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blog

留言版

2010年6月30日

賭氣,遺憾。說再見。

謹以此文,獻給我永遠的姐姐。

姐啊,
在軒網遇見你的時候,
你的ID是笨姐,
真的就像每個人的姊姊一樣,
罩著每個人,
公會裡的人每個都喊你笨姐,
我卻從頭到尾都堅持只喊你姐,
不肯也不願意把你叫笨了。

某一天,突然發現,
總是一上線就熱心的到處幫人的姐,
打出來的字都透著不對勁,
雖然還是那樣自若的談笑著,
我卻就是無法不擔心,
忍不住遞了秘密訊息過去,
"你在不開心嗎?"我那樣問。
"鬱卒到想自殺了。"你居然說。

這下我可急了,
顧不得交淺言深,
顧不得太急著問會讓人退縮,
拚命的索問姐現實的聯絡方式,
這是第一次,我那麼主動又積極的,
硬把手機號碼塞給別人,
還一直催對方打給我。
如果嚇到你,對不起,我只是真的好擔心。

讓我纏得沒辦法,姐撥了電話來,
就此延續了6年的友誼。
姐知道嗎?我一直好慶幸又好驕傲,
我發現了你的鬱悶,
並且把你拉了回來。

第一次約見面的時候,我特地從台南北上,
見了我,姐好像很驚訝,
吃飯的時候才偷偷告訴我,
我和網路上給人的印象差好多。
原來,在姐的想像中,
我居然有著優雅的美好氣度啊,
那真是太抬舉我了。
我不過是個不管細節的粗枝大葉。
姐卻和我想像中的很像呢,
很海派很照顧人的樣子。

叫你姐,就真的是把你當成沒有血緣的姐姐。
我是家裡排行最長的孩子,
從來也沒試過依賴或是任性,
突然間,就有了一個可以依賴可以任性的姐姐了,
我心裡有無比的安心,
在我台南的工作最不開心的時候,
在公司的門外就急著撥電話給姐,
來不及把整理好的說詞講出來,
光是聽見聲音就猛流淚,
我竟然有可以放心哭泣的對象了。
我是多麼驕傲啊,
我也是你可以放心哭泣的對象嗎?

也因此,你的身子不好,總是遇到難受的事,
就越發令我捨不得。
來到台北工作之後,
於是就常常利用假日,
搭著火車到宜蘭去拜訪你。
嘴裡是說找你玩,讓你當當地陪,
其實有那麼幾分卻是希望可以也跟著放鬆那麼一天。
我是不是有達到我的目的呢?

再後來,所有的生活壓力終究累積成扛不起來的重擔,
姐瞞著我,竟然走上放棄的路,
雖然沒有成功,我卻好生氣好生氣,
氣到我不再肯主動打電話、主動找機會碰面,
勉強著維持表面的禮貌客氣—
我最討厭放棄生命的人了,
尤其討厭的是,你居然吭都不吭一聲就做決定,
我不行嗎?我不夠成為你願意再努力的理由嗎?
如果是這樣,果真是這樣,
那就隨你吧。

這樣孩子氣的執拗,沒有因為時間過去而趨緩,
即使眼見著姐重新走上正軌,
甚至終於越過越好,看得見幸福的樣貌了,
我心裡還是懷著這樣的憤恨。
不過你能幸福,不是我一直的想望嗎?
不高興也只能放下了。
逐漸又開始恢復了聯絡和約見面,
不過各自都有了生活的我們,
不要說見面了,連好好說些話的機會都幾乎沒有了。
我心裡並不是不遺憾,
但總是有著甚麼阻止著,
我也只好想,平平淡淡的,關係也許才能長久。
你是我姐嘛,還有大把的時間,
不急於一時。

就在我還想著等有空再試著約會的時候,
無預警的,消息就傳來了。
前天才剛收到姐的祝福簡訊,
今天就又接到姐的來電,
我當然很高興,
直覺得就要喊姐,
電話那端卻客氣得喊我美蓁姐姐,
啊,是姐的孩子啊,
是想要我過去當家教嗎?
我還很悠閒的想著。
"媽媽她昨天往生了。"那端卻說。

