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blog

留言版

2009年8月21日

芝山岩景點

除了芝山綠園外,更值得一遊的是占地廣闊的芝山公園。
公園裡細心保留了很多古蹟,從史前時代的化石和文化遺跡,
清代的隘門城門遺跡、日治時代的芝山岩事件、
一直到國民政府初期的軍事設施遺跡,
可以說像是歷史的橫切面。
除了追尋歷史,因為芝山岩本身的特殊地形,
也有不少特別又有趣的地形可觀,
當然不缺廣大又種類繁多的原生樹林。
惠濟堂則是名列三級古蹟的廟宇,儒道佛三教合一,
周遭有些宗教景點,廟宇本身也有很多歷史悠久的文物。

想要來芝山公園玩賞的話,幾個小建議給大家參考一下,
園中各隘門的石梯又長又陡,在體力上會比較耗損,
記得帶水來止渴。
不過幸好公園很貼心,不止木製棧道多有加裝防滑墊,
休息用的長椅更是極其多,
只要時間足夠,可以用輕鬆享受的心情慢慢玩賞。
另外,因為算是往山上爬的關係,
小蟲、黑蚊為數不少,攜帶防蚊噴液或穿長袖衣物,
就不會像我一樣被咬個滿頭包啦。
文化遺址景點
011芝山文化遺址

芝山巖文化遺址 背後有碑文 全文如下:

芝山巖遺址,位於台北市士林區,
為台灣最早發現之史前文化遺址,
民國七十年,芝山巖附近建築工程日盛,
本會為恐遺址埋沒, 乃敦請台灣大學,
就該校人類學系、研究所師生組隊發掘,
於同年二月十日開始,歷時兩月有餘,
獲得大量貝殼、彩陶、黑陶、
石器、骨器、角器、木器、草編、
炭化帶穗稻米等物,經炭十四測定,
最早遺物有距今約三千五百年以上者,
考其胎息, 與我國東南沿海蘇、浙、
閩、粵等地先後出土者,
不僅質地無殊異,即其形狀、色彩、
飾紋等,亦均相似相同,
是芝山巖遺物,與中國東南沿海一帶遺物,
同屬一文化層, 其關係之密切可知矣。
台北市文獻委員會立

017柱洞

在芝山岩頂的石塊上,
有些有著排列整齊的坑洞。
根據考古學者研究結果顯示,
這些坑洞是史前人類搭建"杆欄式"住屋,
所遺留下來的痕跡,
凹洞上豎立的木質建材早已腐爛不見,
只留下一群群坑洞,稱之為"柱洞",
是芝山岩有史前人類居住的重要證據之一。

013北隘門
北隘門

030南隘門遺跡
南隘門遺跡
074石象
守東隘門的石象

目前東隘門已經完全拆除,登山小徑也已廢棄,
只有傳說中東隘門的守護神-大石象還依然挺立。
大石象其實是一塊表面佈滿大大小小凹洞的
巨大厚層砂岩, 由下坡處往上看,
好似垂著鼻子的大象。
而這些凹洞是風化作用差異侵蝕造成的結果,
即岩石表面組成的物質不同,
當風力夾雜著砂石,
在質地較軟的部份不斷的磨蝕,
會形成圓形的凹洞,通常我們稱之為"風化窗"。
如果侵蝕作用把岩壁較薄的部份磨穿,
形成一個拱門狀的洞,就稱為"石門",石象的鼻子就是一個小型的石門。

016六氏先生墓 六氏先生墓
芝山岩事件時被台灣舉義人士殺死的日本教師
之一, 六氏不是姓名,而是指六位日本教師,
分別為楫取道明、關口長太郎、井原順之助、
中島長吉、桂金太郎、平井數馬,
日治時期被拱為教育精神中心,
國民政府初期對日治時期文物深惡痛絕,
將之毀棄, 後來才又整修到現址,
直至今日仍有很多日本遊客為此特地到此祭拜。
同歸所左方土地公廟後有小徑可前往, 但我怕干擾死者與生態,選擇遠觀。
019同歸所
020碑文

