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blog

留言版

2017年12月11日

[show] 大英木乃伊展全展品秀7

_■寫在前面
1.展覽資訊請移駕 大英館藏埃及木乃伊特展 http://usemei.blogspot.tw/2017/12/blog-post_10.html
2.展區內禁止拍照錄影,因此文中照片均由網路搜尋而來,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
3.因涉及大量埃及神祇和象形文,若想進一步了解,請移駕 番外篇 
4.語音導覽引用自雅凱語音導覽音檔逐字稿,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

_■參考網站(照片引用來源)
特展展品清單(全英文)
香港特展官網 http://hk.science.museum/ms/el2017/
香港特展相簿 https://ryanm.blog/2017/07/19/永生傳說/
香港特展遊記 https://www.douban.com/note/644712885/

_■第七區 埃及年輕人
[平面圖]

[看板1]羅馬時期的埃及年輕人
羅馬統治埃及期間(30BC),埃及仍持續製作木乃伊,但技巧和風格有所演進,
其中「木乃伊肖像畫」是種用木板繪畫死者的創意作法,
這具年輕人的木乃伊與其肖像畫屬於送批歐洲的木乃伊中,首批擁有這種造型的木乃伊。
圖中的年輕男子有著深色而鬈曲的頭髮,粗眉闊眼,未留鬍子,顯示他相當年輕,
斷層掃描也證實他死時約17-20歲。掃描影像顯示他過重,不符肖像中削瘦的形象,
還可以看到他有蛀牙,可能證明他飲食中含有高糖和高澱粉。

[看板2]羅馬時期的木乃伊製作
雖然羅馬時期仍盛行保存遺體,但技巧已經不同,防腐師不再取出死者內臟。
此時期防腐方法較為簡單便宜,可能因為需處理的遺體變多而導致工藝水平下降,
儘管這種粗製濫造的木乃伊技術成為常態,但有些遺體還是有得到悉心處理,
比如這具年輕人的木乃伊內臟保存狀況就非常好,包裹得也很細心。
#埃及棺槨演變簡史 https://myancientegyptpractice.wordpress.com/2016/07/31/death-on-the-nile/

[展品]年輕男子木乃伊 大英館藏EA6713
香港特展官網導覽頁 http://hk.science.museum/ms/el2017/saudioguide_34.html

#語音導覽27 青年木乃伊
希臘和羅馬統治者佔領了埃及期間,木乃伊的外觀受到高度重視,繃帶包裹複雜,精巧的形成十字交錯的方式,繪有死者肖像畫的木板,從這個時期起被放在繃帶上,相對的,對於內部的防腐技術則較為粗糙。在這幅木乃伊肖像畫中,這個年輕人穿著一件白色寬外衣,上面的粉紅色條紋叫做「克拉烏斯」,還穿著一件斗篷,在古羅馬克拉烏斯代表特定階級,但在這裡可能只是象徵著和羅馬傳統之間的關聯。這個年輕人在肖像畫上看起來面容削瘦,但是電腦斷層掃描顯示他嚴重的過重,幸好體重居然沒有影響遺體的脫水乾燥,由於沒有發現他有任何疾病、創傷或他殺跡象,我們無法知道為什麼他這麼年輕(大約在17到20歲之間)就已經過世,他過世時還在發育階段,所以木乃伊遺體的身高只有149公分。

這位男士的繃帶包裹算精細,但防腐過程卻精簡了,內臟並未取出作防腐,
不確定是因為羅馬時期需求量大增,人手不足;還是因為傳統防腐技術已亡佚,無法進行。
背上放置木乃伊板,以此取代節德柱的作用,也便於替遺體裹上裹尸布和繃帶,
蠟畫法肖像畫則被裹在遺體和最外層繃帶之間,最後割除肩部以上的繃帶,露出容貌。

[看板]木乃伊檔案(遺體說明板)
性別:男性
死亡年齡:17-20歲
全長:151cm
病理:蛀牙
年代:羅馬時期(約AD140-180)
出土與館藏編號:底比斯, EA6713

這時期埃及受希臘羅馬統治,但仍保有傳統喪葬儀俗,技巧上則出現多元風格,
木乃伊肖像畫在西元一世紀開始流行,木板上畫有死者容貌,放在裹尸布上。
這位青年的畫像沒有鬍鬚,顯示死時還很年輕,但削瘦這部份就有美化之嫌了,
畢竟斷層掃描顯示他皮膚留有縮水皺褶,四肢粗肥,應該早就過重。