欸?我有點反應不過來。
不是才剛收到過簡訊嗎?
不是身體才慢慢穩定情況嗎?
不是才剛開始幸福嗎?
這也....這也太突然了吧!
孩子告訴我,已經安排好公祭的時間和地點,
似乎有點不好意思的問我要不要參加。
我又怎麼能不去呢?
這是我的家人的最後一程啊。

也許在旁人看起來,
姐和我,一來沒有血緣,
二來又只是網友,
但在我而言,姐是比我家人更親的親人,
而現在,我在世上的親人,
又少了一個了。
而現在,我能放心哭泣放肆的地方,
又少了一個了。

掛了電話才開始懊惱自己,
賭甚麼氣呢?
沒能陪在姐的身邊,也不能真正提供助力,
有甚麼資格批評姐?
也許我真正氣的是,自己對此的無能為力吧。
那些日子的刻意冷淡,
卻是再也追不回來了。

姐啊,
你這次又是瞞著我了呢。
我卻還是跟上次一樣,
拿你一點辦法也沒有。
只是這次我不心疼了,
反而替你覺得欣慰。
比起那時,你有了愛你和你愛的人,
也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安穩生活,
老天終究是憐惜,
願意在最後這些年,還給你你該得的幸福。
永遠安睡的你,回顧起來,
是怎麼樣的一段路呢?

最後,也是唯一能說的一句話,
姐啊,願你,一路好走。

2010年6月29日

[news] 女性長期忍經痛 影響腦功能

新聞來源: 中時電子報/樂活首頁/生活萬象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112010062900048,00.html

女性長期忍經痛 影響腦功能

* 2010-06-29 * 中國時報 * 張翠芬/台北報導

 「妳是不是『好朋友』來了,脾氣這麼大!」台灣半數女性都有經前症候群,月經前看什麼都不順眼,暴躁易怒像一觸即發的火山。台北榮總研究團隊廿八日發表最新研究,女性長期經痛及經前情緒不悅會導致大腦結構變異,對女性腦功能的影響「非同小可」。

 醫師建議,女性對月經帶來的不適,千萬不要忍,應積極治療處理。

 榮總研究團隊是全球首度以正子斷層掃描及磁振造影等高科技分析女性經痛的腦部變化,結果分別刊登在國際知名神經影像醫學《NeuroImage》和疼痛《Pain》期刊,引起國際重視。

 北榮教研部腦功能研究室主持人謝仁俊教授表示,國內七到九成育齡女性都有經痛問題,經過影像分析,令人震驚的發現是,經痛的二、三天內,患者腦部功能與結構出現明顯變化,特別在情緒調控區域,女性右腦對負向情緒比男性更易「耿耿於懷」,大腦皮質某些部位變厚、有些區域萎縮,導致身體更不耐痛。

 北榮婦產部婦癌實驗室主任趙湘台表示,很多女性長期忍受經痛和經前一周的「經前不悅症」,他門診有位年輕護士,月事前夕就眼皮腫脹,體重增加四、五公斤,也失去平日笑容,工作效率大受干擾。一位女律師經期前出現嚴重頭痛,看什麼都不順眼,很容易被惹毛,乾脆拒絕見客戶。

 為什麼女性會因經期像變了一個人?趙湘台表示,女性月經週期中,體內荷爾蒙改變,目前研究發現,與個人體質對卵巢荷爾蒙變化的敏感性有關,特別是血清素不足引起,旁人應多體諒。

 北榮副院長蘇東平表示,對於經前症候群,可在來經前兩周,服用血清素回收抑制劑,多數人症狀都可獲得緩解。

[碎碎念]
對於沒有這種困擾的人來說,
大概不太能理解幹嘛這麼誇張,
不過經痛不是病,痛起來比牙痛還要命,
最糟的是,每個月還都必須來上一次。
在明知道會痛得死去活來,
我想沒有哪個人會心情好吧。

不過呢,比起無法正當發洩情緒的人來說,
經痛不失是個天經地義的耍脾氣的理由,
還只有女性能使用呢。

呃,好吧,這不是甚麼好事。
我自己沒有經驗,
但周遭有不少女性友人都深受其害,
就像這篇報導說的一樣,
別忍著受苦,
平常少碰冷飲,
經期間可以試著喝甜甜的熱飲,
都有助於緩和痛楚。