同歸所
同歸所是骸骨收容所,有些地方稱為萬善堂,
這些地方常可看到"萬善同歸"的橫匾,
有的地方則是稱"有應公",
橫匾多書"有求必應",
是大規模死亡的無主孤魂享受血食的地方。
因為漢民的傳統認為人死後若無人祭祀,
魂魄將漂泊無依,進而"作祟",
也就是會變成鬼怪傷害活人,
因此很多地方都有此類"收容所"的出現,
並多有土地公坐鎮,以安撫這些孤魂。
而在傳說中鬼魂會接受人們的託付,
進行一些特殊的超現實活動,
這也就是"有求"必"應"的原因,
而"應"的機率自然是隨著鬼魂本事的高低
而有所不同。
芝山岩的同歸所是收容清朝"林爽文事變"
及"漳泉械鬥"的亡魂。
在1786(清乾隆51)年11月,
彰化縣漳州人林爽文"叛變",
同年12月逃難的民眾奔赴芝山岩上,
卻遭殺害,骨骸四散;
當時芝山業主黃文欣,將此山施捨置塚。
而在1859(清咸豐9)年,
漳州人和泉州人發生火拼,
芝山岩地區是重要攻防地區,
戰死於芝山岩上的人很多,這些屍骸也被收容在芝山岩上的"同歸所"。

022故教育者姓名碑故教育者姓名碑023芝山事略 025學務官僚遭難之碑
芝山事略 學務官僚遭難之碑
024芝山巖事件碑
芝山巖事件碑
026事件始末
033石角瞭望台

滄海桑田台北市
芝山岩雖然高度只有海拔52公尺,但是四周
被社區、街道環繞。石角瞭望台位於芝山岩
東南角高聳的大岩塊上,原本視野極佳,
故曾為東砲台,負責捍衛近在咫尺的士林官邸。
民眾在此登高望遠,可以探討雙溪流域、雙溪
與士林的關係、士林聚落的變遷…… 等相關的社區發展歷程。

035百二崁

百二崁
日本在1895年接收台灣之初,
原僅規劃以芝山岩的惠濟宮作為在台灣教授日語的起點。不料,次年發生"六氏事件",
經過日本政府刻意宣揚,
六氏事件成為日本教育者的精神象徵,
芝山岩則被日本人作為神聖的殿堂,
因此整個建設即朝向凝聚崇拜情緒的方式進行,
此處的石階即是為了塑造"仰之彌高"的心情,
由筆直的參道 (即今之雨農路),行進至此,
更增添幾許肅穆的氣氛。
其他相關的尚有:在台故教育者合祀地、
芝山岩祭祀場、 芝山岩祀(神社)等。
每年2月1日,所有學生、教師、大小官員等,
都必須沿參道上山參加祭典,蔚為當時教育界的一大盛事。

034觀稼亭
觀稼亭之一,芝山岩上四個角落都有觀稼亭,
顧名思義,是居高用以觀看耕稼景象, 漳泉械鬥時被用以為崗哨,掌握敵人動態。
038惠濟宮入口
木架柵欄頗有日式風格,用以區隔俗地與神地,
惠濟宮、雨農閱覽室(古芝山巖祠)外都可見, 不知是保留舊貌還是後代重建。
073西砲台 西砲台
中間放置台北盆地立體圖,四周標明望見的
地名與古今說明,可看到圓山、萬華、北投、
觀音山、淡水,遠眺林口台地,
從前設有大砲保護情報局重要軍事機構。
在這裡遇到正在做著運動的老人家,
看到我手持相機頓時嚇到,我也滿臉尷尬,
趕緊匆匆拍完,還給老人家一個安心做運動的地方。
clip_image002用逆時針的地磚排列,從遠古宇宙講到現代,
中間的鑰匙孔形狀是砲台遺跡,
國民政府時期用來捍衛士林官邸的軍事設施。
地磚上特別標明大坌坑、芝山岩、圓山、植物園文化,
可以和芝山綠園裡的展示館內容相對照。

