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blog

留言版

2009年2月24日

[tour] 淡水忠烈祠.紅毛城.馬偕相關

上次介紹完滬尾砲台,接下來介紹淡水忠烈祠,

地址是台北縣淡水鎮中正路一段6巷31號,
就位於滬尾砲台下坡處。
台灣的忠烈祠,很多都是由日治時代的神社改造,
原為奉祀日本神明的神社,被改建成供奉反日鬥士的忠烈祠,
大概很有出一口氣的味道吧。
淡水忠烈祠也是由日式神社改建而來,
原為1939年完工的淡水神社,奉祀明治天皇,
1974年改建為台北縣忠烈祠,
僅保留神社的建築規制和基座,
其餘皆改建為中國宮殿風格,
原本立於沿路的石燈則拆除到仙洞公園當擺飾。

忠烈祠中國庭園風格很重,
牌坊前還有左母右公的一對石獅,
有趣的是,公獅的生殖器不知為何大得很不成比例,
成了很多bloger的笑談呢。
中庭植了許多的松榕,還滿陰涼的,
讓我聯想到風水中”樹以聚陰”的說法…

搭遊園車繼續往下,來到紅毛城,
他位於中正路28巷1號,是一級古蹟。
紅毛城古蹟區其實有安東尼堡和英國領事官邸兩座建築,

安東尼堡最早由荷蘭人在1644年完工,
經歷歷史興衰人事變迭,
曾經大肆重修過,也曾經任其荒蕪過。
1867年英國租下此地後,將原本荷式古堡建築的安東尼堡,改建為英式風格。
其後紅毛城主權因外交關係頻頻移轉,
直至1980年經由真理大學校長葉能哲呼籲,外交部和教會的奔走週旋,
才將紅毛城收歸國有,歷史極為坎坷。

官邸是強烈的英式風格,
飯廳與客廳的佈置很有宮廷風,
連書房都還擺著女皇相、落地窗,甚至還有壁爐,
即使是廚房都用著英國廚具。
官邸現在除了展示領事時代的佈置風格外,
二樓展示洋行、中法戰役的相關文書等,
保留了很多當時代的文物。

安東尼堡相對的則比較軍事風格,
因為後期安東尼堡曾被用來收容罪犯,
堡內還有著地牢,內磚外石,牆厚1.9公尺,
使得地牢小窗顯得更渺小遙遠。


沿著紅毛城旁的路爬上上坡路,沿路可到達真理大學與淡水中學,
處處可見馬偕博士當時興學傳教與醫療上的努力。
這邊大部分都是與馬偕博士相關的景點,
像是牛津學堂、馬偕墓園、外僑墓園、女學堂等。
馬偕博士(Rev. Dr. George Leslie Mackay) 是早期來台傳教的基督教傳教士,
他不畏初期傳教時受到的排斥破壞,熱心於協助人民,
以一手拔牙技術博得大家的信任,
有感於教育的重要,又陸續籌建理學院、女學校等,
淡水鎮將他過世的6月1日訂為馬偕日。

是說,當我終於抵達馬偕墓的時候,天色已經完全暗下來,
坦白說,要在夜裡造訪墓園,實在有點壓力,
尤其為了更近距離的拍攝馬偕墓碑,

我還踩進人家的墓地區,總覺得像是打擾了人家的安眠啊。
有趣的是,這塊墓地並非全為西式,
也是有中式墓碑的立法,
如果是在白日來的話,應該可以更細的去比較吧,
不過我沒膽子在夜裡還逗留在這裡,
匆匆拍完墓碑就走人了。
不過倒是非常感佩馬偕博士,
可以為了異國人民這樣焚燒殆盡,
最終埋骨異鄉,
憑藉著,應該不只是滿腔的宗教熱情而已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想有所回應嗎? 請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