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blog

留言版

2018年8月12日

[show] 自然史博全展品秀-序曲

_■寫在前面
1. 展覽資訊請見 大英自然史博物館展總說
2. 語音導覽聽寫自acountiguide個人語導機的逐字稿 版權屬於原擁有者所有

_■平面圖



_■序曲-大英自然史博物館
__◆佈景-自然史博物館展廳拱頂
展方以半個拱頂模型 搭配花窗玻璃和展廳牆面的輸出大圖 營造出踏入大英自然史博物館內的氣氛
為了更完善的展出展件 展方特地在展櫃內設置溫濕度控制器 展廳控制在相對濕度RH50%上下
溫度攝氏21~25度 展櫃內也都安裝台灣開發的櫃內除濕設備 讓展品在穩定的環境下展出
展期間也隨時監測櫃內數據遙傳給倫敦本館 因此展場內燈光採光稍暗 冷氣也較強
各位前去參觀時 也請在拍攝時關閉閃光並不要拍打或碰觸展櫃和展品 共同維護參觀品質



__◆簡介卡 Natural History Museum
大英自然史博物館1881年成立 前身附屬於大英博物館 館藏品多達8000萬件以上
原名其實直譯應為自然史博物館 但因各地都有自己的自然史博物館 為了區分展方加上大英來區別
本次特展精選227件 台灣則是繼香港、韓國後的亞洲巡迴展第三站
精選出的展件背後都有其獨特意義與故事 館藏來源最初為漢斯.斯隆爵士(Hans Sloane)捐贈
再由首任館長理查.歐文爵士(Richard Owen)爭取從大英博物館中獨立出來
至於建築則是由建築師阿爾弗雷德.沃特豪斯(Alfred Waterhouse)設計
這三人後面展區還會詳細介紹 在此不贅述
從自然史博物館對外開放以來 至今仍是吸引觀光客到訪的重大景點之一
每年迎接全球約500萬名遊客造訪

館藏之所以數量這麼龐大 是因為會針對同一物種做長時間的反覆收集
藉此觀察物種隨地區或時間的演變
曾有一位鳥類專家透過大英自然史博物館內的麻雀展品 調查其300年間的變化
發現工業革命期間 都市的麻雀產生了改變
他深入研究後發現 原來是燃煤造成的粉塵汙染影響了麻雀
也帶動其他科學家關注汙染對生物帶來的影響

#自然史博物館官網(英) http://www.nhm.ac.uk/
#維基百科/自然史博物館(倫敦)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自然史博物馆_(伦敦)

__◆語音導覽 (逐字稿引用自個人語導機)
語導#01 自然史博物館
(女)嗨 歡迎大家來參觀展覽 我是你們的導覽員 你們知道今天是哪個博物館來台灣展出嗎 (男)大英博物館 (女)不對哦 是自然史博物館 事實上自然史博物館原本是大英博物館的一部分 因為大英博物館的藏品太多了 所以在1881年的時候 正式將自然史相關的展品獨立出來 擁有了自己的館舍 更聚焦在自然史相關的發展上 而原來的大英博物館則專注收藏考古文物 而新館首任館長是鼎鼎大名的歐文爵士 他也是第一個替恐龍命名的人 自然史簡單來說 就是探討人對大自然之間的觀察 與進一步連結的學問 在1650年到1800年的啟蒙時代 人們從世界各地蒐集回來各種珍稀 開啟了對大自然系統性的研究 這次從八千萬件以上別具科學意義的館藏品中 精選227件來到這裡展出 其中包含了動植物學、古生物學、地質學 甚至是太空學 所以你也可以看到非常特別的寶石 不多說了 快點進來看看吧

_■序曲-自然界珍寶
__◆佈景-深藍色隔板

__◆展區簡介

__◆展品
【標本】努比亞長頸鹿頭部/非洲 Giraffa camelopardalis
自然史博物館知名展品之一 館方藏有多具類似展件 以供比較研究 這次展出的僅為頭部
展場內的動物標本眼睛似乎是另外裝上去的 顯得特別明亮有神 栩栩如生
種小名取自羅馬帝國時期的名字 意思是駱駝和豹的雜交體
分佈於蘇丹、剛果一帶 特色是斑點成四方形

#維基百科/努比亞長頸鹿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努比亚长颈鹿
#Giraffa camelopardalis