2010年6月28日

[food] 二條通-綠島小夜曲

[關於餐廳]
餐廳名稱: 二條通-綠島小夜曲
地點: 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33巷1號
電話: 02-25314594
營業時間: 12點~18點
交通方式:(以台北車站為起點)
台北車站->捷運台北車站2號出口->市民大道1段->中山北路一段->
中山北路一段33巷1號

map
菜色: 商業午餐、輕食、美酒、咖啡
官網: http://theisland.tw/
相簿: http://album.blog.yam.com/meiphoto&folder=7616582

00二條通

[碎碎念]
與其說這是個餐館,
倒不如說是古蹟再利用的最佳典範。
日治時代時,中山北路一段33巷,
是大正町十條通之一的二條通,
屬於日本人的高級住宅區,繁華一時。
而咖啡館所在的位置在當時是日本攝影師佐佐木八二郎的自宅,
為傳統日式二層木造屋,
這讓身為建築師的店主大為感動,
費盡力氣將他整修成如今的樣貌,
保留了中庭和二樓的和式屋架,
一樓供作訪客的餐飲空間,
二樓則是私人工作室。

在這裡用餐果然很符合建築本身散發出來的閒淡氣氛,
空間區隔和佈景都是和風風格,
中庭還養了隻精神充沛的金絲雀,
盡職的啼叫個不停,很認真的當著看板鳥。

04中庭

這天到訪是中午,所以選擇了商業午餐,
午餐只有甘蔗雞這項選擇,
端上來時的餐具是少見的和式裝盤,
裡頭盛裝的卻是徹頭徹尾的台灣菜,
還滿有趣的。
整道料理透著食材的甘甜,
雞肉帶有煙燻的特殊風味,
還滿有異國料理的感覺的。

16甘蔗雞食盒 17甘蔗雞

朋友選擇的則是午後才供應的夏威夷火腿帕里尼,
餐館採用現點現做的方式,
所以料理都得花上些時間等候,
料理出來的菜餚相對的也比較扎實。
Panini就是義式三明治,餅皮酥脆,
極其有飽足感,
是店裡引以為傲的輕食。
火腿一樣帶有煙燻味,偏鹹,
大概是用來開胃的吧。

18夏威夷火腿帕里尼

在二條通,餐點其實不是重點,
欣賞日式木構建築才是重頭戲,
建議你可以前往二樓參觀和式屋架,
不過可別打擾到原有建築工作室的工作喔。

14木構屋頂

2010年6月27日

[展覽] 活靈活現動畫展

[關於展覽]
展覽名稱: 活靈活現動畫展 KINETOSCOPE ANIMATION FESTIVAL
地點: 台北市士林區福華路180號(台北數位藝術中心)
展期: 2010/06/19-2010/07/25
開放時間: 星期二至日 10點~18點(動畫播放末場17點)
交通方式:(以台北車站為起點)
台北車站->捷運淡水或北投線->捷運芝山站->福華路過德行西路->福華路180號

map
票價/拍攝: 免費/可
官網: http://www.dac.tw/event/kinetoscope/
相簿: http://album.blog.yam.com/meiphoto&folder=7613744

00DAC

[碎碎念]
這場展覽以動畫播映為主,展示內容包括:
台灣動畫產業、獨立動畫製作、丹麥動畫學院,
邀集台灣、美國、德國等地的動畫創作者,
談談他們心目中的動畫和自己的作品。
其實與其說是動畫展,
還更像是短篇動畫成果展呢。

另外,如果想參觀台北數位藝術中心,
務必先上官網查詢到訪時是否有展覽,
展覽佈展間的空窗期,並不開放參觀喔。

展區分為四大區,導覽影片區、動畫手稿區、參展訪談區,
以及兩個影片放映區,
展區中的影片部分都採輪播,除了導覽影片外,
其他要看完整的一輪都需時1個小時以上,
所以建議起碼預留3~4個小時來參觀。

動畫基本上就是創作者想像了一個世界,
架構出來,邀請觀賞者進入,
所以一開始,先展示參展者們架構的方法。
手稿區除了展示作品的場景稿、人物稿外,也有模型作品,
很特別的是有利用傳統的幻影箱方式來表現手稿的,
也有很科技的使用了平板電腦來展示動畫製作過程。

