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blog

留言版

2013年6月9日

[show] 羅馬帝國特展 V-2

[展覽資訊]
名稱: 輝煌時代 羅馬帝國特展(A SPLENDID TIME- The Heritage Of Imperial Rome)
展期: 即日起~2013/08/18 9點~18點
票價: NT250(生日當日 憑證明壽星免費)
地址: 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 中正紀念堂/中正藝廊
電話: (02)8643-3966
官網: http://rome.ishow.udn.com/
FB: https://www.facebook.com/romeexhibition
相簿: http://album.blog.yam.com/usemei&folder=9971547
導覽:
1.定時導覽: NT20,須押證件,10:30、14:30,每場限30人
2.語音導覽: NT100,憑預購可享7折,須押證件(約30件作品導覽)area00

[本文相關]
本文展區:V 羅馬家庭
資料來源:
1. 維基百科
2. 導覽手冊
3. 定時導覽-李桂英老師

[注意事項]
1.除紀念品販售區外,皆可拍照,須關閃光燈。
2.易與6/12開展的"重返古羅馬 展覽×樂園"混淆,本展偏重考古,"重返古羅馬"則偏重體驗。
3.展場最後面有拍照互動體驗區,持智慧型手機現場打卡可獲小禮物。
4.FB粉絲團上不定時公告優惠或講座訊息。

【羅馬人的飲食】
穀物是古羅馬人的主要食物來源,平民的主食是一種稱作「普爾斯」(puls)
的麥片粥。
「普爾斯」通常是用去皮的小麥或大麥加水煮熟,再用橄欖油和香草調味,搭配
蔬菜或山羊乳酪憶起食用。富裕的羅馬人得以享用水果、蛋、肉類、魚和烘焙甜點等各類食物;富豪的宴會吃得更加奢侈,食物種類豐富得令人難以置信。
不同的蔬菜和水果依時令季節供應,肉類和魚類必須趁新鮮食用,否則得煙燻、
鹽漬或醃製保存。葡萄酒通常都先稀釋,以蜂蜜增加甜度,再用苦艾酒、玫瑰
花瓣、肉桂或番紅花來調製風味。用鹽漬、發酵的魚製成的魚醬,是當時很受
歡迎的調味聖品,廣銷帝國境內各地。

(延伸閱讀: http://amenra0131.pixnet.net/blog/post/6700103-羅馬人的四餐與晚宴 )

S-269
古羅馬人在吃的方面,可以說食不厭精,可以用提比略時期的食神Marcus Gavius Apicus來做代表,
阿皮修斯喜歡蒐羅罕見食材,不惜傾家蕩產以求,撰有"廚藝"一書流傳後世。
其中最特別的一道菜叫"撒上玫瑰的夜鷺"和"密涅瓦之盾",
用到火鶴舌頭、鸚嘴魚肝、孔雀和雉雞的腦、海鱔的奶等,
不只食材珍奇,味覺也相當霸道,取名密涅瓦之盾就是指連女戰神都抵擋不了的美味。

過度追逐口腹之慾下,本來只有鹽沒有糖的古羅馬人,開始用蜂蜜、甜醬和魚醬作為甜味來源,
其中甜醬是以果子醃製而成,再放到鉛鍋裡煮沸,果酸加上鉛就變成了對人體危害甚鉅的醋酸鉛,
可能就是古羅馬人常有胃腸病或骨骼莫名疼痛的原因。

而展示鍋碗瓢盆等生活用具的部分,則以龐貝古城的廚房圖集為背板,
其中最搶眼的就是玻璃工藝,特別是多采多姿的千花玻璃,精緻度不輸現代。S-270

展櫃-照明S-271
1.雙芯銅燈(1世紀初期|銅,高11cm長22.3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S-272

2.銅燭臺座(1世紀|銅,高38.5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S-273

3.銅燈(1世紀後期|銅,高13cm長26.5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S-275

4.銅燈(1世紀|銅,高12.7cm長21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羅馬人基本依靠油燈照明。羅馬帝國時期人們通常使用由陶土製燈,即一個
封閉的壺體,頂部開有加油的小孔以及放燈芯的壺口,通常還有一個把手。
貴重的油燈用銅製造而成,有些油燈可放置多枚燈芯。
(延伸閱讀:關於古羅馬油燈(簡) http://www.rdjj.com/lamp/youdeng/glmyd.html )

5.月亮之神陶燈(羅馬帝國時期|陶土,長9.6cm直徑6.7cm|錫恩納國家考古博物館)
這盞燈飾有月之女神塞勒涅半身像的浮雕,其標識是她的頭部上方懸掛新月。

6.陶燈(羅馬帝國時期|陶土,長10.7cm直徑8cm|錫恩納國家考古博物館)S-274

銅架.銅盆(1世紀|銅,最高70cm直徑44.5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S-276

銅燭臺(BC 1世紀~AD 1世紀|銅,高90.3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這兩件高架展品應該是戶外或機動性使用的照明器材,古羅馬行軍時駐紮在外時,
會將火炭放入銅盆中焚燒,作為照明之用。S-277

