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blog

留言版

2016年8月26日

[展覽] NASA特展/E堅忍/d登月艙

(展覽資訊詳見前文 NASA特展/前導)
_■展區E堅忍-在浩瀚宇宙的旅程

{展區}登月艙與模擬場景
===登月艙===

*照片
[照片]阿波羅12號太空人Alan Bean爬出登月艙(1969/11/19)
》延伸: NASA/Bean Descends Intrepid


[照片]休.唐斯《第一個登陸月球的人》(1969/6,紀錄音檔CD)

》延伸: First Man On The Moon線上聽(網搜)


[照片]Time雜誌封面-登月者(1969/7/25)

*(引用簡介)阿波羅登月艙(LM)的演變
LM(最初是月球旅行艙LEM)是三位阿波羅太空人中兩位使用來登陸月球的。LM是由格魯曼菲機工程公司建造,主要是由航太工程師湯姆凱利設計的。設計階段開始於1962年,演變了好幾年,才確定功能形式。進行多次再設計以節省重量、提高安全性和解決各種問題。
第一個進行的修改舊是座椅和大型駕駛艙窗戶,考慮到LM在飛行時,太空人可能會戰力,較小的三角窗能提供足夠的能見度。支撐腳的數量也從原本的設計變少。三個支撐腳能提供了最輕的配置,但穩定性最小,但在著鹿過程中,一個支撐腳可能會受損。五個支撐腳是最穩定的,但也是最重的。最後設計師作出妥協,最終的圓型有四個支撐腳。
》延伸: 維基百科/阿波羅登月小艇

[展件]LM原型A

[展件]LM原型B

[展件]LM原型C

[展件]LM原型D

[展件]LM原型E

*月球樣本

[展品]阿波羅月球岩石樣本盒
月球岩石樣本盒是用來運送高價值的月球岩石回地球。

[展品]月球樣本袋-阿波羅15號任務太空飛行

[展品]阿波羅岩石收集袋

[展品]阿波羅月球手套

[展品]阿波羅月球靴

*等比例模擬場景

[背板]阿波羅16號登月艙與月球表面

[照片]巴茲、阿姆斯壯在寧靜海豎起美國國旗(1969/7/20)

[照片]阿波羅16號登月艙

[照片]阿波羅9號登月艙在地球軌道試飛(1969/3/7)

[照片]阿波羅16號著陸與發射地,LM僅上半灰色部份會返回地球

[展件]LM支撐腳(1:1原尺寸複製品)
LM5.5公尺高(18英呎),寬4.3公尺,四個支撐腳都是像這樣支撐著。

》延伸: NASA/登月艙結構圖
取自網路搜圖


[展件]LM船員艙(1:1原尺寸複製品)
LM是阿波羅太空船登陸載具的一部份,專為阿波羅計畫建造,以承載兩個船員從月球軌道到月球的表面及返回。LM的第一次飛行是在1968年一月無人阿波羅5號任務期間,在低地軌道(LEO)上測試推進系統。在1969年到1972年間,有六個LMS成功降落在月球上。
LM包含上升階段和下降階段,由指揮服務艙運送到月球軌道,是一個大約其兩倍質量的太空船,也可帶太空人返回地球。完成任務後,LM會被丟棄,因為它結構上和空氣動力上是無法飛行通過地球大氣層,它只能在外太空運行。

》延伸: NASA/船員艙圖解
取自網路搜圖

[展件]太空船登月艙接合器(SLA)艙門
這個SLA是神農5號火箭中包含登月艙第三級的錐形剖面。太空船登月艙接合器包含四塊面板,能夠打開並透過指揮服務艙允許與登月艙對接。這個艙門可以穿過這四個面板中的一個進入內部。到發射日,技術人員和全體人員能夠穿過這個艙門進入登月艙里,並進行工作和任務。

》延伸: NASA/火箭第三級打開與登月艙對接示意圖
取自網路搜圖

【各展區文章連結】
前導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7/nasa.html
A啟程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7/nasaa.html
B探索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7/nasab.html
C狂熱
  a.美國區年表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ca.html
  b.蘇聯區年表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cb.html
  c.美蘇領導人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cc.html
  d.年表與周邊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cd.html
  e.美蘇首位登空太空人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nasace.html
  f.周邊與總統演說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cf.html
D突破
  a.起源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da.html
  b.先鋒者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db.html
  c.文物、短片、模型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dc.html
  d.發動機、火箭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dd.html
E堅忍
  a.太空衣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ea.html
  b.個人化小物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eb.html
  c.登月車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ec.html
  d.登月艙 ←You Are Here
F創新
  a.水星任務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fa.html
  b.雙子星任務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fb.html
  c.阿波羅任務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fc.html
  d.組件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fd.html
  f.控制中心與太空實驗室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f.html
 2a.對接與太空梭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f2a.html
 2b.零件與哥倫比亞號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f2b.html
 2c.哈伯天文望遠鏡與太空站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9/nasaf2c.html
G參與
  a.福衛一號二號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ga.html
  b.太空看台灣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gb.html
  c.福衛三號五號七號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gc.html
  d.太空垃圾、科技星空樹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gd.html
H體驗、商店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9/nasah.html