宗教景點、軍事遺跡
clip_image002[7]

聖祐宮,又名石頭公廟,廟後巨石又名”五寶弄石獅”,
是因為形狀像獅,其下有五石彷彿在眼前操縱得名。
那五石其中四塊酷似筆墨紙硯,又稱為文房四寶,
四寶旁都有小石頭說明,如:
石墨 石頭公千年古蹟 神石文房四寶
石印 石頭公千年古蹟 龍頭實印
芝山岩上常見有以石為祀者,
感覺得出芝山人尊重自然的心思。

clip_image002[9]惠濟宮懷古園,
擺放拆建時遺留的石柱、碑文,嘉慶、咸豐、同治、光緒、
大正年代,盡皆並存,並有芝山合約、敬字亭、涼亭、化石,
以及觀音、四大金剛:風調雨順等的石刻。
clip_image002[11]惠濟宮,有三尊主神:開漳聖王、觀音菩薩、文昌帝君,
形成道佛儒三教合一的廟宇,
和一般廟宇比較不同的是,蹲踞於兩側的不是石獅,
而是石馬,這是因為開漳聖王坐騎為馬的關係。
流籠是民國八十年設置,用以搬運史蹟公園的材料。
廟裡提供假日導覽與芝山岩景點介紹,
其中關聖帝君神前還有元寶,用以聚財,
第一次知道關公還兼有財神爺功能。
078碉堡遺跡 079軍事遺跡

原生林樹種
082三百歲樟樹

三百歲的老樟樹
老樟樹聳立於芝山岩,從前清、日據時代到今天,大約有300歲了。
外形蒼勁挺拔,古意盎然,是芝山岩的巨木,
也是目前所知台北市最老的老樹。樟樹的精油味道芳香,可以驅蟲,
除製作樟腦外,還是早年重要的工業原料。
樟樹與楠木同是台灣亞熱帶天然林的主要物種,
但因樟腦油的需求,台灣較巨大的原生樟樹幾乎都被砍伐殆盡,
芝山岩的老樟樹,是少數倖存的大樟樹之一。

080軟毛柿

軟毛柿
顧名思義就是身上附有許多軟毛,
尤其是嫩枝、嫩芽的部份更為明顯。
軟毛柿的另一特色,是它的樹幹特別黑,
材質又硬,俗稱"烏材柿",也有人戲稱"包公樹",
沒有明顯的主幹,
也不會像喬木一般長得挺直高大。
但是,芝山巖山頂的軟毛柿株株壯碩,
推測至少也有好幾十歲了。

081青剛櫟

青剛櫟
殼斗科植物,也是芝山岩山頂稜線上最常見的植物。
每年11、12月,是青剛櫟果實成熟的季節,
也是芝山岩山上松鼠最忙碌的季節。他們除了忙著吃,
還要拚命地做冬藏的工作。只是松鼠們通常都漫不經心,
過冬時找不到私藏的堅果是常有的事。
不過這也讓青剛櫟可以利用松鼠特殊的行為,
而得以傳播繁衍下一代。

083食樹大王

食樹大王
熱帶地區的榕類植物的種子透過鳥類排泄物,落在其他樹木上時,會在宿主身上萌發小苗,並且快速生長;
除了利用向上生長的莖和葉,爭取生活空間和陽光;
更利用向下伸展的氣生根,逐漸將宿主數目的莖幹"纏勒"起來;
宿主逐漸失去健康、萎縮,終於被包纏"絞殺"至死,
纏勒職務便完全取代原來植物的生存位置。
"纏勒"是榕類植物獨特的生存方式,
但並不是所有榕類植物都有這種現象。
其中,最常看到的是榕樹、大葉雀榕、雀榕、島榕等,
而這些樹種芝山岩都很常見,充分顯示芝山岩有熱帶植物的生存條件。
眼前這棵榕樹已經完成纏勒現象的最後階段,宿主也已死亡多時。