23

還特別獨立出"番茄醬"這個動畫作品,
可以看出模型的設定方式,
場景的架構、彼此的比例、表情與四肢的構件等,
瞧起來非常有意思。

231

參展訪談區完整播放長度約1.3小時,
邀集參展者暢談作品、動畫、限制與展望等,
發現在這些動畫師的眼中,
台灣動畫技術上足以與國際比肩,
只是缺了和世界互動的眼界,
所以鼓勵有意從事動畫的人,
除了多從生活中累積點子,培養自己敘述故事的能力之外,
也要思考怎麼在自己的作品中導入行銷觀念,
保持開放的態度,結合屬於自己屬於台灣的獨特作品,
進而與世界接軌。

30參展者訪談

影片放映區A區播放長度約1.2小時,放映的作品有:
騎龍少年、逃離森林、愛的小豬、起源計畫、火車搗蛋客、
蔬菜驚魂、魚餌、超毛星、OOPS惡搞兔勢力、轉輪聖王阿育王、
騎鵝歷險記、小太陽等,
作品很有極短篇的風格,有出人意表的結局,
絕大多數作品都是無對白動畫,
凸顯出配音還是很有發展空間。
使用偶動畫的比率也滿高的,
比起手稿繪製,偶動畫顯然可以少去很多繪製的工作,
方便創作者專注於故事本身,
而這種以偶型的具象來傳達抽象概念的雙重感,
也是導演們喜愛以此為題材的原因。

32放映室A

OOPS是以兔子為主角的輕鬆短篇,
導演楊鎮隆採用傳統的2D動畫,點出作品電玩化的風格,
故事的舞台只有一個客廳,角色又以動物為主,
所以視角和角色性格就必須更獨特,
他在故事裡添入姐弟對抗的元素,
讓觀眾更能會心一笑。

小太陽算是中篇動畫,以林良"小太陽"為藍本,
架構出50年代的台灣,強調家庭價值與溫暖。
創作者邱立偉以3D技術建構出建築,
陰影及人物線條則用手繪補強,
讓整個世界不至於整齊到冰冷。
敘述故事實的運鏡角度偏低,凸顯建築的高大,
人物造型為了有獨特性,採用近似京劇的臉譜模式,
不過我瞧起來還是很Pixar。

影片放映區B區播放長度約1.1小時,放映的作品有:
小偷鴿子、旅程、甜蜜的夢、迷失、奔跑者、蘋果樹下的引力、
POPA Family、姆姆抱抱、青禾短篇動畫集、卡滋幫、魔蹤傳奇等。

232

奔跑者的導演林孟寬把自己思考故事的過程想成一篇故事,
主角是隻在礦坑裡奔走的老鼠,
比喻動畫製作的過程就像尋找礦坑一般,
也許歷盡艱辛,也許摸索良久,
卻終是光彩奪目的寶藏。
有趣的是,這個作品是他與女性友人合作的作品,
這位友人從事室內設計,所以負責場景設計,
訪談過程中,眼睛不是望著攝影機,
而是自始至終片刻不離導演先生,
吼~一定有八卦。

蘋果樹下的引力則是取材自導演林大威的生活經驗,
他在盥洗時,牙膏頻頻掉落洗手台,讓他十分困擾,
就設計了一個因為地心引力而在生活中備受障礙的女主角。
整個故事以繪本式的水彩風格,
音樂輕快而柔合,和故事輕鬆的調性相符。

39蘋果樹下的引力

卡滋幫是團隊作品,創作者頑石創意最早以公仔起家,
後來與故宮合作嬰戲圖的卡通化,從此延伸出卡滋幫的誕生。
創意總監林芳吟在一開始設計故事時,
就有意識的導入行銷觀念,
每個卡滋幫的單元劇都有加值和延伸的可能性,
作品除了期望可以拓展通路外,
最重要的是可以透過故事影響並改變更多人。
這個動畫作品非常完整,不但有片頭片尾曲,
配音、動作也很自然。

50卡滋幫

魔蹤傳奇則是冉色斯創意影象的作品,
執行長姚孟超與瑞士的動畫師合作,
以原住民神話為背景,
用時光旅行的觀念帶領觀眾回到四百年前的台灣,
尋找過去的蹤跡。
有趣的是,故事裡的英雄並非傳統的男性角色,
相反的,在故事裡,男性常常需要女性保護捍衛,
尤其是英雄角色"歐娜",更是個強悍,智勇雙全的貓女,
很別開生面的設定。
有興趣的話,不妨鎖定公視頻道17點,
是部有冒險又有深刻意涵的有趣動畫喔。

