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blog

留言版

2018年8月19日

[show] 大英自然史博全展品秀 4-2

_■寫在前面
1. 展覽資訊請見 大英自然史博物館展總說
2. 語音導覽聽寫自acountiguide個人語導機的逐字稿 版權屬於原擁有者所有

_■平面圖


_■第四區-無所不在的生命寶藏
本區藉由各種氣候環境下的多樣化生物展件 展示地球生命的豐富多姿
共分5個子展區:大自然紀錄生命寶藏澎湖海溝蝴蝶王國台灣雲豹
前文已介紹過前兩個展區,本文介紹專屬台灣的剩餘展區
本處展品是向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和台灣博物館商介而來 讓訪客更有親切感

__◆澎湖海溝
展品來自科博館 澎湖海溝其實應該稱澎湖水道 因為水深最深才200m
海溝可是要深達5千米才算得上呢
位在台灣和澎湖間的這道澎湖水道 被漁民底拖網打撈出許多現在已滅絕的大型哺乳類化石
這是因為冰河時期時海床底部露出水面 稱為台灣陸橋 連結了台灣與中國動物群
當時氣溫驟降50度 許多原居於中國的動物集體往南遷徙 因此澎湖水道便遺留許多動物化石
這些化石正可以建構台灣第四紀哺乳動物起源發展
也可用以探究冰河時期台灣與中國動物群的議題

科博館/學習資源/臺灣澎湖海溝動物群
科博館線上蒐藏庫/澎湖原人大發現
#從澎湖原人談起 ─ 臺灣第四紀哺乳動物群的特色│2015 春季展望系列演講


【化石】澎湖原人下頷骨 Homo cf. erectus
◎簡介卡
目前台灣最古老的人類化石 距今約45萬-19萬年前 大幅推前台灣人類存在最早年代
型態上具有亞洲地區更新世人類化石前所未見的粗壯與原始特徵
#科博館/澎湖原人與澎湖動物群 http://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104/335/1.pdf

◎澎湖原人下頷骨

◎語導#19 澎湖原人
(女)你們知道嗎 澎湖原人是從澎湖水道打撈上來的化石喔 (男)蛤?從水道? (女)對 他其實是台灣第一個發現的直立人化石喔 是屬於舊石器時代中期的人類 根據鈾同位素的定年 他們生存在更新世中期 距今約45萬到19萬年前喔 (男)喔~聽起來在這邊延續了很久一段時間囉 (女)不 因為僅有這一個標本 所以還需要更多的證據才能知道他們生存了多久 不過啊在台灣原本發現年代最久遠的人類 其實是左鎮人 根據推測是兩萬年前 可是近年來重新檢查 卻發現只有三千年左右的歷史 所以澎湖原人的出現 一口氣將台灣有人類的歷史向前推了至少有20萬年 但是跟出現時間較早的爪哇人和北京人比起來 同樣身為直立人種 卻保留了更多原始的特徵 所以可能是很早就分化出來的人種 (男)單單這一片下顎骨就可以透露出這麼多故事啊 (女)你可以摸摸看你的下嘴唇接下巴前方的位置 是不是有一種稍微凹進去又突出來的感覺 這個我們俗稱為「戽斗」(台) 但是仔細觀察的話 可以發現澎湖原人下巴比較平整 是沒有戽斗的喔

【化石】北京斑鹿犄角 Cervus (P.) hortulorum Swinhoe
北京斑鹿個體較小 鹿角纖細 完整會有4個分枝

【化石】四不像鹿犄角 Elaphurus davidianus
中國特展珍獸 因尾巴似馬、蹄子似牛、角似鹿、頸似駱駝 卻又四個動物都不是而得名
犄角分前後兩分枝 也曾在日本發現 是亞洲與日本曾陸地相連的證據

科博館/學習資源/臺灣陸橋史前獵物
#Père David's Deer - Elaphurus davidianus


【化石】短翅領航鯨頭骨 Globicephala macrorhynchus
這種領航鯨前額有突出的額隆 學名因此帶有「圓圓的頭」之意
胸鰭較其他鯨類短 呈黑色或深灰色 可能因冰河時期而擱淺死在澎湖水道上

#維基百科/短肢領航鯨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短肢領航鯨
台灣博物館/社群關係緊密的短肢領航鯨
#Clip Natura: El calderón tropical (Globicephala macrorhynchus)