2016年8月25日

[展覽] NASA特展/E堅忍/c登月車

(展覽資訊詳見前文 NASA特展/前導)
_■展區E堅忍-在浩瀚宇宙的旅程

{展區}月面車與月球車
===登月車===

*登月車
[展品](引用簡介)月面車2(1:1原尺寸複製品)
月面車是蘇聯在1969-1977年間,所製造一系列由遠端控制的月球車。設計用來探索月球表面並將資料傳回地球。1970年月面車1號和1973年月面車2號,兩台月面車被月球飛船成功送上月球。月面車2號任務,主要目的是採集月球表面的相片,檢測環境光線程度決定從月球上進行天文觀測,在地球上進行雷射測距、觀察太陽X射線、測量局部磁場和對月球表面物質進行土壤力學研究的可行性。
月球車2號重840公斤(1900磅),兩種速度:1 km/h(每小時0.6英哩)和2 km/h(每小時1.2英哩)。這個月球車搭配三個射影機,一個能以不同框率回傳高解析度的照片,且安裝在月球車的高度以進行導航。地球上五人控制團隊使用這些相片,並即時對月球車發出駕駛命令。電力是由安裝於覆蓋儀錶艙的圓形鉸鏈蓋子內部的太陽面板來供應的,當蓋子打開時,電池會進行充電。在漫長的月球夜晚期間,使用釙-210放射性同位素加熱裝置來維持月球車的溫度。月球車上安裝四個額外的全景照相機。科學裝至包括一個土壤力學測試器、太陽X射線實驗、一個測量可見光水準和紫外線光水準的天體光度測量計,一個安裝在月球車前面在吊杆末端2.5公尺(8英呎)的磁力計、一個輻射計、一個用來進行雷射探測實驗的光檢驗器(Rubin 1號)和法國提供的雷射腳反射體。
1986年,俄羅斯政府從退休人員中召集月面車設計者進行地面挑戰。在切爾諾貝利核能場災難的餘波中,遠端控制的推土機證實,因為太重無法移走坍塌的反應爐建築物屋頂的碎片。兩周之後,月面車設計者創造出一種能遠端控制的六輪樣車,夠輕可在不穩定的屋頂上進行作業,且能夠抵抗高強度輻射。其他後續此類型的車,對清除災區的碎片有很大幫助,也為設計者們贏得獎項。
》延伸: 維基百科/月球車2號 

*月球車2號圖解(網搜)
取自網路搜圖

*洋流圖與照片
[展品]圖表

[照片]1971年阿波羅15號拍攝的阿波羅月球車

[照片] James B. Irwin和LRM(1971/7/31)
詹姆斯是阿波羅11號任務的登月艙駕駛員,拍照的是指揮官David R. Scott,
前景隱約可見登月艙獵鷹的影子。
》延伸: NASA/Apollo 15 Mission image - Lunar Module LM and Lunar Roving Vehicle LRV 

[照片]阿波羅17號任務中的太空人哈里森.施密特與LRM(1972/12)

[照片]Eugene Cernan試駕月球車(1972/12/11)
阿波羅17號指揮官尤金·塞爾南在執行首次艙外活動時所拍的照片,
此時月球車只做了"簡配",地面控制、中繼設備、天線等設備,之後才裝上去。
》延伸: NASA/Cernan Driving the Rover 

*月球車
[展品]阿波羅月球車(1:1原尺寸複製品)

[QR碼]http://qrcode.frog.tw/exhibition/detail/43

[平板](引用簡介)
月球車(LRV)是一個由電池供電的四輪車,使用於1971和1972年阿波羅計畫的最後三個任務(阿波羅15、16、17號)。月球車的主要負責人是波音。月球車只用了17個月就開發出來了,並在月球上發揮全部功能且沒有異常現項。使用阿波羅登月艙將月球車運送到月球上,一旦月球車到達月球表面,可運送兩名太空人的裝備和月球樣本。
月球車可進行更佳的地表移動性,且大大地擴展月球探測的範圍。先前的太空人團隊因為笨重的航太服裝備和在月球環境下維持生命,被限制在著陸點周圍的短步行距離內。然而,作業範圍被限制在登月艙的步行距離內,以避免在任何地點發生故障。在沒有月球車的情況下,阿波羅15~17號是不可能會有重大的科學發現,我們對月球演變的了解會更糟。月球車最大速度估計是每小時13公里(每小時8英哩),儘管太空人尤金安德魯塞爾南曾經有每小時18公里(每小時11英哩)的最快紀錄,並授予(非官方)月球駕駛最高紀錄。阿波羅計畫完成離開後,這三台月球車仍留在月球上。
》延伸: 維基百科/阿波羅月球車