2010年6月26日

[museum] 防災科學教育館1~3樓

[參觀資訊]
館名: 台北市防災科學教育館
地點: 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2段376號
電話: 02-27919786
開放時間: 星期二~日 9點-12點、14點-17點
票價/拍攝: 免費/須由導覽人員陪同
導覽: 向服務台申請,須有導覽人員陪同方可參觀
官網: http://3d.tfd.gov.tw/index.asp
相簿: http://album.blog.yam.com/meiphoto&folder=7607995

02樓層平面

[碎碎念]
搭乘高運量自走式安全梯下到一樓後,
導覽員重新從一樓開始介紹起。
一樓分為入館介紹區、居家防火示範區、兒童防災教室、
消防水系統訓練區與綜合評價區。
入館介紹區除了介紹短片外,就是展示舊型的消防車,
其中吉泵車最讓我印象深刻,
他和現在封閉式的消防車不同,是開放型的吉普車造型,
本身沒有配備水箱,純粹靠現場水源來救火,
在水源和高度上受到外在限制,再加上引擎老化,
逐漸被現型的消防車取代。
不過我挺喜歡這樣的機動設計的,
看起來比卡車型有型多了。

112

居家防火示範區分成幾個場景,
警告你居家容易失火的危險之處,
也建議你怎麼應變或準備相關消防器材。
在房間裡,館方建議應該備有繩索式的避難梯,
窗連採用防燄材質,並加裝煙霧警報器,
菸灰缸、打火機等易於起火的火源,
應該避免擱置於易燃物附近。

113

客廳裡則警告大家應該避免電線走火,
熨斗、金紙爐更是應該留意是否過熱或延燒,
煙霧警報器和乾粉滅火器也是必備的消防器材,
還附加介紹地震防傾倒裝置。

114

至於廚房,則有廚房專用滅火器,
我還是第一次知道有這玩意,
說起來也就是隨手型的乾粉滅火器。
如果不習慣,那麼準備防火毯也是可以的。
插座上可以安裝防護蓋,以免觸電。
廚房中最易發生火災的爐具區,
則應避免堆放雜物,並留意安裝和維修,
烹調中如果要離開廚房,要記得先把爐火關掉,
避免因為燒焦或滾溢而引發大禍。

115

兒童防災教室當然是提供給兒童體驗用的,
只能摸摸鼻子跳過了,
綜合體驗區則是考驗你對防災知識的理解度,
照著觸碰式螢幕的問題給出答案,
電腦就會幫你評斷你的防災知識喔,
對於矯正錯誤觀念還滿有用的呢。

28兒童防災教室 29綜合評價區

上了二樓則有:危險物品教室、綜合通報訓練區、防災資料區、
風雨體驗區、以及居家鐵窗示範區,
最酷的是綜合通報訓練,
依據各種情況設置電話亭造景,
讓你知道如果意外狀況需要請求消防隊支援時,
應該怎麼應達才能快速而準確的獲得援救,
螢幕上還會直接告訴你對話內容呢。
不過當然他沒有高科技到知道你有沒有乖乖照著字幕念,
純粹感應聲音,有出聲才會有後續體驗。
這種練習其實滿需要的,
很多時候事到臨頭就會張口結舌,
可惜有狀況時不會有字幕提示啊。

30綜合通報訓練區

風雨體驗區則是提供你雨衣雨鞋,
讓你在小房間裡親自感受各級風雨帶來的震撼,
導覽員看我們只有兩個人,就只是做口頭簡介。
說起來也沒甚麼好體驗的啦,
總之強風到行走不便的程度,最好乖乖待在室內就對了。

32風雨體驗區 

再往上走是地震體驗區、圖片展示區、緩降機訓練區,
以及緊急救護訓練區和九二一專區,
經過九二一這場巨震,震醒了大家對地震的警戒,
所以館方特地設置了地震體驗區,
依據各級震度來體驗地震的威力。
體驗器上是用房間的布置,
導覽員特別叮嚀不要躲在堆滿罐子的櫃子旁,
也不要窩在瓦斯爐旁,

