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 發現侏儸紀 Discover the Jurassic Period
地點: 台北市信義區松壽路11號
新光三越台北信義新天地 A11 6F
電話: 02-87885599
展期: 2010/02/05-2010/03/08(已結束)
票價/拍攝: NT200/可
導覽: 語音導覽NT100(不建議)
官網: http://www.skm.com.tw/event/200912jurassic_period/index.html
相簿: http://album.blog.yam.com/meiphoto&folder=7367753
[碎碎念]
一般來說,這樣的展覽都會配置定時導覽,
大概是因為辦在百貨公司的關係,
這個展覽的導覽配置只有付費式的語音導覽,
更糟的是,所謂的語音導覽居然只是,
照本宣科的朗讀著展場內的說明文字,
實在很令人無言,
不如鼓起勇氣詢問展場內的工作人員還比較有收穫。
和同類型的"世界恐龍大展"比較起來,
(詳情請至: http://letspet.blogspot.com/2009/12/blog-post_17.html)
世界恐龍大展偏於考古展示,
發現侏儸紀則更像是概論式的娛樂型展示。
展覽大致可以分幾個大區:
重返侏儸紀、生態園、挖掘現場場景、整具恐龍骨架、
恐龍生命探索區、互動體驗等,
用掛畫和模型貫穿全場,製造身歷其境的氛圍。
在重返侏儸紀這一區,
講的是有關恐龍的概論,也把恐龍的時代鎖定到侏儸紀,
介紹恐龍的定義、食物、由來、命名和誤解,
更深入講到恐龍的家族樹與族群圈,
在這些文字中,還襯著機械的擬真恐龍模型,
也就是侏儸紀生態園,
使得這些說明不那麼枯燥,
增添一些想像空間。
這部分比世界恐龍大展的機械模型多了些,
不過看到這些機械恐龍,總有種微妙感,
真實的恐龍世界裡,
這些恐龍根本不可能像這樣排排站吧。
因為這次的展品都是借展自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
展區也特地對自貢博物館做了些簡介,
還把遺址現場的沙坑搬到現場來,
除了讓你了解古生物學家發現化石的過程,
也弄了一小塊地方讓你自己體驗怎麼清理化石,
這個部分真的很有趣,
很有種在沙堆中發現寶藏的驚喜。
文字導論區看完,接下來就要進入實體化石區,
侏儸紀除了恐龍之外,做為食物的開花植物更是重要,
除了樹葉化石,也不乏玉髓木、棕櫚樹這樣的木化石,
會發現侏儸紀時期的植物其實現在看起來也很親切!
至於恐龍珍品骨架,氣勢相當驚人,
地上爬的、天上飛的和水底游的全員到齊,
其實只有地上爬的可以稱之為恐龍,
不過在恐龍展裡似乎總還是會通通把他介紹出來,
首先先講地上爬的。
最有存在感的天府峨眉龍最是搶鏡,
他是蜥腳類的植食性恐龍,
從頭到腳主辦單位都特地指出他的特別之處。
像是牙齒與肉食性恐龍的差異、頸椎與尾椎的構造等。
同樣屬於蜥腳類植食性恐龍的,
還有董氏大山鋪龍和巴山酋龍,
在骨架上都有明顯的植食性恐龍特徵。
背負著空調系統的四川巨棘龍和太白華陽龍,
都屬於劍龍類,背上的骨板除了捍衛,
古生物學家也推測有調節溫度的作用。
肉食性恐龍的展品則有亞洲保存最大的和平永川龍,
和屬於植食性的李氏蜀龍排排站,
更能比較肉食與植食在骨架上的差異。
建設氣龍是已知最古老的堅尾龍類,
屬於肉食性;
勞氏靈龍則是現有小型鳥臀目恐龍中,
保存的最完整的化石。
展覽認為恐龍與鳥類密不可分,
所以有不少似鳥的恐龍,
像是始祖鳥、鑿恐鳥、似雞龍、高氏門齒龍、中華龍鳥、翼龍等,
並與鴿子的結構做比較,
還真有幾分相似處。
水底游的為數可不小,有幻龍、魚龍、李氏雲貴龍、
四川渝洲魚、北票蟳、匯東四川鱷、狼鰭魚、蜀南孫氏鱷、
扁頭中國短頭鯢、川南多齒獸、蛇頸龜、成渝龜、法郎龍、
凌源潛龍、混魚龍、窄鰭魚龍等,
造型都很流線。
除了像這樣的整體骨架化石,
展場還有部位式的化石,
這其實比較符合考古實況,
挖掘時少有整副骨架一起出土,
常常都是部位的拼圖工作。
這部分的展品包括蛋窩、頭骨、
前肢、腿骨、腳印、皮膚、糞便等,
而恐龍終究是滅亡了,
其中一個原因,古生物學家認為是隕石,
所以展區也設置了隕石區,
讓大家看看摸摸這些外星來的訪客。
並在這區滅亡展示區裡,
把已經絕種的生物頭骨堆在一起,
好像仍能聽見他們的威武的吼聲,
卻靜止在永遠不再的過去時光。
走出滅亡展區就是短片展示,
輪播著恐龍考古的相關知識。
同場加映的還有菊石展,
和科幻意味濃厚的恐龍精靈,
設想如果恐龍沒在大浩劫中絕種,
演化到現在會是什麼模樣,
嗯,果然很像外星人呢。
如果這樣還不過癮,
出了展區可以在石尚買點紀念品,
參加定時舉辦的Mr. Bone清修教室DIY體驗,
貴是有點貴,但不失是獨一無二的紀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想有所回應嗎? 請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