[顯影]
戴有串珠項鍊,項鍊上串有蠟質類花朵,以木板作底板取代節德柱,
從髖骨未閉合和骨骼發育中的狀況,推斷死亡年齡應在17-20歲,
內臟被未取出,電腦斷層掃描可清楚看到內臟影像,顱骨注入樹脂。

[看板3]埃及喪葬傳統
因為沒有傳統棺體棺蓋,學者對這位男士的身份所知有限,
只能從木乃伊肖像畫中判斷,他大概是個濃眉大眼、深色捲髮的年輕男子,
白色羅馬長袍及斗篷上有帶狀紋樣,稱為「克拉烏斯」。
埃及喪葬傳統講究保存遺體,羅馬卻是以火葬為主,
儘管如此,在羅馬統治下的埃及,仍然維持很長一段時間的傳統喪葬方式。

[展品]陶巴斯提絲的木乃伊板 大英館藏EA35464
香港特展官網語音導覽頁 http://hk.science.museum/ms/el2017/saudioguide_38.html

#語音導覽28 陶巴斯提絲的木乃伊板
在羅馬時期不是只有貴族才能為自己準備木乃伊,需求的增加可能導致品質下降,同時棺木變得不再那麼重要。在這具年輕人的木乃伊上方有一塊彩繪的木板,與展出的另一件陶巴斯提絲的木乃伊木板非常相像,上面裝飾有許多埃及傳統喪葬圖像場景,最上方有一隻張開翅膀的鳥,這代表人的靈魂,被稱為「巴」。埃及人認為每個人都有兩個非物質性的實體,一個是「卡」一個是「巴」,這兩個概念都是多重而複雜的。為了生存,卡和巴需要物質性的基底,因此有必要保存遺體,發展出木乃伊的製作。巴通常被描繪為人頭鳥身,讓死者能進食和移動,在木板的下方我們可以看到安努畢斯製作死者木乃伊的場景,看得出來這個時期在裝飾上還保留著埃及的傳統。

羅馬時期會用木乃伊板放在遺體下,取代節德柱的作用,墓主為Taubastis,
頂端呈弧型,以符合頭部輪廓,頂著日環的鷹象徵荷魯斯,
下方畫有巴鳥、象徵穩定的節德柱、象徵主宰的權杖和象徵活力的生命之符,
3個符號被放在碗狀物上,則有至高、無與倫比之意,如碗上的權杖表示無比的權勢。
符號下方則是安努畢斯正在處理遺體的場景,象形文字描述死者的來世福報。

這塊木乃伊板和青年木乃伊遺體下的相似,但目前無法得知青年木乃伊板是否有任何圖飾文字。

[展品]木棺蓋 大英館藏EA55022
香港特展官網語音導覽頁 http://hk.science.museum/ms/el2017/saudioguide_37.html

#語音導覽29 木棺蓋
希臘人和羅馬人對埃及的喪葬傳統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因此棺槨、面具和畫像也呈現了多元樣貌的融合,例如在包裹木乃伊的亞麻布繃帶上面,出現了薄薄的木板,上面畫著死者的肖像畫,就像眼前這具年輕人的木乃伊一樣。展出的這件棺木上蓋,看起來就像一座站立著的羅馬雕像,蓋子雕刻出死者全身的樣貌,包括他的羅馬服飾。基座上粗糙的彩繪著女神努特,也寫有甲的象形文字,這具棺木充分展現了埃及、希臘與羅馬風格的混合,羅馬人的喪葬傳統是火葬,但直到羅馬時期末期,埃及仍持續進行木乃伊的製作,我們幾乎無法推測這些棺蓋肖像畫所描繪人物的文化起源,甚至就連這具棺蓋的主人,我們都無法確定他是埃及人、希臘人還是羅馬人,或是他的父母親是否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本展品屬於羅馬時期,外型是身穿長袍的短髮男子,棺蓋上附有少許紅色顏料和塗金,
可能是垂直存放或放在木箱內,埃及傳統圖飾被擺到底部。

