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blog

留言版

2011年9月29日

[tour] 大稻埕逍遙遊-錦記茶行篇

本文行程: 民生西路.環河北路路口->大稻埕碼頭->大稻埕之春->貴德街(洋樓街)->錦記茶行->李春生紀念教堂->李臨秋故居->莊協發商店->港町文化講座->貴德街(千秋街)->轉長安西路
(下圖截圖編輯自google電子地圖/衛星,版權屬於google所有)map-錦記茶行

 

===小景點===

[大稻埕碼頭]
政府為了美化大稻埕碼頭,花了不少心思,
在歸綏街和環河北路口的入口處,
佈置了一座等比例的戎克船,大稻埕碼頭
還在外牆上舖了馬賽克拼貼畫,
這幅拼貼畫造價200萬,
用了超過40萬片的馬賽克拼貼而成,
畫上的風光與牆內的淡水河畔景緻,
一色一樣,有內外呼應之趣。大稻埕碼頭 (2)

[大稻埕之春]
以一對母子迎風而立為形象,
用孩子來象徵未來無窮的希望。大稻埕之春

[台北街道特色]
可分大道、段、街、巷、弄等,
街道分段,可說是台北的特色,
分最多段的是延平路,共九段,
最長的則是忠孝東路,足足十公里多。

[李臨秋故居]
開放參觀,保有外牆竹節管和古式木窗,
也可從內部陳設中窺見李臨秋生活和創作的一斑。李臨秋故居 (2)

[李春生紀念教堂]
李春生去世後,其後代子孫所築的紀念教堂。李春生紀念教堂 (1)

[石砌廢屋]
外牆上留有罕見的石砌工法,以卵石推砌而成,
原窗口處因無人居住而以磚填實。牌樓面-石砌

===貴陽街===
台灣第一條街是台南的延平老街,
目前保留街道,建築卻已改建。
台北的第一街就是貴陽街,
沿街有總統府和北一女等重要建築,
故有一說為台北龍穴所在。

貴陽街也是全台最早的洋樓街,
1869年海關報告書中,淡水不過是萬華旁邊的小漁村,
如今淡水卻從小漁村蛻變成大都市,
擁有同樣命運的還有香海和上海。

1842年南京條約割讓香港,香港當時也是小漁村,
後來成為維多利亞女王皇冠上的鑽石,
並開放五口通商口岸-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
當時的上海也是小漁村,
今日成為中國最繁華的都市。

大稻埕從盛極一時而轉衰,
原因可用八個字概括:"成也交通,敗也交通。"
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簽訂時,開放淡水為通商口岸,
所謂淡水是指整個淡水廳,轄區極廣,
大安溪以北到宜蘭一帶的區塊皆屬其轄區。
雖然喪權辱國,對大稻埕而言,卻是抓住了興盛的機會。
因為洋人入台,不但帶來知識經濟、資金,
還帶來了市場,仰賴洋行而生的相關產業都因此大撈一筆。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這條街成了當時最繁華的街區。前洋樓街

清末因為條約開啟了傳教士、洋商來台的機會,
洋人習慣將每日見聞紀錄成文字,
通常可以成為重要的資料來源,
像是船難時可為依據的航海日誌,
或是後來隨著東印度公司回荷的日誌,
就成為研究荷治時期台灣史的史料。

但也因為日誌中詳細紀錄了當地的風土民情,
無形中變成戰爭時的情報,
擔心洋人在台透露情報給敵方,也方便集中管理,
派李春生、陳天來等人,
在此興築適合外國人居住的洋樓,租給洋行。
也就是在現在貴德路和南京西路交叉口這一帶,
以北古稱建昌街,以南則為千秋街,是清代即有的古道,
因而有了洋樓街的別稱,
當時能入住此區,就是權位的象徵。

===錦記茶行===前錦記茶行 (8)
洋樓街除了一部分租給洋行,另有一部分做為茶行,
當初還在營業興盛時,這條街廊上常有人在揀茶,茶香撲鼻。
錦記茶行就是其中之一。前錦記茶行 (1)

錦記茶行屬於陳天來的產業,
是貴德街少數保留原狀的古建築,
曾有日本總督來過茶行樓上。
日治時代時,樓房和堤防都沒現在這麼高,
風吹來時,可把茶行溫度降低,又可遠眺觀音山,
茶行樓上的可見度極佳,
在此飲酒作樂,與藝旦同歡,
可說人生一大樂事。前錦記茶行 (4)

錦記茶行不只建築外觀特殊,
裡面也是別具風味,
下次不妨親自走訪。前錦記茶行 (2)

===莊協發商店===
特色是外牆上有竹節造型的石製長管,
其實這是做成明管的排水管,
不只實用,還很美觀。莊協發 (6)

===港町文化講座===前讀報社 (2)
曾為全祥茶莊的倉庫,產茶季時都會飄散濃厚茶香,
也是蔣渭水在台北推行新文化運動時,
在此舉辦文化講座的地方。
活動主要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讀報,
但參與活動的人都極為踴躍。

貴德街上的洋房最普遍的建築特色就是基座都高高墊起,
這棟建築可為代表,之所以需要墊高地基,
是因為當時淡水河易潰堤氾濫,
颱風來時又常淹水成患,
為了防止水患,乾脆築屋時就直接墊高。前讀報社 (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想有所回應嗎? 請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