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資訊]
名稱: 輝煌時代 羅馬帝國特展(A SPLENDID TIME- The Heritage Of Imperial Rome)
展期: 即日起~2013/08/18 9點~18點
票價: NT250(生日當日 憑證明壽星免費)
地址: 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 中正紀念堂/中正藝廊
電話: (02)8643-3966
官網: http://rome.ishow.udn.com/
FB: https://www.facebook.com/romeexhibition
相簿: http://album.blog.yam.com/usemei&folder=9967404
導覽:
1.定時導覽: NT20,須押證件,10:30、14:30,每場限30人
2.語音導覽: NT100,憑預購可享7折,須押證件(約30件作品導覽)
[本文相關]
本文展區:IV 個人生活
資料來源:
1. 維基百科
2. 導覽手冊
3. 定時導覽-李桂英老師
[注意事項]
1.除紀念品販售區外,皆可拍照,須關閃光燈。
2.易與6/12開展的"重返古羅馬 展覽×樂園"混淆,本展偏重考古,"重返古羅馬"則偏重體驗。
3.展場最後面有拍照互動體驗區,持智慧型手機現場打卡可獲小禮物。
4.FB粉絲團上不定時公告優惠或講座訊息。
〔IV 個人生活〕
【本區簡介】
古羅馬人樂於享受休閑,講究個人衛生,也非常重視以珠寶首飾妝扮儀容。
個人消磨在安逸閒暇的時間,顯然與社會地位成正比。貴族富豪之家的婦女,
可以耗費大量時間在梳妝打但,打點香氣怡人的儀容;家境不寬裕的婦女,
負擔不起過於貴重的珠寶,但也會配戴簡單的首飾。
羅馬人的生活以家庭為核心,男主外,女主內,並且很尊重父母親在家中的
地位。古羅馬人以強烈的悲傷情緒表現出失去親人之慟,由墓碑上雕刻的哀悼
圖像,格外能清楚感受到古羅馬人豐富的情感。
提圖斯在位期間,維蘇威火山爆發,龐貝城瞬間毀於一旦,但它同時也將所有瞬間化為永恆,
掘出古蹟時,保存相當完整的建築與生活樣貌,是古羅馬重要的考古來源。
因此有一種說法稱:"火山毀滅了一切,也保存了一切"。
本區因此特地以龐貝古城浴場為佈景風格,穿過木門後的地面也改用賽璐璐磁磚圖樣,
以此展現羅馬帝國的當代時尚。
(延伸閱讀: http://zh.wikipedia.org/wiki/龐貝 )
【儀表】
奧古斯都統治時期,個人飾品還相當簡單樸素,但在帝國後期,裝飾品發展得
越來越精緻和巧奪天工。
上層階級的婦女濃妝豔抹,在臉上塗脂抹粉,描畫眼影和眼線,並且配戴昂貴
的耳環、項鍊、手鐲漢寶石。令她們香氣怡人的香水、香膏,保存在用雪花石、
玻璃或赤陶製成的精美貴重容器中。
婦女的髮型流行時尚變化很快,成為判斷雕塑和肖像年代的重要線索。男性的
儀表風格也有相當大的變化。在奧古斯都時代,男性偏好短髮和簡樸的形象,
但在西元2世紀末期,男性盛行蓄留鬍鬚以及捲曲的長髮。當時無論男女,都
流行染髮和戴假髮。
因為覺得活著就要享受當下,因此古羅馬人很懂享受,
本區展示妝品、髮飾、珠寶、戒指等女人最愛,
如果不特別講,也看不出這是古羅馬時期的考古物,
時空變化,女人熱愛追求的東西卻始終如一,說起來也是很妙的。
從這些時尚品格外看得出來古羅馬對國外材質的融合與接受度很高,
裝扮的風格大致上可說是"上行下效",皇室流行什麼,街頭就打扮成怎樣,
越有錢就會越相似,就算很窮也會有個簡單的樣子。
特別是古羅馬的貴婦,生活模式和現在的貴婦根本沒兩樣,
閒著沒事就是鑽研和交流化妝技巧,和朋友開趴聊八卦,競相低調的炫富。
展櫃-化妝
本櫃展出女性化妝用的物品,包括:鏡子、梳子、髮簪、香水瓶,
我特別好奇銅鏡為何外型要是鋸齒狀,難道不會不襯手嗎?