[展品]呼吸之書 大英館藏EA10109
羅馬時期雖仍有以莎草紙卷陪葬的習俗,不過死者書的地位被新的文本取代,
像「呼吸之書」就主要強調死後世界呼吸的重要性,兩面都寫滿祭司體文字。

[展品]木乃伊標籤 大英館藏EA57616

[展品]木乃伊標籤 EA26668

[展品]木乃伊標籤 EA22874

[展品]木乃伊標籤 EA23185

[展品]木乃伊棺蓋+木乃伊標籤 大英館藏EA26273,a
香港特展官網語音導覽頁 http://hk.science.museum/ms/el2017/saudioguide_39.html

此棺蓋和木標籤被放在伯創思的木乃伊遺體上,標籤上寫有名字和出生地,繫在棺蓋上。

[展品]泰逢(Tryphon)陪葬石碑 大英館藏EA57358
香港特展官網導覽頁 http://hk.science.museum/ms/el2017/saudioguide_40.html

石碑充滿羅馬風格,Tryphon站在正中面向正前方,
身穿羅馬長袍和斗篷,銘文寫著「獻給四歲夭折的泰逢」。

[展品]女子像陪葬石碑 大英館藏EA65337
除了左上的胡狼象徵安努畢斯,整體都是純希臘羅馬風格的墓碑雕飾,
上方雕刻希臘風山牆和柱飾,墓主身穿羅馬長袍,躺倚在矮榻上,正在享受死後饗宴。

[看板4]多元文化
羅馬時期,埃及、希臘、羅馬人為埃及三大族裔,
很多埃及人都採希臘名字,難以從姓名確定死者文化起源。
這種多元文化融合在當時喪葬習俗中尤其明顯,人形棺逐漸流行,取代已經少在製作的棺木,
並引進肖像板和彩繪裹尸布,將歐洲技巧揉合進埃及喪葬傳統,
就連專家有時也難以判別木乃伊究竟是由埃及人或異鄉客委託製作。
至君士坦丁大帝統領埃及期間,因為獨尊基督教,埃及走向拜占庭風,傳統信仰消失殆盡。

[展品]阿芙蘿狄蒂的木乃伊面具 大英館藏EA69020
面具上可以看到埃及和羅馬傳統的融合,埃及諸神的形象移到背面,以典型羅馬風格刻畫女性面容,
她被以希臘女神之一的Aphrodite來命名,髮型、服飾和首飾都具當代風格,
面紗上銘刻了她和雙親的名字,並記載她死時只有20歲,形象可能來自當時流行,而非參考死者面容。

[展品]木乃伊容器塗金面具 大英館藏EA51146
香港特展官網語音導覽頁 http://hk.science.museum/ms/el2017/saudioguide_35.html

#語音導覽30 木乃伊容器塗金面具
在古埃及王國第一中間期,使用石膏和亞麻布製作木乃伊容器部件的技術,開始用在喪葬用具上,木乃伊的頭部和肩膀會覆蓋著人形棺,這種喪葬面具是用浸泡在石膏灰泥裡的亞麻布作成的,能夠彩繪出死者的樣貌。後來這種面具演變成覆蓋全身的人形棺,緊貼著木乃伊,塔穆特和內殿歌者的木乃伊都是如此。木乃伊及其容器經常被放進棺木裡,棺木一般為木製,在羅馬時期人們很少製作棺木,反而是木乃伊容器面具,以及其他通常放在木乃伊頭部、胸部、腿部和腳部的物件變得流行起來,製作面具的材料有時候會用廢棄的莎草紙取代亞麻布,木乃伊容器面具上通常會塗金,黃金也會直接被放在死者的皮膚上,通常是在臉部,這象徵著死者與太陽神之間的關聯。

古埃及人從羅馬時期前就已開始使用喪葬面具,他們相信頭部象徵感官所在,
食物由此進,語言也由此出,防腐師在處理頭部時特別用心,
面具上帶有咒語,讓死者可藉神聖的力量在死後的世界繼續享樂行事。
本展品顯示理想化的死者形象,塗金藍髮是死者化身成埃及諸神的象徵。