38地震體驗區
我終於忍不住問說:那以這個房間而言,地震時最好躲在哪?
導覽員瞬間呆掉,尷尬的說,房間太小,又堆太多東西,
勉強要講的話,躲在門口附近應該會好一點。
這正是我覺得最莫名的地方,
明明是保護生命重要的知識,
說法卻莫衷一是,
沒有完整清楚的步驟,
哎,大概要好好訓練自己隨機應變的強悍度吧。

九二一專區展示了大量當時的紀錄與相關文物,
即使事隔這麼多年,看起來還是怵目驚心,
如果是當事人應該心裡會更痛吧。

45紀念文物

緊急救護訓練區須由團體申請體驗,
主要是教導CPR的方式,
有趣的是,這裡的"安妮"頭都不見天日,
被盒子罩得嚴實,大概是避免口沫汙染,
可是這樣就跟實際救援狀況不符了啊!

48緊急救護訓練區

參觀下來會覺得,這很適合每個人都來上一次,
畢竟我們的生活難免有突發狀況,
怎麼在這些意外中保護自己,
幫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存活,
是很重要的事。
也可以順便"體檢"一下居家環境的安全度,
或是純粹來體驗消防器材,都是很值回票價的。
只是務必記得要跟緊導覽人員,
別跟我一樣誤以為可以自己隨便趴趴造,
就被趕下樓了....

2010年6月25日

[museum] 防災科學教育館-4樓展區

[參觀資訊]
館名: 台北市防災科學教育館
地點: 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2段376號
電話: 02-27919786
開放時間: 星期二~日 9點-12點、14點-17點
交通方式:(以台北車站為起點)
台北車站->捷運南港線->捷運昆陽站4號出口->過馬路轉搭240.284.551.小3.藍20或藍36->湖興站下車->成功路圓環->成功路2段376號

map
票價/拍攝: 免費/須由導覽人員陪同
導覽: 向服務台申請,須有導覽人員陪同方可參觀
官網: http://3d.tfd.gov.tw/index.asp
相簿: http://album.blog.yam.com/meiphoto&folder=7607995

00防災館

[小感]
防災館以防災工具的體驗為主,
也因此需要由導覽人員陪同參觀,
所以建議團體參觀,比較有辦法全數體驗,
並先電話預約,
就不會像我和同事一樣,
因為只有兩個人,而很多都被跳過不展示,
不過這樣就可以不必先電話預約了。

館區總共十個樓層,只有1~4樓和10樓有開放參觀,
10樓的部分是影片導覽,只有團體參觀時才會播放,
所以我們實際上只參觀了1~4樓。

01樓層說明

導覽員是帶我們先從4樓參觀起,
4樓展區包含科學防災專區、滅火訓練區、煙霧體驗區,
以及超炫的高運量自走式安全梯。
科學防災專區是外包的,須團體事先申請才會開放體驗,
滅火訓練區則是體驗滅火器的操作,
螢幕上會有冒起火花的辦公室,
需要你趕緊拿起手邊的滅火器,拔出安全栓,撲滅火源。

51體驗滅火 (9)
第一次體驗的時候撲滅的太快,
幫我拍照的朋友抱怨沒來得及拍到,
央請導覽員讓我們重新體驗,
這次火勢卻一發不可收拾,
不管我怎麼噴水,整個房間還是燒光光,
大驚失色的我趕緊追問導覽員,是不是我的操作方式不對,
導覽員這才笑著承認說,是他人為控制了火勢,
當然就會撲滅無效。
嘖,人為縱火果然是最危險的。

煙霧體驗區是體驗火場常有的煙霧瀰漫狀態,
根據調查,火場裡喪生的多數都是被煙所困,
所以防災館特地佈置了這樣的區域,
讓大家學習在火場的煙霧中怎麼辨別方向,
又怎麼避免吸入濃煙。

55煙霧體驗區
不過畢竟這只是展示,不能玩得太過火,
所以體驗區裡的濃霧不但不會太濃,
也是完全乾淨的白煙,
沿路也有方向指示燈,
根本不必保持低姿勢就能辨識方向,
大概只是讓你理解一下火場會有的情況而已。