語導#20 短肢領航鯨 頭骨
(男)為什麼要叫他們領航鯨呢 是因為牠們會導引船隻方向嗎 (女)不是欸 這是從英文俗名pilot whale翻過來的 是因為牠們是群體生活的動物 而且牠們的社群緊密到其中一隻擱淺 可能會有一整群跟著一起上來 其中會有一隻首領帶領整個群體 也就是所謂的pilot (男)那 牠們還有其他名字嗎 (女)牠們也被叫做圓頭鯨 因為更其他鯨豚相比 牠們的額頭更顯渾圓 就人類面相的術語說起來 就是天庭飽滿 但是這邊你可以看到相對額頭的位置卻是凹下去的 這裡就是牠們放置回聲定位器官-額隆的位置 (男)那既然是由這邊發聲 鯨豚又沒有耳朵 那要怎麼接收聲音呢 (女)你從正面這邊看過去 下顎這裡就是鯨豚們吸收聲音的地方 這裡的後端呈現扁平狀 就像一支鍋鏟一樣 裡面卻充滿著脂肪 可以直通耳骨 讓鯨豚可以感知到回聲定位的訊息 順帶一提 人家都說眼睛長在額頭上 但是鯨豚們可是鼻孔長在額頭上喔

【化石】淮河古菱齒象上顎與臼齒 Palaeoloxodon huaihoenisis
因臼齒咀嚼面密集且呈現菱形而得名 本棲息淮河一帶 體型龐大門齒發達
今在澎湖水道發現 說明冰河時期台灣海峽部分地區形成陸棚
讓這些中國大型哺乳動物有向南遷徙 甚至落地生根的機會
有的動植物還熬過了冰河時期前後 稱為冰河孑遺 如:櫻花鉤吻鮭、山椒魚、高山沙參等
環境資訊中心/來自冰河的生命奇蹟‧台灣高山動植物

語導#21 淮河古菱齒象 上顎與臼齒
(男)欸?為什麼要叫菱齒象啊 我看牠們的牙齒挺圓的啊 (女)不是啦 古代象種大多是透過牠們的牙齒特徵來命名的 菱齒象則是因為牠們的臼齒咀嚼面的琺瑯質奇特紋路看起來很接近菱形才得名 你知道嗎 大象除了門齒外 一輩子上下左右共有6顆臼齒 像輸送帶般接續不斷的從後方的顎骨由後往前推送 所以透過冒出頭臼齒的大小形狀還有磨損情況大致推估年齡喔 (男)喔~那為什麼要冠上淮河兩個字啊 那不是在中國嗎 (女)對啊 但是更新世晚期 也就是距今兩萬七千到一萬八千年前的冰河時期 因為海平面下降 比較淺的澎湖水道露出變成了一大片陸地 許多大陸上的生物便透過這個陸橋 走到了台灣島上來 但其實台灣不只菱齒象一種古象類喔 在著名的左鎮動物群裡 也發現了更新世早中期的草原猛瑪象和東方劍齒象等等 但是這些大型哺乳類動物在冰期過後 很可能是因為氣候變遷影響食物的關係 大部分都滅絕了 只有一些植物和小型動物 像是山椒魚、櫻花鉤吻鮭和高山庭鼠等等的冰河孑遺生物留了下來

【化石】淮河古菱齒象下頷與臼齒
古菱齒象和一般大象一樣 臼齒生長替換模式採輪替接續式 臼齒會斜向發育與磨損
隨著年齡增加 牙齒大小和齒板數目也會增加 可藉此推斷象齡

#科博館/重新認識古菱齒象 http://www.nmns.edu.tw/public/exhibit/LifeScience/AKO.htm
#維基百科/古菱齒象屬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古菱齒象屬
#久違了 AKO


【化石】最後鬛狗頭骨 Crocuta ulitma
本分布於華北華南一帶 因冰河時期所形成的陸橋 遷徙到澎湖水道一帶
鬛狗為大型肉食性動物 咬合力強大 牙齒特徵為具有尖銳前臼齒和厚實後臼齒
可輕易將獵物啖肉碎骨 也能消化腐肉和碎骨來吸收有機養分

#維基百科/鬣狗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鬣狗科
#科博館線上蒐藏庫/澎湖原人大發現/最後鬛狗頭骨 https://goo.gl/s2mu17