[展品]蓄鬍男子木乃伊肖像 大英館藏EA63396

#語音導覽31 蓄鬍男子木乃伊肖像
在地中海北部與埃及風格融合的過程中,肖像板可能是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特色。肖像板通常逼真的描繪了死者的面容,展現出羅馬帝國境內種族與文化的多元性。製作肖像畫的木板來自不同的樹種,其中只有無花果樹是埃及原生樹種,其他都生長在義大利、希臘等歐洲地區,肖像板上使用的有些裝飾顏料似乎也是進口的,反映出地中海文化的多樣性與交流情形。古埃及有一種典型的顏料叫做「埃及藍」,在紅外線底下會發出白光,可見光誘導紅外線發光技術能用來尋找這種埃及藍,在研究一幅年長者的肖像時,這項技術尤其引人關注,白色發光區顯示用來畫頭髮、膚色與雙眼的顏料裡含有埃及藍,這藍色用肉眼完全看不出來,而是與其他顏色調合在一起,用以表現男子變得灰白。

這位男士蓄捲髮,身穿羅馬羅馬長袍,十足羅馬風,
繪畫技法也一樣很羅馬,在木板上以蛋彩畫技法創作,並細心描繪眼睛、兩頰和頸部的陰影。

[展品]男子石膏面具 大英館藏EA30723
臉部塗金屬於埃及傳統信仰,髮型和服飾則採羅馬風,
自由女神般的髮飾,是桃金孃花環,肩上則配有勳章。

[展品]女子石膏面具 大英館藏EA26799
羅馬時期,塗金面具、肖像畫、石膏面具都是重現死者容貌的選項,
石膏面具造形通常採羅馬風,這位女士留著類似辮子頭的華麗髮型,
耳上戴有耳環,脖子上也有珠子串成的項鍊。

[看板5]木乃伊肖像畫
羅馬時期取得歐洲特有的椴木變容易,因此開始流行用木板替死者畫木乃伊肖像畫。

[展品]男子肖像 大英館藏EA74715
香港特展官網語音導覽頁 http://hk.science.museum/ms/el2017/saudioguide_36.html

本展品為畫在椴木板上的男子肖像,蓄短髮,穿披風和羅馬長袍,充滿羅馬風,
畫家在顏料中混入埃及藍來表現男子頭髮因上了年齡後的灰白感,肉眼難以看出,
但埃及藍這種埃及特殊顏料,在紅外線下會發出螢光,一經紅外線釋光技術就非常明顯,
科學家常用此技術判斷作品中有無埃及藍的存在。

[展品]女子肖像 大英館藏EA65343
畫家細心的混合顏料和蜂蠟,在木板上以蠟畫法畫出膚色的層次感。

[引言]佩托西里斯之墓:噢,活在世間的人們啊(…中略…)朗誦吾名並奠上大量的酒吧

_■第八區:結論
本區播放短片,主要講述現代科技對研究古埃及的貢獻,希望藉此引發訪客對埃及的持續熱情與關注。

【各展區文章連結】
前導 http://usemei.blogspot.tw/2017/12/blog-post_10.html
番外 http://usemei.blogspot.tw/2017/12/show.html
第一區 http://usemei.blogspot.tw/2017/12/show-1.html
第二區 http://usemei.blogspot.tw/2017/12/show2.html
第三區 http://usemei.blogspot.tw/2017/12/show-3.htm
第四區 http://usemei.blogspot.tw/2017/12/show-4.html
第五區 http://usemei.blogspot.tw/2017/12/show-5.html
第六區 http://usemei.blogspot.tw/2017/12/show-6.html
第七區 ←You Are Here

[show] 大英木乃伊展全展品秀6

_■寫在前面
1.展覽資訊請移駕 大英館藏埃及木乃伊特展 http://usemei.blogspot.tw/2017/12/blog-post_10.html
2.展區內禁止拍照錄影,因此文中照片均由網路搜尋而來,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
3.因涉及大量埃及神祇和象形文,若想進一步了解,請移駕 番外篇
4.語音導覽引用自雅凱語音導覽音檔逐字稿,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

_■參考網站(照片引用來源)
特展展品清單(全英文)
香港特展官網 http://hk.science.museum/ms/el2017/
香港特展相簿 https://ryanm.blog/2017/07/19/永生傳說/
香港特展遊記 https://www.douban.com/note/644712885/

_■第六區 幼童
[平面圖]