展櫃-廚具S-279

1.水罐(羅馬帝國時期|銅,最長16.3cm|錫恩納國家考古博物館)
住在高層公寓的居民為了取水方便而設的供水處。
古羅馬的公共供水是由引水橋導入城市中,若是出得起大錢的貴族,可以拉一條專屬管線到自家,
但若只住得起公寓的較高樓層的平民,就只能自己用水罐裝水後提到樓上去盛放。S-281

2.銅蓋壺(1世紀|鍍銀銅,高29c蓋直徑17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S-282

3.銅鍋(1世紀|銅,長55cm直徑26cm|錫恩納國家考古博物館)

4.銅調羹(1世紀|銅,長14.9cm|錫恩納國家考古博物館)

5.銅調羹(1世紀|銅,長15cm|錫恩納國家考古博物館)S-284

6.銅叉(1世紀|銅,長13.1cm|錫恩納國家考古博物館)
本來考古學家主張古羅馬沒有叉子,通常是切成小塊來吃,
但龐貝古城發現的銅叉證明此時已有叉子。

7.鐵刀(1世紀|鐵,長29cm|錫恩納國家考古博物館)S-285

8.銅鍋(1世紀|銅,高3.5cm長56cm|錫恩納國家考古博物館)

9.銅斗(1-2世紀|銅,長27.5cm直徑15.3cm|錫恩納國家考古博物館)S-283

展櫃-陶器S-286

1.阿雷佐陶杯(羅馬帝國時期|陶土,高16cm直徑19.2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S-289

2.酒器(羅馬帝國早期|陶土,高24.6cm|錫恩納國家考古博物館)S-288

3.陶盤(BC 1世紀|陶土,高4.4cm直徑22.1cm|錫恩納國家考古博物館)S-290

4.阿雷佐陶杯(羅馬帝國時期|陶土,高11.5cm最大直徑16.3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S-291

5.阿瑞底姆陶杯模具(羅馬帝國時期|陶土,高11cm直徑20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6.阿雷佐陶杯(羅馬帝國時期|陶土,高11.5cm最大直徑16.3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S-292

7.巴爾博汀陶杯(BC 1世紀|陶土,高9.5cm最大直徑11.5cm口沿直徑6.5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S-293
羅馬帝國時期的陶器通常是單色,雕飾也較樸實,各行省間的外型稍有差異,
眼前這個陶杯使用黏土混和物塗在陶土表面,經過燒製後便會出現隆起或波紋效果。
相較之下同時期的中國正值秦漢盛世,不但有姿態各異的陶俑,也有雕飾華麗的陶磚陶瓦。rome

展櫃-玻璃容器S-294

1.雙耳玻璃瓶(羅馬帝國時期|玻璃,高14.1cm|錫恩納國家考古博物館)S-296

2.雙耳銀盃(1世紀|銀,高6.5cm直徑10.5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這種盛酒用的銀製器具在西元一世紀的較為常見。

S-297

3.方底玻璃瓶(1世紀|玻璃,高17.8cm|錫恩納國家考古博物館)
這款方形瓶在西元前一世紀中期的羅馬被廣泛用於盛酒。它採用直接將玻璃吹到可拆卸的方形模具中,再去模取出的方法製成。

S-298

4.羅紋玻璃杯(1世紀初期|玻璃,高5.7cm直徑13.5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這款由浮雕玻璃製成的細頸瓶,配以酒神儀式場景做裝飾,呈現出完美的玻璃
生產工藝和羅馬帝國初期流行的裝飾風格。下方的藍色和上方的白色這兩層
玻璃,均採用了用尖銳工具切割白色人形直到它浮現在深色背景上的技術。
該技術也用於亞寶石的雕刻中。

S-299
5.玻璃盤(2世紀|玻璃,高4cm直徑19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S-300

6.浮雕裝飾玻璃瓶(奧古斯都時期(BC27-AD14)|玻璃,高13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0528-002

7.玻璃盤(2世紀|玻璃,高3.9cm直徑24.2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S-303

8.雙耳玻璃瓶(1-2世紀|玻璃,高10.5cm|錫恩納國家考古博物館)S-304

9.千花玻璃杯(奧古斯都時期(BC27-AD14)|玻璃,高6.6cm最大直徑10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千花玻璃指的是將有色玻璃融化在容器表面的一種裝飾工藝。有色玻璃可以化作
如同這個杯子上的長形條紋狀或其它圖案。千花玻璃工藝可以追溯到西元前
一世紀末期和西元一世紀初期,可能是在地中海東部地區流傳開來的。

(延伸閱讀: 千花玻璃小考(簡) http://bzhang.lamost.org/website/archives/millefiori/ )

S-305

10.千花玻璃盤(1世紀|玻璃,高4cm直徑13.1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S-306

11.羅紋玻璃杯(1世紀|玻璃,高6.9cm直徑7.7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羅紋裝飾技法,是將玻璃吹製在模具中,讓玻璃表面呈現螺殼般的紋路。S-307

[更多羅馬帝國特展全攻略下期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想有所回應嗎? 請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