兒?

而"雕像"這個作品乾脆就以雕像為主角,
呈現靜靜淹沒在洪流中的美術館,
象徵著美感能跨越一切災難,
只是能欣賞的人都毀滅了,那麼作品的存在還有意義嗎?

09雕像

很明顯的,這個作品仿米開朗基羅的聖殤,
原為雕塑作品,描述聖經故事,

米開朗基羅-聖殤 10寇特妮樂芙聖母慟子像
作者則將場景轉成旅館中的小房間,
死者更從耶穌變成吸毒而死的年輕人,
題材在顛覆中又有相同處:
都因為失去摯愛而有所感。
構圖仿古畫慣有的採光法,利用天花板線條和窗戶,
將光芒及中在主角背後,形成神聖光環,
前面堆著積木的孩子,除了作出童稚的對比,
也有文藝復興時代"時代見證者"的手法挪用。

說到把人當模特兒,毀滅與災難的系列作品可以當作代表。
刻意將斷垣殘壁的背景,和主角的雍容華貴作對比,
以”你不在那裏嗎”為例,主角不只是華貴,姿態還宛若芭比娃娃,
教人懷疑這真是受難者嗎?

11你不在那裡嗎
作者藉此暗示人們明知災難當頭,
卻寧可透過消費生活來自我逃避。
有趣的是,作者在創作這系列作品時,
還真的發生天災,因此頗受批評,
連作者本人都幾乎想放棄呢。

這個展區的作品,映入眼簾時大家下意識的都是問:"本人嗎"
原來是以已過世的Michael Jackson為主題的攝影作品。

12美國耶穌 13賜福
作者刻意將MJ塑造成神話人物,
凸顯MJ人性上的美善,
但在此同時,MJ的表情卻好似孤獨落寞,
暗示他被眾人誤解的無奈。
不過別太興奮,作品裡的MJ並非本人,
只是個極相似的年輕人。

"過度消費、名人崇拜、以及15年來的美國狂熱"是展覽中,
展品數目最多的展區,

大衛展
作者以演藝圈名人為主角,
暗示被資本主義的奢靡欲潮吞沒的現代人。
以"漢堡致死"這個作品為例,
作者刻意將漢堡比例放大,非常超現實,但又很具體,
人物則被壓在這大漢堡底下動彈不得,
暗示對食物等物質的渴望,終將反噬人。

14漢堡致死

二樓展區下文再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想有所回應嗎? 請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