[看板1]來自哈瓦拉的幼童
古埃及因不把幼童當成人,較少將兒童製成木乃伊,
但羅馬時期後增加不少,哈瓦那就出土了不少幼童木乃伊。
斷層掃描發現這具幼童木乃伊死亡時約2歲,脊椎和肋骨可能因製作木乃伊時受傷,
遺體仔細包裹層層布條,防腐也處理的極好,塗金面具更畫有精細紋飾,
一切以最高級的木乃伊製造法來處理,顯示他來自上流社會,
棺蓋下半畫有進行祭儀獻上供品的傳統場景。

[展品]幼童人形棺 大英館藏EA22108

#語音導覽22 兒童木乃伊
這個木乃伊有很長一段時間被誤認為是女孩,但是最近經過電腦斷層掃描證實,他其實是個男孩。木乃伊裝飾精細,臉部和胸部塗金,左手拿著一小束玫瑰花和桃金孃,從骨骼和牙齒進行分析,我們推斷小男孩死亡的年紀是兩歲左右,胃腸道疾病可能是導致這個年紀的孩童死亡的最常見原因之一,但相關跡象不容易在木乃伊遺骸內發現。人們普遍認為,羅馬時期木乃伊精心裝飾的外表,掩飾了軀體防腐的粗糙與低劣,但是這具木乃伊的處理卻非常細心,應該花了很多錢。孩童的木乃伊在羅馬時期以前相當罕見,這說明了這個男孩來自精英家庭,或者至少家境富裕,如此細心的處理說明了這家人非常希望保存男孩的遺體,讓他在來生能過得更好。

[看板]木乃伊檔案(人型棺說明板)
性別:男性
死亡年齡:約1-3歲
全長:85.5cm
病理:未檢出
年代:羅馬時期(約AD40-60)

這具幼童木乃伊為捲髮,頭上蓋有一個精細的塗金面具,手持玫瑰和桃金孃花束,
披風覆蓋的部份的頭部和肩膀,這些裝飾是希臘羅馬時期的典型特色,
顯現托勒密時期,埃及逐漸受希臘羅馬文化影響,死者手中持花象徵永保青春。

棺體彩繪則仍帶有濃濃埃及傳統神話風格,
最上排是白衣祭司(或死者本人)分別拿罐子和莎草紙向諸神舉行頌讀儀式;
第二排是清洗木乃伊與開口儀式的場景,第三排描繪秤心儀式的場景;
最下排左邊描繪安努畢斯替躺在棺架上的死者處理遺體,
右邊則描繪乘坐喪葬船前往西方死者國度。

面具背後彩繪的場景,顯示荷魯斯和托特神用賦予生命的水為幼童潔淨。

赤腳背上畫的十字線象徵莎草製的涼鞋,腳底板繪有兩個對視的人像,
他們的手被綁縛在背後,呈跪姿,象徵被踩在腳下的俘虜或奴隸,本來是法老用來宣揚戰果的圖飾,
但托勒密時期這些圖騰意義可能不再被廣泛了解,因此幼童棺木上也照本宣科畫上代表征服的意象。

[看板]挖掘與發現(人形棺旁X光圖說明板)
香港特展官網語音導覽頁 http://hk.science.museum/ms/el2017/saudioguide_27.html

古埃及嬰孩死亡率極高,從遺體處理情況可以想像這孩童死後被精心照顧,
展方展示等比例的幼童骨骼與人形棺輪廓斷層掃描圖,
可以清楚看見遺體在人形棺內的姿勢和身體狀況,
這位2歲的小朋友在哈瓦拉出土,同時出土的還有兩個小女孩木乃伊,
所以本來誤判這位也是女孩,不過人形棺彩繪和電腦斷層掃描都證明了他是男孩。

[顯影]
一般古埃及對孩童的防腐並未重視,但這具木乃伊卻被以最高階喪葬儀式精心處理,
包裹精細、過程小心,可見應為富裕家庭,防腐師未取出頭部,但有取出內臟,
這是避免在取出腦部的過程中,造成顱骨受損破裂,因此直接在內部作防腐,
外層裹繃帶類織品,下頷骨牙齒發育中,因此死亡年齡推定為2-3歲,
脊椎和肋骨有所歪斜彎曲,甚至旋轉移位,可能是防腐過程所造成,
電腦斷層並未發現他有其他嚴重病因或外傷,可能死於腸胃道疾病。

