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 WARS:原力覺醒》電影特展
_■參觀資訊
展期:即日起~2016/01/31
開放時間: 10點~18點
地點: 華山文創園區 中4館-B
官網: http://www.huashan1914.com/exhibition/playing_detail.php?cate=&id=1609
FB: https://www.facebook.com/StarwarsTW/
相簿:
★小提醒:
本特展目前在華山文創園區展示中,
但本文照片是取自之前在新光三越A11館6樓時的內容,
展示內容大同小異,少了戶外區、體驗區,多了BB-8機器人公仔、劇照,
因此目前展出的內容可能和本文中的照片有些出入,請以現場參觀為主。
_■戶外區(此區華山園區沒有)
星際大戰在2015年年底推出了最新電影作品
"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星際大戰:原力覺醒),
在許多地方都有廠商或影迷自發性的宣傳活動,
這次的特展就是由Disney主辦的特展,將電影的道具以模型的方式呈現,
搭配劇照,希望替電影票房衝一下業績。
在新光三越展出的時候,販售區商品不夠多,但誠意十足,
不但提供X翼戰機模型的乘坐與拍照,還提供PS4"星際大戰:戰場前線"的試玩,
戶外的香堤大道廣場上,更有科幻感十足的主題展區。
相較之下,移師到華山後,雖然商品補足了,互動的成分卻幾乎消失,
展品剩下只供觀賞用的公仔,連戰機都變成觀賞品,
雖然仍然維持等比例,不過就只剩拍拍照的功能。
話說回來,華山展出時的公仔和劇照都比較多,還是很有星際風的。
__◆光劍廣場
主視覺以電影海報為中心,塑造正邪對決的緊張感。
一開始的入口打造成時空穿梭的感覺,播放電影預告,
兩側則一邊是正派的藍色光劍,另一邊是反派的紅色光劍。
__◆舞台
宛如太空船船艙的金屬底板,配上綠色光劍當舞台燈,
擺出和主角們一樣帥氣的揮劍姿勢,應該會很有氣氛。
__◆電影海報
有單人版和集結版的海報,除了經典角色的回歸,也添了不少新臉孔。
__◆複製人全面進攻
反派代表之一的帝國白兵,在此以重疊景片的方式展示,
除了模擬白兵大舉襲來,站在展示櫥窗前,還會有種成為白兵的錯覺。
__◆反重力機車場景板
電影中騎起來很帥氣的反重力機車,策展單位特地將他打造成場景看板,
坐到裡頭從外面看起來,就像電影裡一樣酷。
__◆樂高版星際大戰 LEGO STAR WARS
套一句惡搞"The Lego Movie"(樂高玩電影)的主題曲歌詞,那就是
"Everything Is Product"(全都可以商品化),
樂高當然不會錯過fans眾多的星際大戰,從載具、場景到角色,
都可以變成樂高積木裡的元件。
__◆十字光劍場景板/模型版
原力覺醒中出現光劍的新造型-十字光劍,策展單位擷取電影畫面,
搭配光劍模型和白雪般的地板,讓訪客可以手握光劍,假裝自己是凱羅忍。
除了可以入鏡的場景看板,還有一個放大版的十字光劍座,
更有壓迫和震撼感。
_■主展區
進到主展區前,策展單位設有特展訊息看板、電影海報等佈景,
將新電影的期待感拉到最高。
主展區內則以太空艙為風格來設計,很有科幻氣氛。
__◆X翼戰機
依電影中的設定為藍本,襯以戰機劇照,打造等比例的實體模型,
在新光三越展出的版本,是可乘坐版,所以戰機有一側變成和實際不符的階梯,
可以爬進機艙內,假裝自己正開著戰機翱翔浩瀚宇宙。
在華山展出的版本,則是結構完整的觀賞版,不能進入機艙,
但可以全方位看到實體大小的戰機在眼前呈現。
__◆光劍派別
襯以電影劇照,和兩側的藍紅光劍,代表系列作裡的正反兩派。
__◆劇照/授權商品
本展區左側展示販售區的特別推薦商品,中間播放預告片,右側則展示劇照。
華山展區在劇照的部分更多,並多出BB-8公仔模型,授權商品的展品倒是一樣的。
___◎劇照
___◎授權商品
__◆PS4試玩
PS4推出"STAR WARS : BATTLEFRONT(星際大戰:戰場前線)的遊戲軟體與同捆包,
本展區設置了4台螢幕讓大家試玩,工作人員還會教你操作,
遊戲畫面很像電影,讓人很有代入感。
__◆販售區
除了各式週邊,也展示公仔場景組,為了替大家看緊荷包,
週邊我就不詳細介紹,只來看看公仔場景組。
___◎星際大戰模型教學指南
貼心的教你製作載具模型的步驟,作模型需要好手藝、好工具和好耐性,
這三者我一項都不具備,所以我只買現成。
___◎載具
___◎正派/反抗軍人物
___◎反派/銀河帝國人物
___◎Q版人物
___◎商品試玩
如果不想花錢,又想體驗,販售區有部分商品提供樣品給大家玩,
包括各色光劍、光劍直傘、人物面具,不妨拿著他們拍張照玩一下吧。
___◎機台
快要變成展覽必備機台:代幣機、姓名貼機、大頭貼機,這邊也有設置,
算是比較經濟實惠的參觀紀念品,
我這次則入手代幣、姓名貼和搖頭公仔鑰匙圈。
對電影公司來說,主要收入可能已經從電影本身移轉到週邊收入了,
我的感覺有點複雜,既高興電影的享受變得更多管道更多方式,
又可惜電影的目的變得更實際更拜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想有所回應嗎? 請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