085八芝蘭竹

八芝蘭竹
Bambusa pachinensis Hayata是台灣原生種的竹類植物,
也是台灣少數以小地名為學名的植物之一。
而"八芝蘭"則是此地(士林)的平埔族語Pattsiran,即溫泉之意。
八芝蘭竹,是在西元1916年,在士林地區第一次被發現,
並由日本植物學家早田文藏命名。是以最初發現的地名-"八芝蘭",
也就是士林的老地名來命名的。
就目前所知,八芝蘭竹是台灣特有種植物,
主要分布在北部低海拔山區,
植栽可作圍籬、耕地防風之用。在日治時代,
日本人將它列為天然紀念物,
認為是一種珍稀且值得紀念保護的植物。只可惜,
近幾十年來北部低海拔地區開墾非常嚴重,八芝蘭竹已不多見。
芝山岩上這幾株原生的八芝蘭竹,特別值得我們珍惜。
因為如果以八芝蘭命名的植物,竟然從發現地消失,
該是何等遺憾的事啊!

086塔肉刺

海岸植物-塔肉刺
塔肉刺是熱帶海岸地區的植物,在台灣主要分布在恆春半島,
北部地區較少,而芝山岩是其中之一。
因為果實會隨著海水漂流傳播,
推測是古台北湖時期海水所帶來的,其種源一直留存在芝山岩上。
塔肉刺是攀緣性的豆科植物,會隨著支條和葉柄上短小的鉤刺,
牢牢的攀附在其他植物身上。藤本植物為了爭取更多的陽光,
纏繞及攀爬是特有的生存機制。

084蟲屎

海岸林的遺跡-蟲屎
蟲屎和血桐,都是熱帶海岸環境的先鋒樹種,
屬性較偏好潮濕環境的血桐,在芝山岩遍佈整個山坡;
但較偏乾旱環境的蟲屎,在此則數量較少,
這多少也反映出芝山岩大環境特色。
蟲屎原在台灣南部地區較多,在北部地區非常罕見。
推測應也是在台北盆地海進時期,
隨著海潮進來的。蟲屎葉緣有鋸齒,葉面密佈褐色星狀毛,
很像小蟲的糞便,故名。

088無患子

黃葉植物-無患子
一般在溫帶地區,
才會有秋冬季節植物椰子變黃或變紅的現象,
在低海拔的亞熱帶台北地區,難得見到黃葉和落葉的景象。
唯獨芝山岩,能夠欣賞到片片黃葉綴滿山頭。
無患子是芝山岩黃葉景觀的主角之一。
無患子也是"民俗植物",與先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因為成熟的果實外皮含有"皂素",是天然的肥皂,
可以用來清洗衣物,甚至可作為清潔金飾、
珍珠等的洗滌劑。

地質景觀
077土壤流失

土壤流失的困境
芝山岩是一座以砂岩為主體,單向傾斜的單面山。
降雨時,裸露的岩石表面所累積的少許土壤,
很容易經雨水沖刷,順著傾斜的坡面流失。
又因土壤淺薄,草本植物和植物小苗生長原本不易,
加上遊客眾多,踐踏的壓力更直接將土壤壓實,
土質變硬,植物的生存更加困難。而缺少植物的覆蓋,
一些經過風化或分解作用新近形成的土壤,
也很容易就隨風、雨而消失。這些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
使得山頂地區形同岩石地一般,是植物不易生長的惡劣環境。
此處的土壤流失,已經造成跟群裸露高架在地表之上,
只剩下部份的根細勉強深入岩縫,嚴重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
一遇強風豪雨,經常會看到傾倒的樹木。
根據居民訪談的資料得知,芝山岩的山頂環境,在數十年前,
土壤層還有近1公尺的厚度。此言由根群裸露的高度,
和山頂原生樹木園區大樹的豐富多樣及歲數,都可以得到佐證。