[大圖]哈瓦那遺跡照片大圖輸出

[看板2]古埃及家庭生活
古埃及非常重視家庭,孩子更是家庭核心,最理想的架構是一夫一妻一子,
也反映到神明世界中,使得神明常常是三人一組一起出場。
不過因為死亡率高,通常會鼓勵多產,因為對古埃及人來說,名字的傳承是很重要的。
在人的組成五元素中,壬(ren)就是指名字,把握住"真名",就能掌控住對方,
(人的組成五元素:卡,ka,靈魂本質;巴,ba,人頭鳥身的靈魂意識;阿赫,akh,卡和巴結合成的永恆靈魂;
舒特,shuwt,守護靈魂的影子;壬,ren,真名)
吟誦神明或逝者的名字,可以得到護佑;寫下邪靈或敵人的名字,可以驅離或詛咒對方;
有了下一代,才會有人繼續呼喊你的名字,你才能隨著名字永存。
#埃及文化館/人的組成元素 https://jolly999.tian.yam.com/posts/37994683

[引言]托雷克之言:因為我是被強行抓走的小孩子(關於早逝)

[展品]Itu, Henutweret與其子雕像組 大英館藏EA31
香港特展官網語音導覽頁 http://hk.science.museum/ms/el2017/saudioguide_30.html

#語音導覽23 伊圖、荷努忒瓦芮特與其子雕像組
多麼溫馨的畫面啊!埃及藝術中經常呈現出恩愛的夫妻與他們的孩童,這座雕像左邊紅色皮膚、有著鬍鬚的是父親,右邊黃色皮膚的則是母親,這樣的膚色符合埃及藝術傳統,兩人中間的是他們的孩子,比例特別嬌小。家庭是古埃及社會的核心,理想的核心家庭由一對父母和一個孩子組成,這也反映在神的世界中,對於神祇的描繪通常也是三位一組,像是俄賽里斯、伊西絲和他們的兒子荷魯斯,或是阿蒙、穆特和他們的兒子孔蘇。有些喪葬紀念碑上會有一長串祖先與親戚的名單,顯示孩童是古埃及家庭關係的中心,孩子通常會繼承雙親的地位和職位,人們相信生育能夠讓生命週期永恆不滅,也能讓死去的人繼續活在記憶裡,不會被遺忘。

這組雕像反映出古埃及重視家庭的一面,紅皮膚蓄鬍的是爸爸Itu,黃皮膚的是母親Henutweret,
選色受到埃及傳統影響,暗示男主外、女主內,兩人中間較小的則是兒子奈夫荷貝夫。
Itu腹部彩繪出肌肉線條,用以彰顯不必勞作的權貴地位,
古埃及藝術慣用椅背高低表示王室血統的親疏,椅背高於肩,顯示血統可能屬於王室近親。

[展品]庫(Khu)的石碑 大英館藏EA571
香港特展官網語音導覽頁 http://hk.science.museum/ms/el2017/saudioguide_33.html

石碑分四部分:上方兩個場景顯示兩對夫妻前有張放滿祭品的供桌,象形文字為他們的名字,
最上那對是薩哈索爾+庫,下方是沙門+庫,妻子可能是剛好同名,也可能是再嫁。

下方兩格刻著來獻祭禮的兒子媳婦。

[展品]Merysekhmet的石碑 大英館藏EA804
墓碑是為似乎早早猝逝的男童Merysekhmet所製,畫中他坐在母親膝上,正被母親餵食水果,
右邊刻有食物供品,顯示母親被視為幫助幼童前往死後世界的媒介。

[展品]陪葬石碑 大英館藏EA353
墓碑上刻有Tedi和妻子的圖像,大宅女主人被刻畫在碑的左上方,
兩人面前有另一對體型較小的夫妻在分享祭品,椅子下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抱著母親的腳,
最下方刻了七個家庭成員和名字,但無從得知其關係。

[展品]母子石灰片 大英館藏EA15973
古埃及藝術中很少描繪婦女小孩間的輕鬆親密場景,展品可能是壁畫草圖,
圖中有個婦人和坐在她膝上或胸前的幼童。

[展品]婦女兒童陶板殘片 大英館藏EA8506

[展品]孕婦背孩子造型的花瓶 大英館藏EA65275
本展品以方解石雕成,把手處的造型為用手抓住孕婦頭髮的孩子,花瓶以孕婦為造型。
這些婦女可能是保母,因為上流社會女性很少被描繪成孕婦或哺育嬰兒的造型。
古埃及孩童死亡率高,因此十分重視生產,這種象徵多產、順產的圖像就大有市場。