展間有些展品表面會包裹著薄薄一層像金箔一樣的東西,那是多層隔熱系統(MLI),
MLI由多層BoPET或Kapton等高分子材料組成,多達40層以上,
兩面鍍上鋁或銀,可以隔熱並減少熱輻射帶來的熱損失,也有防塵作用。
》延伸: wikipedia/Multi-layer insulation

取自網路搜圖

*阿波羅任務影像

[展品]阿波羅12號任務的70mm影像

[展品]阿波羅月球表面哈蘇70mm超廣角相機
美國太空總署在月球任務期間,利用瑞典製哈蘇相機。太空人在將鏡頭和相機遺留在月球上後即啟程離開,以節省重量。只有這三個來自阿波羅8號、12號、17號的影像膠捲匣回國。

[展品]阿波羅8號任務太空飛行的哈蘇70mm膠捲匣
camera magazines展方翻成電影雜誌…,雖然他的確也有電影雜誌的意思,
但看看這盒狀物,哪像雜誌了?中譯應該沒有校過稿吧。

[展品]阿波羅12號任務太空飛行的哈蘇70mm膠捲匣

[展品]阿波羅17號任務太空飛行的哈蘇70mm膠捲匣
這個太空飛行的哈蘇70mm影像膠捲匣,是被阿波羅17號指揮官尤金安德魯塞爾南,在1972月12月19~22日最後一次登月任務中使用。膠捲匣上有塞爾南親筆簽名。

[展品]阿波羅電視攝影機

【各展區文章連結】
前導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7/nasa.html
A啟程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7/nasaa.html
B探索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7/nasab.html
C狂熱
  a.美國區年表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ca.html
  b.蘇聯區年表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cb.html
  c.美蘇領導人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cc.html
  d.年表與周邊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cd.html
  e.美蘇首位登空太空人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nasace.html
  f.周邊與總統演說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cf.html
D突破
  a.起源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da.html
  b.先鋒者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db.html
  c.文物、短片、模型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dc.html
  d.發動機、火箭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dd.html
E堅忍
  a.太空衣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ea.html
  b.個人化小物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eb.html
  c.登月車 ←You Are Here
  d.登月艙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ed.html
F創新
  a.水星任務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fa.html
  b.雙子星任務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fb.html
  c.阿波羅任務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fc.html
  d.組件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fd.html
  f.控制中心與太空實驗室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f.html
 2a.對接與太空梭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f2a.html
 2b.零件與哥倫比亞號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f2b.html
 2c.哈伯天文望遠鏡與太空站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9/nasaf2c.html
G參與
  a.福衛一號二號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ga.html
  b.太空看台灣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gb.html
  c.福衛三號五號七號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gc.html
  d.太空垃圾、科技星空樹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gd.html
H體驗、商店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9/nasah.html

[展覽] NASA特展/E堅忍/b個人小物

(展覽資訊詳見前文 NASA特展/前導)
_■展區E堅忍-在浩瀚宇宙的旅程

{展區}個人化小物
===太空食物===
為了方便太空人在失重狀態下用餐,兼顧節省太空梭空間,
專家們設計的太空食物都以體積小、重量輕、營養豐富、方便進餐的方向設計,
一開始賣相很差,都是一些活像點滴袋、寵物罐頭、牙膏的包裝,
現在好命多了,不但有新鮮水果可以吃,也可以點任何想吃的餐點,
就是外包裝仍然像調理包,口感也和包裝上的有相當的差距。
如果有興趣,特展紀念商品店有賣一些太空食物包,
不過先說啊,太空食物只是種聽起來很炫,吃起來不怎麼樣的東西,
別抱著過高的期待,好歹不用擠牙膏來吃,已經改善很多了,對吧?
》延伸: 美食滔客/絕地救援之太空人吃什麼‧太空食物特輯 | Evelyn Chang

[QR碼] http://qrcode.frog.tw/exhibition/detail/42

__★阿波羅太空食品
[展品]葡萄柚汁飲料(阿波羅8號任務)
[展品]咖啡(阿波羅8號任務)

[展品]加拿大培根和蘋果醬(阿波羅8號任務)

