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blog

留言版

2009年1月10日

tour] 黃金博物園區

[旅遊資訊]
地址: 台北縣瑞芳鎮金瓜石金光路8號
開放時間: 二~五 9:30至17點
      六、日9:30至18點
類型: 環境體驗
網址: http://www.gep.tpc.gov.tw
相簿: http://0rz.tw/a85jX

[小感]
黃金博物園區主打的,是特有的體驗活動,
包括淘金體驗(100元)、坑道體驗(50元),
須另外付費體驗,
門票本身用來參觀靜態建築,
包括四連棟、金水特展室、太子賓館、環境館等。

先來講地名故事,當初此地山頂曾發現金礦,
形狀如同南瓜,南瓜又名金瓜,
因此原名九份的此地,才改叫金瓜石。
原來發現的那塊南瓜金礦石,
今日已不復存在。
至於金光路,則是取其金光閃閃之意。

要到黃金博物館參觀,
請務必做好不停爬樓梯的心理準備。
買票的時候,恰巧接近淘金體驗的時間點;
服務人員讓我先由遊客中心旁的長串階梯直通金博館,
光看那串階梯我都腿軟,還得快快爬,真要命哪。
氣喘如牛的趕到金博館,導覽人員已經等候多時,
由於體驗人數只我一人,
因此得到專屬的一對一服務,
拿來一盤含金的砂石,坐到淘金池旁,
就跟著老師做搓揉、篩選、淘水的三個步驟,
很明顯的,我的手法極為拙劣,
老師看不過去,原本坐在對面教學的他,
最後跑過來幫我淘選,
這才完成了專屬於我的砂金瓶。
看著原本看似砂礫的一堆土,
最後完成時瓶底隱隱金光閃閃,
感覺很神奇呢。

礦坑體驗的入場券則很有意思,
特地設計成礦工工作證的樣式,
(對當時礦工來說,會不會更像生死狀呢)
進入坑道前戴好礦工安全帽,
接著就要自己走入本山五坑啦。
本山礦坑總數有九個坑,全長約600公里,
有些坑道甚至在海平面下,
像個構造繁複的螞蟻洞穴。
在館區只開放5號坑的部分,
服務人員還特地再三囑咐,不可跨越護欄,
否則可能回不到出口。
進入5號坑,其實頗有種進入集中營的感覺,
如果有幽閉恐懼症的話,
千萬不要輕易嘗試。
由於導覽方式採感應式語音導覽,
行走於礦坑中,不時會響起礦工們交談的聲音,
我知道那是為了讓參觀時更能身歷其境,
但老實說,有點恐怖啊。
這段礦坑用模型與礦洞,展示當時礦工的工作情形,
在工作時,礦工們連吃飯上廁所都得在坑內解決呢。

至於館內建築,隨著地勢高低有著身分之分,
地勢最高的黃金神社,戰後已荒廢,
當時則祭祀三個神,沿路皆有石燈鳥居。
再來是當時為礦坑辦公室的黃金博物館,與本山坑洞,
金博館一樓展示礦坑模型、礦工工具與服飾等,
二樓展示黃金在生活與科技上的運用,
特展區目前是各國的黃金貨幣,是全館唯一不得拍攝的地方。
重頭戲則是鎮館之寶-足重220KG的純金金磚,
還讓你動手觸摸呢,
為了保全,除了人員守護,還加上24小時網路直播,
摸起來感覺如何嗎?
唔,冰冰滑滑。
金博館旁展示的壓風機,
則是當時為了確保礦坑內有足夠的新鮮空氣的設備,
也因此礦工進坑內工作時,
明明安全帽上有探照燈,手上還是必須持油燈,
藉此觀察坑內氧氣是否充足。

再往下是櫻花道,兩旁植滿山櫻花與吉野櫻,
2月櫻花季節到來時,聽說極為美麗,
櫻花道由木製扶手分為兩邊,
較寬的其實是專為勸濟堂媽祖出巡的神轎所設計,
窄的當然就是給其他行人走了。
櫻花道下的日式消防栓,
則可以知道,當時的水利設施已經很完善。

經過金采廣場往下就是太子賓館與對面的金采特展室,
太子賓館是專為裕仁太子來台而建,
後來裕仁因故並未成行,據推測,
太子賓館後來應改作俱樂部類的用途。
庭園風格十足日式,
踩在碎石路上挺有感覺。
特展室則播放影片或展出特別展覽。

再往下是仿當時礦工生活圈,
將食堂、郵局、警局都擺在一起,
食堂還販售復古的礦工便當(200元),
郵局和警局可不是擺設,
是真實進行勤務的實際單位。
旁邊則是環境館,
介紹金瓜石特有植物與館內建物,
並以金瓜石模型介紹索道分布與陰陽海成因等。
最有趣的是抓娃娃機式的金礦探索遊戲,
自己駕機去發現金礦所在吧!

再往下是日式四連棟,
房屋以橫向屋數區分,
單一的稱為獨棟,2間的稱為雙併,3間以上稱為連棟。
這個日式建築共四間房,所以稱為四連棟。
其實四連棟有今日樣貌,經過很費工夫的整修,
因為木材易腐,時至今日,很多早已不堪支持,
因此館方請來工匠們,盡量以古工法復原,
重新以生活美學體驗坊呈現在眾人面前,
原為礦坑高級主管們的宿舍,
今則將空間打通,用以展示當時部屋內設施。
不過這區的服務人員大概很怕老建物不堪使用,
會以帶導覽之名,行催趕之時,
不要說拍照了,連仔細看房間布置都不太有時間,
參觀感覺不是太好。

入口處的遊客服務中心是當時的金瓜石車站,
這時候去,請記得向服務中心索取免費春聯和天燈DIY,
定時導覽與其他需要也是在這裡登記。
在往下是三毛菊次郎的舊宅,屬於獨棟日式建築,
三毛菊次郎是當時礦坑事務長,原本小學只為日本小孩而設,
稱為小學校,即今日的私立時雨小學。
三毛菊次郎不以為然,爭取為台灣小學設校,為今日的瓜山國小。
三毛宅由於仍有人居住,只能從外圍拍照。
沿著小徑一路往下,可通往八角居遺址等
悲情城市的相關場景,
現在這些電影場景幾乎都只剩下遺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想有所回應嗎? 請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