037太陽石036太陽石步道

太陽石的故事
太陽石,位於芝山岩南隅朝西側的山腰上。
過去曾有發現蝙蝠的傳說,
所以在過往居民都稱之為蝙蝠洞。太陽石的大岩塊,
也是屬於大寮層的厚層砂岩,
傾斜的岩塊上有一組非常清晰的裂紋構造,
是由許多辦員的弧線組成,
由裡到外看起來就像一組同心圓的半邊,
再由最外圈的弧線向外射出幾道光芒,
乍看之下彷彿是從雲層中露出半個臉龐的太陽。
這是"太陽石"名稱的由來。
又因弧形構造,形同人體的肋骨,地質學家將它稱為
"肋骨狀裂紋構造"。
有趣的是,在太陽石的正對面,另有一面垂直的岩壁,
岩石表面也有一道道弧線,弧線下方也有數道光芒,
其紋路和太陽石完全相同,只是凹凸相反,
因此有人將這塊反性圖案的巨岩取名為"太陰石"。
事實上,太陽石和太陰石原本是合而唯一的,
應該是受到某種巨大幾壓力或碰撞力的影響,
才由同心圓的元新開始崩裂,形成這組"肋骨狀裂紋",
這是難得一見的地質景觀。

075洋蔥石

洋蔥石
洋蔥石的形成,是一連串地質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
先是岩層受到交錯的節理面切割,形成許多獨立的立方體。
立方體的稜角和邊緣受到風化和侵蝕,逐漸剝落,
會形成渾圓的球礫狀。而從岩石裂縫滲入的水分,
也會在岩石內部產生崩裂作用,並產生向內推擠的壓力,
逐漸出現一層層同心圓狀的剝落現象,很像洋蔥的剝離,
稱為"球狀風化作用",或稱"洋蔥石"。

076節理

節理
在芝山岩山頂區域的大岩塊上,
經常發現有間距不等的平行裂縫,
或近乎垂直的岩石裂面,
這些都是岩石受到大地應力作用而造成的,
通常有如刀鋒削過,非常規則平整,此現象即稱為"節理"。
此地因兩組節理呈約90度的交角,
所以在地面上形成如棋盤狀的方格。
而裂縫之中較容易堆積土壤,植物在此定居,
這時候看到的是用綠草勾畫的大棋盤。

032遠眺 031最高點石塊

芝山岩最高點
芝山岩位於台北盆地北側邊緣,是一座孤立的砂岩小山丘,
屬小型的單面山,北側為陡坡,南面為緩坡。
日治時代的芝山岩活動都在南側一代,
由雙溪畔登百二崁到祭祀場,
神社主體的背後則是最高點,不但是神社的屏障,
也是絕佳的風水寶地。
芝山岩有兩個"山頂",這裡是最高的點,海拔52.8m,約15層樓高。
西部的較低,只有46.6m。在這個都市叢林中,
是個毫不起眼的小"土堆",20層樓高的房子比比皆是,
若不是清國時代當成堡壘,日治時代當做聖地,
民國之後當成要塞……,
各種因緣際會使得芝山岩的"開發"一直無法進行,否則,
這個小土堆很可能早就被挖平了,
甚至填到附近哪個"湳仔"(溼地)去了。
不過可別小看這個海拔高度,
雖然不過半百,
那些古道石梯還是足以讓你爬得喘吁吁。
左邊是最高點處的石塊,
清晰可見人名,
到此一遊的風氣真是糟糕,
大自然要花好幾百年甚至千年
才磨出孔隙,人類不費吹灰之力,
就留下不滅傷痕,
遠眺山坡地,到處可見山坡上的房屋道路,
與山爭地,就是人定勝天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想有所回應嗎? 請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