[展品]太空餐:殺菌劑片、烤麵包塊、葡萄柚-柳橙汁飲料、牛肉飯

[展品]罐頭食品夾持器:馬鈴薯泥、蘆筍、德式馬鈴薯沙拉

__★太空實驗室太空食品
[展品]切達乳酪餅乾
[展品]燻豬培根

[展品]奶油豌豆
[展品]櫻桃汁飲料

[展品]混合義大利菜

[展品]麥片

[展品]牛肉餅

__★俄羅斯太空食品
[展品]餐桌面包

[展品]乳酪凝塊佐黑醋栗

[展品]黑醋栗汁
[展品]羅宋湯肉

[展品]越橘糖
[展品]乳酪凝塊和蘋果泥

[展品]大使伏特加
身為一個蘇聯人,帶個伏特加上太空好像也是很合理的,
不過別誤會啦,這只是貼了個伏特加在外面的羅宋湯,
到底含不含酒精,那就只有點餐的人自己才知道了。

[展品]豬肉燉牛肉
[展品]乾肉和馬鈴薯泥

[展品]鱘魚佐番茄醬

===個人設備===

[展品]阿波羅排便收集設備

[展品]太空梭的最大量吸收服裝(MAG)
三套MAG,尿布,分配給每個組員以幫助任務完成:一套是發射起飛使用,一套則是為了重返時使用,另一個是作為第二次嘗試重返事件時的備用服裝。

NASA有很多技術本來是為太空開發,但後來普及到一般人的生活,
MAG的概念就是其中之一,簡單來說就是尿布的前身,設計來幫太空人排尿,
不過其實也不會整個太空任務都一直穿著,太空船上是有"廁所"的,
只用在某些不得不用的時機,像是火箭起降、離艙漫步等。
》延伸: 科技報橘/你知道嗎?我們生活中的這 9 項事物竟然是來自 NASA 的發明 

[展品]機械刮鬍刀

[展品]牙刷

[展品]太空梭個人衛生用品
這個衛生盒是屬於太空人威廉.勒洛的,他在1982年11月STS-5任務中,擔任任務專家身份進行飛行,這也是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第一次任務飛行。任務註記第一次(其實是第二次)從太空梭貨艙(OV)部署商業衛星。

[展品]護手霜

===維生設備===

[展品]阿波羅墊緊急空氣袋(PEAP)
PEAP是一個在發射台緊急行動時,供應呼吸的可攜式包裝設計。袋裝的目的是讓需要幫助的組員能夠在應急狀況下,快速連接和啟動它。

[展品]PEAP剖面圖

[展品]阿波羅救生包

[展品]阿波羅早期版本的可攜式維生系統(PLSS)
太空人在艙外進行太空漫步和月球漫步活動時,太空人背著PLSS。PLSS系統可為太空人在太空船外,提供所需的維生功能,包括調節服裝壓力、傳送呼吸氣體、去除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通過液態冷卻通風服(LCVG)循環呼吸氣體和水,另外也提供了一個通訊頻道。

[展品]阿波羅個人氧氣呼吸器(POV)
POV是一個獨立的維生系統,讓太空人發射之前,呼吸氧氣。在準備室和發射台之間,是由太空人隨身攜帶的,之後才帶入阿波羅指揮艙。

[展品]POV剖面圖

[展品]阿波羅臍帶軟管裝置
臍帶軟管是太空人的生命線。藍色的閥門將氧器注入到這套衣服,紅色閥門將二氧化碳排出。當太空人在太空船工作時,軟管連接到環境控制系統(ECS)。在太空和月球漫步時,軟管連接到PLSS。

【各展區文章連結】
前導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7/nasa.html
A啟程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7/nasaa.html
B探索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7/nasab.html
C狂熱
  a.美國區年表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ca.html
  b.蘇聯區年表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cb.html
  c.美蘇領導人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cc.html
  d.年表與周邊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cd.html
  e.美蘇首位登空太空人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nasace.html
  f.周邊與總統演說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cf.html
D突破
  a.起源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da.html
  b.先鋒者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db.html
  c.文物、短片、模型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dc.html
  d.發動機、火箭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dd.html
E堅忍
  a.太空衣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ea.html
  b.個人化小物 ←You Are Here
  c.登月車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ec.html
  d.登月艙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ed.html
F創新
  a.水星任務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fa.html
  b.雙子星任務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fb.html
  c.阿波羅任務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fc.html
  d.組件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fd.html
  f.控制中心與太空實驗室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f.html
 2a.對接與太空梭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f2a.html
 2b.零件與哥倫比亞號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f2b.html
 2c.哈伯天文望遠鏡與太空站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9/nasaf2c.html
G參與
  a.福衛一號二號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ga.html
  b.太空看台灣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gb.html
  c.福衛三號五號七號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gc.html
  d.太空垃圾、科技星空樹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8/nasagd.html
H體驗、商店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9/nasa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