[看板3]神祇與法術保佑
本區展示保佑婦女、幼童和家庭的神祇,古埃及處處可見象徵繁殖的圖騰和有助生育的法器,
還有銘文寫「願你的名字常在,願你得獲子女」。

[展品]Isis像(後方) 大英館藏EA12588

[展品]Harpocrates像 大英館藏EA67198

[展品]Isis與Horus像 大英館藏EA63797

[展品]Bes造型權杖端飾(背面有銘文) 大英館藏EA26267

#語音導覽25 貝斯神造型權杖端飾
兒童是家庭核心,生養小孩也是成家最重要的目地,古埃及嬰兒死亡率高,使得埃及人格外重視生育這件事,跟繁衍後代有關的符號,以及具有法力的生育輔助器材,在埃及的物質文化中處處可見。懷孕、分娩和嬰兒期是特別危險的階段,因此一整套複雜的制度應運而生,用來保護孕婦和嬰兒,他們會祈求貝斯和托特等神祇,看顧家庭與住所。貝斯是非常受歡迎的家庭守護神,尤其是守護母親和兒童,祂能透過跳舞和搖動手搖鈴嚇跑邪惡的力量,在很多家庭用品像是鏡子、家具尤其床上,會有貝斯的形象,保護兒童不會受到惡靈的傷害。

Bes是最著名的家庭守護神,這個端飾上的貝斯神舌尖微吐,表情猙獰,
古埃及常把Bes畫得很兇惡,有時手持鼓等喧鬧樂器,就是想藉此趕走邪靈。
貝斯神也象徵生育,端飾頭部為莎草,用右手捧著小孩在餵哺他,
兩腳間有隻蹲著的猴子,兩側則是青蛙,這些動植物都象徵多產。

[展品]Taweret像 大英館藏EA11862
懷孕婦女守護神塔維瑞特的象徵,Taweret經典形象是河馬頭,鱷魚尾,獅子腿,孕婦身,
塔維瑞特也象徵多產,可以保佑分娩過程順利平安。

[展品]婦女帶小孩形狀的花瓶 大英館藏EA24652

[展品]奉獻寬衣 大英館藏EA43071
奉獻用的兒童長上衣,正面圖樣是頂著頭飾的牛,象徵女神哈托爾(Hathor),
本展品模仿小女孩穿的亞麻上衣,作出小樣本來陪葬。

[展品]象牙色彎杖(刻有神祇) 大英館藏EA58794

[看板4]古埃及的童年
#語音導覽24 孩童時期
在古埃及藝術裡,兒童總是被描繪為全身裸體而單邊蓄髮的獨特髮型,也就是大部分的頭髮剃光,只有一邊留有長髮或長辮子,也是孩童時期的標誌。古埃及人很重視教育,古老的格言說:「沒有人生來聰明。」因此埃及兒童很小就開始學習,也被鼓勵要模仿成人,學習正確的行為規範,許多孩子都會從事與父親或祖父相同的職業,兒子理想的職責是成為父親老年時的拐杖,如果男孩注定要進入官僚或祭司體系,就要學習閱讀和書寫,學習方式主要是抄寫箴言錄等傳統文本,授課是在被稱為「教學之屋」的學校裡進行,這裡戒律嚴明。有些女孩也識字,但我們無從得知女孩的學習過程。

重視孩童的古埃及,當然也會讓孩子們擁有多種玩具,
除了沒有數位產品外,玩的東西跟我們現在也差不多,
比如像桌遊的棋盤戲、可以拉著玩的木製玩具等,
不過他們的童年時期也很短,5歲以後就會開始職涯規畫並進修,
男孩去神廟習字或傳承父親職業技能,女孩則開始學編織、烘焙和釀酒。
重視早教這一點,中國也不惶多讓,4歲左右就要去學堂啟蒙。