【標本】亞歷山大皇后鳥翼蝶/巴布亞紐幾內亞 Ornithoptera alexandrae
昆蟲數量占所有物種的四分之三 因此自然史博物館藏品也以昆蟲類最豐富
此處展示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蝴蝶-亞歷山大鳥翼蝶 左雄右雌
雄蝶翅膀體型較小 顏色鮮豔 陽光照耀下鱗粉會閃爍虹藍光澤
雌蝶則呈褐色相對樸素低調 體型較大 這是為保護後代而生的保護色 展翅最大可達30cm
喜歡快速飛在樹梢 被獵人誤以為是鳥而以槍擊下因此稱為鳥翼蝶

種小名則是1907由Walter Rothschild為紀念英王愛德華七世之妻亞歷珊卓皇后而得名
分佈於新幾內亞一帶 喜食馬兜鈴 因棲地被破壞而被列為瀕危

#維基百科/亞歷珊卓皇后鳥翼蝶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亞歷珊卓皇后鳥翼蝶
#Queen Alexandra's Birdwing Butterfly


__◆美國鳥類圖鑑與其作者
【肖像】詹姆斯.魯杜邦(John James Audubon)畫像 1785-1851 美國鳥類圖鑑作者

【書籍】《美國鳥類圖鑑》(The Birds of America)內頁-金鵰/手工上色凹版畫,1833
◎簡介卡
本書手繪生活在美國的各種鳥類 早期相機尚未普及時 動植物學家都得身兼厲害的畫師才能紀錄
這本書原版後來以高價被拍賣出 成為全球最貴的書籍
#維基百科/美國鳥類(書)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美国鸟类_(书)

◎金鵰(Golden eagle)
繪出金鵰用利爪抓住兔子的一幕 原本下方山脈還畫有一個獵人 不知怎的最終版本卻省略了
#Birds of America/Digital Library(英) http://birdsofamerica.meisei-u.ac.jp/

【螢幕】電子相簿-The Birds of America
首頁以英文簡介美國鳥類圖鑑一書 左邊則為圖鑑縮圖 點選後會出現大圖
右邊並顯示該鳥類圖鑑的英文簡介 因為徹頭徹尾都是英文界面 就只能當圖鑑點點看看了
如果編個中文界面 應該更具有深入理解的原始初衷
Audubon's Birds of America(線上圖鑑,英)

【化石】巨三葉蟲/摩洛哥 寒武紀後期(約4.87億年前) Dikelokephalina brenchleyi
軀體分三部分:頭、胸、尾 胸部非常靈活 可蜷縮來保全自身 遠在3億年前的寒武紀就已存在
有一對口前的觸角 兩側有複眼 每個足有6節 因橫向的三葉結構而得名 生活在淺海
但約2億5千萬年前已滅絕 可能是由於被後來的魚類獵食
 會蛻皮喜群聚 交配時會互相交疊 常因此窒息而死 現代近親為鱟

#維基百科/三葉蟲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三葉蟲
#維基百科/鱟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鱟
#Trilobite


【飾品】達德利蝗蟲胸針(布氏隱頭蟲)/英國 志留紀後期(約4.3億年前)
◎簡介卡
18.19世紀貴族喜用此類昆蟲作為胸針等裝飾 作為品味和身分的象徵
當時稱之為蝗蟲 其實就是三葉蟲

◎胸針

【飾品】受詛咒的紫水晶
◎簡介卡
Edward Heron Allen所捐贈 他深信這顆寶石會帶來厄運 博物館基於蒐藏與科學角度 仍予以展示

◎紫水晶

◎語音導覽 (逐字稿引用自個人語導機)
語導#02 受詛咒的紫水晶
(女)來來來 給大家看個精采的喔 大家來這邊 (男)哇 這顆寶石顏色好漂亮 感覺很深邃欸 但...這不是寶石嗎 怎麼會收藏在這邊呢 (女)當然囉 因為礦物也是屬於自然史的一部分啊 其實古代人很喜歡收藏奇異的寶石 博物館一開始的目的也是為了收集且展示各種珍稀的物件而存在 不過這顆紫水晶可是有個神祕的故事喔 (男)喔?什麼故事啊 (女)它啊 是顆被詛咒的紫水晶哦 捐贈者愛德華.赫倫.艾倫一開始覺得它不祥時 把它丟入運河中 結果被別人撿到歸還 後來他把它鎖在七層盒子裡 之後捐給大英博物館的時候 還附上一封信 上面寫著「這顆寶石受到三重詛咒 且為鮮血與陰罪殺機所佈」 (男)這...現在聽你講完以後 我想...我想我們還是趕快去看下一個展品吧