還有消防展示區,包含各式滅火器、消防鐘和消防百問,
這座消防鐘是TVFD的第二生命。
TVFD是一群參與台北義消的外國消防員,
50年代的菲律賓總統Ramon訪華時,為此深深感動,
贈送了沉沒於菲律賓外海的美國戰艦上的消防鐘,
上頭鏤印著這群TVFD的名字,深具意義。

111

高運量自走式安全梯則是館方大力推廣的新消防器材,
在大樓外側架設了這個大鐵架,
利用重力和輪組將逃難者送到樓下,
比起傳統的緩降機在操作上更為簡便安全,
人站上去就好了,還可以同時多人逃難,
緩降的速度也很適中,
同時使用機具的人數越多,緩降速度越快,
不過大概不太適合有懼高症的人使用,
往下看還怪恐怖的。

11

2010年6月24日

[museum] 李梅樹紀念館

[參觀資訊]
館名: 李梅樹紀念館 The Li Mei-shu Memorial Gallery
地點: 台北縣三峽鎮中華路四十三巷十號
電話: 02-26732333
開放時間: 星期六.日 10點~17點
交通方式:(以台北車站為起點)
台北車站->捷運板南線->新埔站2號出口->台北客運910往三峽->
安溪國小(李梅樹紀念館)

map
票價/拍攝: NT100/須經許可
官網: http://www.limeishu.org/introduction.htm
相簿: http://album.blog.yam.com/meiphoto&folder=7604685
延伸閱讀: 人間國寶梅樹先 http://www.geocities.jp/skytenky/1/index.html

00李梅樹紀念館
[碎碎念]
對三峽來說,李梅樹是個非常重要的人物,
很多建設都看得到他的影子,
像是三峽橋,像是清水祖師廟,
就連三峽老街的地板雕飾,甚至是水溝鐵蓋,
上頭都是李梅樹的作品。
來三峽玩,當然不能錯過這樣和三峽息息相關的人物了,
而既然都來參觀了紀念館,
不順便去民權老街逛逛,就更是可惜。

李梅樹紀念館目前由他的子女經營,
介紹起作品來當然分外熱情,
尤其李梅樹老師很愛拿家人入畫,
看著這些畫裡的人物來介紹畫,
感覺更是有趣。
理論上這樣的創意作品不會准人拍攝,
導覽人員知道我是打算寫成blog,
立刻大方放行,並不忘讓我好好宣傳。

紀念館裡展出他的年表、求學時的檔案文件資料、個人文物、
相關紀念品、日治時代的手稿、鄉土教學教材、報導,
最重要的當然是他的畫作展示了。

畫作包含早期的玫瑰靜物、清水祖師廟草稿,
而以大幅油畫為主要展示內容,
看油畫很重視觀賞角度,
最佳觀賞角度為畫作對角線沿伸6倍的距離,
由左至右移動觀賞時,更能發現畫作的奧秘。
這是因為畫家使用了透視技法,
使得"遠近高低皆不同"。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他對人物對鄉土的熱愛,
繪製的作品不管風格,都很著重畫面呈現的情感氣氛。
他的人物化色彩豐富,以暖色系為主,
打光的中心點通常在畫作中央,
作畫之前會先想好構圖,
面孔也許並非畫作的重點,
但一定會強調人物的手勢,
用以輔助人物的情緒或是畫面的延伸,
有時也會利用流水、小徑等來拓展畫面。

人物畫或有學習西洋名畫,
如"裸女"、"黃昏"就是這樣的例子,

12裸女 13黃昏
"裸女"右上的畫框,還框著畫作,
頗有畫中有畫的趣味;
黃昏則仿"拾穗"的構圖,用清一色的女性角色,
顯現出畫家對女性的喜愛。

李老師也喜歡透過畫面傳達生活百態,
像是1965年的作品"新裝",
以女性購物為構圖,既生動的紀錄了購物姿態,
也帶出了時代特色。

17新裝

而"晴朗"和"溫暖"兩幅畫更可以看出畫家掌握眼神的功力,
兩幅畫的主角都是同一個人,是當時學員的女友。

15假日閒情 16晴朗
晴朗較早,1977年完成,
倚靠於畫室裡的她,顯得朝氣蓬勃,
衣色背景鮮豔,眼神直視前方而朝上。
1979年完成的"溫暖",
則像是加了柔焦,衣色採光淺淡柔軟,
眼神也轉投向側方的遠處並朝下,
彷彿有所思有所望。
這是因為女主角這時已經生病,
心情和幾年前當然不同,
畫家很敏銳的透過姿態和眼神捕捉出這份差異。