[展品]手鐲 大英館藏EA14364EA14365

[展品]鐲子一對 大英館藏EA58441
手鐲中央的鳥飾是拜占庭時期(AD305-642)埃及藝術的典型特徵。

[展品]綁辮子頭的小女孩像 大英館藏EA2572
女童常被描繪成帶著魚型護身符的形象,此化妝墨裝飾容器上有著一位跪著的少女,
手持高足瓶,頭髮剃光,只在後腦位置留下一些頭髮綁成辮子,
辮子末端的魚型墜和魚型護身符相似。

[展品]魚型護身符 大英館藏EA30484EA30485

[展品]兒童皮製涼鞋一雙 大英館藏EA26780
香港特展官網語音導覽頁 http://hk.science.museum/ms/el2017/saudioguide_29.html

幼童墳墓中涼鞋是很常見的陪葬品,但多以蘆葦織成,這雙卻用了皮革,
涼鞋在古埃及可能是財富的象徵,因為多數人像都打赤腳;
也可能象徵支配,因為有時鞋底會繪上俘虜或敵人,是一個踩小人的概念。

[展品]條紋外衣 大英館藏EA72484
香港特展官網語音導覽頁 http://hk.science.museum/ms/el2017/saudioguide_27.html

應該是幼童常穿的衣物,以染色羊毛織成,
領口和雙袖以紅絲帶飾邊,此風格在新王國時期(BC1550-1069)十分常見。

[展品]四輪木馬模型 大英館藏EA26687
香港特展官網語音導覽頁 http://hk.science.museum/ms/el2017/saudioguide_31.html

#語音導覽26 玩具
快來看看古埃及的小朋友玩什麼玩具!在孩童的墓室裡有時候會有玩具陪葬,例如陀螺、玩具球還有一些木頭雕刻的動物,常見的有貓、獅子、鱷魚,可能也具有保護小孩的功用。另外在墓室裡也發現有一些船或是建築的模型,可能是玩具也可能是要讓死去的小孩在來生使用的。眼前看到的這隻老鼠有一條木頭尾巴,可以控制他的下巴,拉拉看這條線,嘴巴居然會動呢!另外一隻玩具木馬上面裝有輪子,可以讓小主人拖著跑,它的鼻孔上有圓孔,繩子應該是從這裡穿過去的。古埃及兒童的活動除了玩玩具之外,像西洋棋一樣的棋盤遊戲也相當受歡迎,還有許多戶外的遊戲、體育活動,也能跟寵物玩耍。

埃及孩童墳墓內,常能發現大量木製玩具,這件木馬跟現在的尤其相似,
還特地以線條彩繪出馬的鬃毛、馬鞍和馬韁等。
韁繩應該是從嘴巴處的小洞穿進去,方便讓孩童拖著跑。

[展品]老鼠造型玩具 大英館藏EA38540
可動式玩具,拉動木尾巴會牽動老鼠的下巴,老鼠身體上的洞可能是腳或輪子。

[展品]遊戲皮球 大英館藏EA46710

[展品]遊戲藤球 大英館藏EA6467

[展品]蓮花狀陀螺或棋子 大英館藏EA34920EA15747

[展品]髀(骰子) 大英館藏35707EA59305

[展品]二十格棋盤戲 大英館藏EA24424
即烏爾王族局戲,是源自蘇美的一種圖板遊戲,類似跳棋,展方有附遊戲簡介。
#三款古老游戏玩法 http://www.wcsfa.com/scfbox-661.html

[展品]棋子 大英館藏EA21601EA21603EA21604EA21946

[引言]為書記吧(…下略)
古埃及人認為書記是最理想的職業,所以許多男童會去神廟習字,
本來是用莎草紙書寫,但過於昂貴,所以常用陶片來練習。

[展品]陶板(正面:Neferti預言,背面:數學運算) 大英館藏EA65599

[展品]習字陶板(正面:Neferti預言,背面:象形文字) 大英館藏EA65600

[展品]Amennak指示的練寫陶板 大英館藏EA41541

[展品]墨水盤與筆管 大英館藏EA12785
相當於現代的鉛筆盒,凹槽就是筆的放置處,共可放5隻筆,
筆下方的兩個圓孔是墨水盤,裡面放有上黑下紅的塊狀墨盤,
筆管為蘆葦桿,再用牙咬成筆尖,沾水後在墨水盤上沾取使用。

[展品]Tjunero像 大英館藏EA35400
Tjunero前方抱著小王子Temy,前方刻有公式和名字,背後則刻著直排的象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