#國家地理/受詛咒的紫水晶 https://www.natgeomedia.com/sponsored/77749

【標本】龍膽石斑(鞍帶石斑魚)/印度洋-太平洋海域 Epinephelus lanceolatus
◎簡介卡
百年前的印度洋乾淨平靜 野生的龍膽石斑最長可達3公尺 石斑中體型最大者 本展品約2公尺
魚體上有黑色斑紋 隨著成長出現白或黃色的斑點 魚鰭有黑色斑點 目前多人工養殖
幼年時均為雌性 身長達1公尺後才會開始變性 近年因過度捕撈
龍膽石斑來不及長大到變為雄性時便被撈起 無法再野生交配繁衍 數量岌岌可危
順帶一提 拿龍膽石斑當關鍵字查詢的時候 出現的都是些料理啦、海產啦 可見牠真是被吃沒的

#維基百科/鞍帶石斑魚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鞍帶石斑魚
#石斑魚產業發展:變性的奧祕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c/s2o4.htm
#Giant Grouper (Epinephelus lanceolatus) -- Reef Reality Episode 7(可開英文字幕)


◎龍膽石斑

__◆古生物、威廉.沃克與重爪龍
【展板】
◎化石獵人威廉.沃克(William Walker)拿著他1983年發現的恐龍爪子

◎重爪龍(Baryonyx walkeri)模型

◎1983年6月自然史博物館科學家挖掘重爪龍化石

#Baryonyx: the discovery of an amazing fish-eating dinosaur(可開啟英文字幕)


【化石】早期的魚(真掌鰭魚)/加拿大 泥盆紀(約3.7億年前) Eusthenopteron foordi
介於陸棲和海棲間的兩棲扇鰭魚類 和兩棲類一樣有突出的脊椎

#百度百科/真掌鳍鱼(簡) https://baike.baidu.com/item/真掌鳍鱼
#新翼魚 Eusthenopteron

【標本】布拉希卡(Blaschka)玻璃章魚(真蛸、普通章魚) Octopus vulgaris
◎簡介卡
這個標本製法顛覆一般用酒精等泡製的製作法 改用玻璃模型來製造 整體保留活體色澤與姿態
現在還有一種稱為生物塑化技術的標本製作方法 也能將生物保存得跟活體一樣
不過看起來就不像這具這麼華麗生動 若對塑化標本感興趣 可參考前文 深海巨怪特展
#維基百科/生物塑化技術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生物塑化技术

◎玻璃章魚

#維基百科/普通章魚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普通章魚
#維基百科/布拉希卡父子(英)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eopold_and_Rudolf_Blaschka
#Common Octopus (Octopus vulgaris)


#Priceless Blaschka models on display | Natural History Museum(可開啟英文字幕)


【化石】形似烏賊的動物化石(古箭烏賊) Belemnotheutis antiquus 侏儸紀晚期(約1.5億年前)
箭烏賊有10條臂肢 帶有小鉤及吸盤 外型則跟烏賊相似 頭部都有兩片鰭
一樣利用噴水方式游動 體內含有的墨囊結構也與烏賊相同

#維基百科/箭烏賊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箭乌贼
英国发现侏罗纪箭乌贼化石 1.5亿年前墨汁仍能写出字(簡)
#Opal Belemnite - The Ancient Squid That Is Now A Gemstone


【化石】恐龍爪子/英國 Baryonyx walkeri 白堊紀(約1.2億年前)
◎簡介卡
化石獵人威廉‧沃克所發現 屬於重爪龍 發現時判斷為大型爬蟲動物
屬名本意為沉重的爪 種小名則以發現者命名為沃克式重爪龍 主食為魚 屬於棘龍科

身長約為8.5公尺長 體重約為1,700公斤 拇指有大指爪 可長達25cm 常頷類似鱷魚
(下圖引用自維基百科 重爪龍為黃色)


◎重爪龍爪子

#維基百科/重爪龍屬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重爪龍屬
#Baryonyx Walkeri Sound Effects


【各展區文章連結】
大英自然史博物館展總說 http://usemei.blogspot.com/2018/08/blog-post_12.html
序曲:自然史博+自然界珍寶  ←You Are Here!
第一區-打造大自然藏寶屋 http://usemei.blogspot.com/2018/08/show-1_13.html
第二區-智慧的寶藏:林奈、歐文 http://usemei.blogspot.com/2018/08/show-2-1.html
第二區:探索地球的歷史 http://usemei.blogspot.com/2018/08/show-2-2.html
第二區:進化論 http://usemei.blogspot.com/2018/08/show-2-3.html
第三區-探索的寶藏 http://usemei.blogspot.com/2018/08/show-3_17.html
第四區:大自然紀錄、生命寶藏 http://usemei.blogspot.com/2018/08/show-4-1.html
第四區:台灣專區 http://usemei.blogspot.com/2018/08/show-4-2.html
第五區-現代世界的博物館 http://usemei.blogspot.com/2018/08/show-5.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想有所回應嗎? 請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