(延伸閱讀: 古羅馬生活掠影(簡)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1009/11/137012_240395470.shtml )
1.齒狀銅鏡(1世紀|銅,直徑14.5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2.梳洗圖釉陶燈(2世紀|陶土,長15cm寬11.3cm|錫恩納國家考古博物館)
從這個銅燈內的浮雕可以看得出來,古羅馬的女性早就開始有梳妝台,
和現在所有愛美女性一樣,端坐在鏡台前塗塗抹抹,只差別在化妝品材質。
3.弗拉維時期女性肖像(AD70-80)|大理石,高52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這是一尊成年女子的肖像,用鑽頭雕出小卷髮的髮冠遮蓋住了女子前額和鬢骨
。這款髮型在弗拉維皇帝時期風靡一時,提圖斯皇帝的妻子和女兒茱莉亞蒂塔
尤其喜歡。
4.銅梳(羅馬帝國時期|銅,長9.5cm寬4.1cm|錫恩納國家考古博物館)
5.銅製髮簪(羅馬帝國時期|銅,長16.1cm|錫恩納國家考古博物館)
對當時的貴婦來說,錢幣上的皇后肖像就是現在的時尚雜誌封面,
皇后穿什麼衣服梳什麼頭髮,就是他們流行的指標,
像【弗拉維時期女性肖像】這種誇張的捲捲頭,就是羅馬帝國女性流行髮型之一,
要先用眼前的銅製髮簪雕出小卷髮,費時費工,
所以後來就直接弄成假髮,出門時往上一套就ok,
後頭的展區[拍照互動體驗區]有體驗用的假髮可以試戴。
6.牛骨髮簪(1世紀|牛骨,長12.5cm|錫恩納國家考古博物館)
7.牛骨髮簪(1世紀|牛骨,長10.8cm|錫恩納國家考古博物館)
8.寶石髮簪(羅馬帝國時期|黃金和翡翠,長6.6cm|錫恩納國家考古博物館)
9.梨狀藥瓶(AD41-117|玻璃,高7cm|錫恩納國家考古博物館)
10.梨狀藥瓶(AD41-117|玻璃,高5.4cm|錫恩納國家考古博物館)
梨狀藥瓶出現於奧古斯都時期,克勞狄至圖拉真時期尤為盛行。
11.梨狀藥瓶(1世紀初期|玻璃,高4.9cm|錫恩納國家考古博物館)
12.梨狀藥瓶(AD41-117|玻璃,高6cm|錫恩納國家考古博物館)
現在的化妝品當然是有各大品牌,但當時幾乎都是就地取材的材質,
眼前這些油瓶可能就裝有用烏賊墨水、烤螞蟻粉、燈黑等作為眼影的黑色顏料,
加入鉛白來讓肌膚白皙粉嫩,使用紅鉛作為唇膏等,
對鉛的愛用也使得古羅馬人非常容易累積過度的鉛而造成鉛中毒,
部分歷史學家甚至主張"羅馬帝國亡於鉛中毒"。
13.球狀油瓶(1世紀初期|玻璃,高4cm|錫恩納國家考古博物館)
這種油瓶特徵是口緣有三個瓣,短頸,幾乎很難與圓形的瓶身區分開來。這種
油瓶十分罕見,曾在義大利東北地區出現過。
展櫃-首飾
本展櫃展出貴婦常配戴的首飾,包括:臂釧、項鍊、耳環、胸針等。
我特別對那串37個8的金項鍊感到好奇,8字形我了解是要當環扣,
37這個數字又是有什麼意義呢?