這也許正是畫作和相機最大的差別,
相機可以忠實的傳遞畫面,
畫作卻能更賦予畫面生命力。

像這樣可以做對比的,還有"三峽春曉"和"生命"這兩幅,
這可以說是李梅樹的代表作,

23生命 22三峽春曉
1977年作的"生命",是應美商所請而繪贈,
構圖很容易讓人想起莫內的"日出",
利用較濃的色調,呈現破曉前的三峽,
更能襯托朝陽初升的朝氣。
1979年又以三峽橋為背景畫了"三峽春曉",
畫家在右下角添了洗衣婦,為畫面增加了活力和音效。
和今日的三峽橋拿來作對比,更是有趣。

至於李梅樹的雕塑作品,館內雖有展示部份樣本草稿,
但絕對還是要到清水祖師廟去看實際作品,
廟宇很多地方都是李梅樹的心血結晶。
清水祖師廟曾因發包給中國工人完成後續建築,
而被稱為"三峽傷心廟",
(http://www.geocities.jp/skytenky/1/soshi.html)
的確是有因此而糟蹋藝師們的心血,
但還是有些部分有保留下來,值得一觀。

(相簿: http://album.blog.yam.com/meiphoto&folder=6043088&page=3&limit=20 )

2010年6月23日

[museum] 許新旺陶瓷紀念博物館

[參觀資訊]
館名: 許新旺陶瓷紀念博物館
地點: 台北縣鶯歌鎮尖山埔路81號2樓
電話: 02-26789571
交通方式:(以台北車站為起點)
台北車站->台鐵南下各級列車->鶯歌火車站->文化路出口->文化路->
中正二路->右轉114縣道->右轉尖山埔路->尖山埔路81號

map
開放時間: 11點~18點
票價/拍攝: 免費/可
官網: http://www.hsin-wang.com/html/school/school-1.php
相簿: http://album.blog.yam.com/meiphoto&folder=7601205

03櫃檯佈景

[碎碎念]
新旺集瓷其實有兩個樓層,
一樓作為販售區,不只展售陶瓷作品,
也會有個展和其他創意商品的展售,
並闢一個專區供客人體驗陶土,
可以玩手捏陶和彩釉。

02一樓佈景

空間採中國風設計,帶些禪意,
點綴著流水曲橋,
讓整個空間顯得更為寬敞舒適。

09 12流水佈景

博物館空間則在二樓,
其實我不是很清楚參觀時要不要先獲得允許,
默默的跑上去參觀,
燈光還是自己開的呢,
搞得像在作賊一樣,
各位不要學我啊,
先詢問櫃台人員,不但燈光美氣氛佳,
加上有空調享受,
說不得還能配製導覽人員呢。

18許新旺陶瓷紀念博物館

一個人偷偷參觀,雖然會不太舒適,
但是可以拍個盡興倒是優點。
博物館先從新旺的歷史沿革說起,
從1926年初創,到改組成協興窯業,直到現在,
除了帶出各年代的代表性作品外,
也展出陶瓷業者的魔法筆記本,
像是配方、作業方式、機具操作手冊等,
同業的人看了想必眼睛發光吧。

新旺

再來進入到時光隧道,以舊農村時代為佈景,
50年代廠區空拍與生活照為襯,
介紹鶯歌窯業的機具發展。

新旺1
從腳踏轆轤、車碗機、瓦斯窯、倒焰式瓦斯窯、
腳動高壓成型機、淋釉機、網版印刷瓷磚,
乃至於新產品保水透水磚,
一一簡介這些機具的作用,
很能看到陶業精益求精的過程。

新旺2

最後的陶藝工坊是供作訪客體驗手拉胚的教室,
教大家製陶的三個方法:盤條法、陶板製法、旋坯製法,
以及五種上釉法:浸泡、杓淋、描塗、噴釉、轉印法,
展區中介紹的網版印刷瓷磚就屬於轉印法,
是將圖案用電燒轉印到陶土上的上釉法,
相較而言比其他上釉法簡單又省本。

67捏陶法 68上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