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blog

留言版

2009年5月12日

[tour] 三峽民權老街、清水祖師廟

三峽舊名三角湧,是因為地居大漢溪、三峽溪、橫溪,
這三條溪相會之地,因此而得名。
三角湧和三峽的日語發音很相似,在日治時期因此改名為三峽,
國民政府接掌後延襲日本舊名,以三峽為地名。
去到三峽,一定不能錯過的,
就是民權老街和清水祖師廟。


民權老街是日治大正年間(1916),存在至今的巴洛克式街坊,
山牆與女兒牆高低起伏,
圓拱型的騎樓,紅磚砌的拱廊,
連路邊小憩用的座椅都是碾布石的造型,
古意盎然。
雖然店家不一定是當時的風貌,販售的也可能是現代化的商品,
牌坊卻都保留著日治時期的樣貌,
有的寫著自家人的名號、堂號,
有的畫上人蔘、鳥魚、花草,
仔細觀察下來,可以發現染坊、吳服店的比率相當大,
可以想見當時三峽布織業的盛行。

→延伸閱讀: <藍染、老街、三角湧>
http://www.sanchiaoyung.com.tw/index.php


===



清水祖師廟的建築則是目前全台灣費時最久,作工最細的廟宇,
由名畫家李梅樹主導改建,即使他已經過世的現在,工程仍未完成。
純以古法建造,保存了很多建築雕刻的經典技法,
因而有東方藝術殿堂之稱。
殿內光是雕刻材質就分木雕、石刻、銅雕、銅鑄等,
石柱多達130根,以石為基,以木為頂。
祖師廟用了大量在廟宇建築中較少見的銅作為材質,
是為了防鏽,
連一般廟宇用繪圖的哼哈二將,都是以銅鑄而成,
非常有氣勢。
在建築技法或雕刻手法上,都很值得細細品味。

我特別喜歡往二樓的階梯,梯上都蹲踞著石獅,
別小看它只是扶梯手把上的裝飾,
石獅嘴裡含著的石珠可是真的能在嘴裡滾的360度的刻法,
得先在獅嘴這個被侷限的空間裡設法刻掉300度,
剩下的要用木頭固定讓珠子不亂滾,然後邊敲邊轉,
才能刻完完整的360度,極其費工呢。


→延伸閱讀: <古廟奇兵-細說三峽清水祖師廟>
http://0rz.tw/b553E

和泰山鄉相比起來,三峽鎮對於自己的歷史特景就很用心去經營與推銷,
在歷史文物館可以獲得簡單的入門介紹,
藍染工坊提供遊客體驗客家藍染,
祖師廟裡也印有廟宇簡介,
即使你是一人造訪,沒有導覽,
也能從這些文字介紹得到對景點的粗淺認識。
而如果想更進一步了解,當然也能到遊客中心或在假日時參加導覽,
不至於找景點找到昏頭轉向。

當然三峽老街現在的樣貌,在有識者眼裡,是過度商業化,
也顯得有些粗糙,
像是長福橋這個中不中西不西的橋,就被嫌棄的很,
我倒不覺得真的有怪到破壞畫面,
這樣也挺有氣勢的啊。



有個有趣的地方,在民權街常可以看見地上雕刻著圖案,
仔細一看,居然是李梅樹先生的畫作,
藝術作品可以存在於你我的腳下,是個很妙的空間展覽方式。
剛巧現在當代藝術館正在展出”遇見台灣.詩人一百”,
在捷運台北車站到捷運中山站間的地板上,貼上現代詩人的作品,
沿途索驥,可以來到當代藝術館。
藝術作品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和觀眾互動,實在很有意思。
這證明藝術不只是端坐在櫃子裡的冰冷產物,
也可以是舉手投足間的互動過程。


→延伸閱讀: <遇見台灣.詩人一百>
http://www.mocataipei.org.tw/mocastudio/index.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想有所回應嗎? 請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