1.女性肖像(奧古斯都時期(BC27-AD14)|大理石,高22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這尊肖像沒有誇張的頭飾,姿態表情都顯得嫻靜溫順,顯然就是奧古斯都時期的風格,
羅馬帝國剛開始的時候,奧古斯都力倡簡樸實際,不過成效不大,後來還是走向奢糜風。
2.玻璃臂釧(1世紀|黃.橙.白.紅.藍綠色玻璃|直徑9.6cm|基亞齊亞諾考古博物館)
3.金臂釧(羅馬帝國時期|黃金,直徑7.7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這個臂釧端部印有蛇頭圖案,令人想起在羅馬帝國依然流行希臘化的風格。
上圖左為展品2,右為展品3。貴婦們參加宴會的時候,都會穿戴上所有的配飾,
誇張的時候會臂上有金釧,耳上有金項鍊,手上有金戒指,渾身金光閃閃。
眼前的這種款式受到希臘、埃及的風格影響,並延續到後來的Tiffany。
4.項鍊(羅馬帝國時期|黃金.寶石.琥珀.彩色玻璃|長24.5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5.項鍊(羅馬帝國時期|黃金,長43.5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這串項鍊由37個"8"字形的雙環扣組成。項鍊一端焊有套管的鉤子,另一端有
焊有鉤子的一小環。項鍊扣成輪狀。這種項鍊自西元前三世紀就開始出現,並
一直流行於帝國時期。
6.金胸針(1世紀|黃金.玉髓|直徑4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這枚輪狀胸針交替在八條放射線兩邊精緻地裝飾有八個小人頭,中間為玉石。
羅馬公民的男性穿著Toga時,為了將長袍固定在肩上,會使用這樣的胸針別住衣服,
後面的[拍照互動體驗區]有提供Toga可以體驗怎麼穿上Toga,只是就不是用胸針而是用別針了。
(延伸閱讀: http://zh.wikipedia.org/wiki/托加 )
7.帶吊墜耳環(羅馬帝國時期|黃金,長3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將黃金融化入模具中,然後打造成耳環。
8.耳環(2世紀|黃金.翡翠|直徑2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9.瑪瑙墜子耳環(2-3世紀|黃金.瑪瑙|長4.6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10.耳環(1-2世紀|黃金,長3.5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11.耳環(羅馬帝國時期|黃金,直徑1.1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12.耳環(羅馬帝國時期|黃金,直徑1.9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13.耳環(1-2世紀|黃金,長2.5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展櫃-戒指
古羅馬男女都有戴戒指的習慣,其中又以黃金戒指為主流。
1.雅典娜頭像金戒指(2世紀|黃金,直徑2.5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2.金戒指(BC 1世紀~AD 1世紀|黃金.翡翠,直徑1.75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3.金戒指(奧古斯都時期(BC27-AD14)|黃金,直徑2.1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4.女性肖像(羅馬帝國時期|大理石,高42cm寬30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5.帶吊墜項鍊(3世紀|黃金,長21.4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6.帶吊墜項鍊(3世紀|黃金,長21.4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7.金戒指(1~2世紀|黃金.紫水晶,直徑2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8.金戒指(2世紀|黃金.紅瑪瑙,直徑2.44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古羅馬的戒指樣式技法多樣,有使用浮雕的"錘衝凸紋"、模子壓花等,
有時上面也會鑲有來自各國的珠寶,使用蛋面切割來誇飾珠寶尺寸。
9.金戒指(1~2世紀|黃金.玉髓,直徑1.4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寶石上雕刻了一個站立著的女性形象。
10.金戒指(3~4世紀|黃金,直徑2.5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這枚戒指上有兩隻面對面小鳥的裝飾。
11.金戒指(羅馬帝國時期|黃金.碧玉石,直徑2.5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12.金戒指(1世紀|黃金.玉髓.瑪瑙,直徑1.8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這枚戒指的寶石上刻有山羊的圖案。
13.金戒指(2世紀晚期|黃金.翡翠,直徑1.9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這枚戒指刻有兩名男子面對面的浮雕肖像,一個是馬可.奧里略,另一個可能是盧修斯.提圖斯。
14.金戒指(羅馬帝國時期|黃金,直徑1.8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15.金戒指(3~4世紀|黃金.藍寶石,直徑1.4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16.金戒指(羅馬帝國時期|黃金.玉髓.瑪瑙,直徑1.8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17.金戒指(1~2世紀|黃金.翡翠,直徑1.2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18.金戒指(1~2世紀|黃金.翡翠,直徑1.2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19.金戒指(1~2世紀|黃金.石榴石,直徑1.6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20.金戒指(1世紀|黃金,直徑1.6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這枚嚴重磨損的戒指以伊西斯神半身像浮雕作裝飾。這種風格流行於西元一世紀。
21.珍珠戒指(羅馬帝國時期|黃金.珍珠,直徑2.5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22.金戒指(1~2世紀|黃金,直徑1.4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1.女性肖像(奧古斯都時期(BC27-AD14)|大理石,高30.2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2.墨水瓶(羅馬帝國時期|銅,高5.5cm最大直徑7.5cm蓋直徑5.5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3.骨製尖頭筆(1世紀|牛骨,下長11.6cm|錫恩納國家考古博物館)
和中國的軟毛毛筆不同,古羅馬使用的是硬筆,
以金屬或骨頭製成硬筆後,沾取墨水在莎草紙上書寫。
古羅馬本身不產紙莎草,而是從埃及進口而來,
他是一種具有長桿狀的長莖植物,橫切面是特殊的三角柱狀,
剝除外皮後壓扁曬乾,就可製成莎草紙。
(延伸閱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紙莎草 )
不過如果是正式執照、證書類的文件,還是會大費周章的刻在石材或金屬片上。
另外也有一種是以蠟塗抹在木板或金屬板上,在用刮刀刮除或尖頭筆寫成字。
4.銅製尖頭筆(1世紀|銅,下長13.6cm|錫恩納國家考古博物館)
人們至少從西元一世紀早期就開始用尖頭筆在蠟版上寫字。筆可由銅、象牙
或骨頭製成。
5.骨製尖頭筆(1世紀|牛骨,上長12.8cm|錫恩納國家考古博物館)
【個人肖像】
肖像是羅馬藝術中高度發展的門類,個人肖像尤其反映出羅馬藝術的寫實主義
精神。
羅馬肖像的寫實表現,與喪葬文化緊密相關。由於古羅馬人有保存祖先遺像的
風俗,家庭神龕供奉的「祖像」,有翻製亡者面具的蠟模,或根據面膜雕刻的
半身胸像,因此,許多傳世的胸像,刻畫的大多是男性老者-他們無疑是傑出
和富有的羅馬公民,也有端莊的女子甚至兒童胸像。這些人物胸像,非常細膩
深刻地表現五官與神情特徵,並且傳達出聰明、智慧、果決、甚至嚴苛等各種
鮮明的人格特質,反映出羅馬藝術寫實技法的高妙造詣。
(延伸閱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殉道者墓窟 )
(延伸閱讀: 西方藝術風格/第十二講 http://vr.theatre.ntu.edu.tw/hlee/course/th9_1000/open-12-broadcast.htm )
本展區用雕像和墓石來介紹古羅馬肖像的藝術風格,
對於臉孔,他們很重視相似度,還有直接用死者面部翻模的,
不過身材就可以"整形"了,可視客戶要求安上符合心意的身材,
愛有六塊肌就有六塊肌,愛有人魚線就有人魚線,相當方便。
至於墓石則是從基督教傳入後才開始的土葬墓窟中所得的文物,
上頭的浮雕顯示了墓主的身份、職業,也傳達了在世家屬的哀思、祝福,
在本區的墓石浮雕主要呈現墓主的身份。
孩童肖像(圖拉真時期(AD68-117)|大理石,高115cm寬35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墓碑(羅馬帝國時期|大理石,長101cm寬67cm厚4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這塊大理石板層覆蓋於一塊葬禮紀念碑之上,紀念碑是用來紀念一個名叫法拉
修斯.赫爾蒙的男子、他的兩任妻子、兒子以及後代。碑文下方和左邊刻有女子
盥洗所需的物品和飾品。右邊刻有男性工作所需的工具。女性的物件中有髮夾、
鏡子、梳子、油瓶和卷髮鐵棍。男性的物品有尺、火把、鉛筆和三角尺。
眼前的墓碑浮雕可分成男女兩半,女性那邊都是一些妝品,顯然是個貴婦,
男性那邊則是一堆工程工具,這可能表示他生前是個工程師或軍階,
其中十字下懸著銅錘模樣的就是之前提過的Groma平準儀,
古羅馬時期的軍人個個都要負責戰後建設,因此備有基礎的工程能力。
浮雕石棺殘件(2世紀初期|大理石,長75cm|佛羅倫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這塊殘件是石棺蓋的一部分,採用的是自西元二世紀最後幾十年到西元三世紀
初期頗為常見的樣式。石棺蓋的四角應該刻有表現舞臺面具的裝飾圖案,前方
的正中間刻有提及死者名字的銘文。若死者為女性,在碑文左邊會鑲有該女子
的肖像。
[更多羅馬帝國特展全攻略下期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想有所回應嗎? 請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