語導#22 最後鬛狗 頭骨
(男)欸?鬛狗不是在非洲草原上生活嗎 怎麼會跑來台灣呢 (女)雖然牠們叫做鬛狗 但其實跟狗的關係不大 反而比較像貓 再複習一下 在劍齒虎那邊看到的頭骨特徵 其實在鬛狗身上也會看到喔 頭頂犄冠突出 顴弓擴張 下顎粗壯 上面可以附著大量肌肉 再加上具有強而有力的臼齒 咬合力非常強 甚至可以將頭骨刺穿 過去大家一直認為牠們是腐食性動物 只敢撿猛獸吃剩下的殘渣來吃 但事實上牠們是非常主動的獵食者 加上消化力也非常強 即便是已腐敗的肉或是堅硬的碎骨 牠們都能從中汲取有機養分 這種鬛狗過去分布在中國華北到華南 在上一次冰河時期的時候才來到台灣 (男)我知道 是通過澎湖海溝來的 (女)不是啦 是澎湖水道 要比五千米還深的才是海溝 不要再搞錯囉

【化石】最後鬛狗下頷骨

【化石】棕熊下頷骨 Ursus arctos
原分布於東北華北一帶的大型動物 擅長捕食草食性動物 因冰河時期獵物往南遷徙而跟著移動
體型龐大 頭圓,吻部長,頸部短,四肢粗壯 犬齒發達 前臼齒退化 後臼齒粗寬 有強大咀嚼力

#維基百科/棕熊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棕熊
#科博館線上蒐藏庫/澎湖原人大發現/棕熊 https://goo.gl/Ta5V1S
#Ursus arctos


【化石】大連馬下頷骨 Equus dalianensis
澎湖水道打撈起不少馬骨和牙齒化石 證明台灣曾有野馬奔馳
有學者主張這具頷骨特徵接近華北的普氏野馬 也有的主張較接近大連馬
#科博館線上蒐藏庫/澎湖原人大發現/大連馬下頷骨 https://goo.gl/vcnSDu

【化石】野豬頭骨 Sus scrofa
野豬頭骨從眼眶前後延伸 頭骨很長犬齒發達 攻防兼備
臼齒形成瘤狀花紋般的咀嚼面 葷素不拘 讓野豬極具環境適應力

#維基百科/野豬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野豬
#The wild boar (Sus scrofa)


【化石】德氏水牛頭骨 Bubalus teilhardi
德氏水牛最早發現於北京 名稱是為紀念發現者之一-法國地質學家德日進
特徵在於角心橫斷面成銳角三角形 角心與頭矢狀面呈約45度夾角
而現又在澎湖水道被發現 證實澎湖水道曾形成連接中國和台灣間的陸橋

#科博館線上蒐藏庫/澎湖原人大發現/德氏水牛頭骨 https://goo.gl/JLjZgj
#維基百科/德日進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德日进

語導#23 德氏水牛 頭骨
(女)你看牠的角跟一般水牛比起來 是不是不太一樣呢 (男)好像有欸 感覺兩隻角又更集中了呢 (女)對啊 而且牛角和羊角特別的地方是在角內還有骨頭存在 所以現在看到的角是頭骨的一部分 外層還要再包覆著一層角質的角鞘 但是同屬偶蹄目的鹿則不是這樣哦 雖然牠們也有角 但是骨質的鹿角並沒有被角鞘包覆 而且鹿角生長發育的過程中 會先經過軟骨骨質的鹿茸階段 才骨化成骨質鹿角 除了德氏水牛之外 澎湖水道還有發現另外一種楊氏水牛 但是因為水牛從小到大型態變化相當大 所以兩者之間有可能只是同個種類的不同成長階段而已 (男)所以會是重複命名嗎 (女)確實有可能 德氏水牛最早是在北京周口店發現的 是為了要紀念在中國工作的法籍博物學家德日進神父 台灣最早的水牛紀錄是在台南左鎮地區發現的喔 左鎮這個地方其實非常多化石 和發現這顆水牛頭骨的澎湖水道也有大量化石被打撈上岸 還有現在正在研究發展的墾丁洞穴 這三個地方是台灣主要的新生代化石產地喔

__◆蝴蝶王國-台灣
展品來自科博館 台灣陸地雖小 卻蘊含380種蝴蝶 其中50多種更是台灣特有種
這歸功於台灣複雜的地形、多樣的氣候、特殊地理位置、豐富植物相、曾經歷多次冰河期等因素
蝴蝶屬於蛾的一種 僅占蛾類十分之一 但因其豐富亮麗的鱗翅而受人注目甚至捕捉
其中大紫斑蝶、帝王斑蝶、珀豹蛺蝶確定滅絕 警示大家必須減少對棲地的破壞與過度的捕捉

#科博館/福蝶線上特展 http://digimuse.nmns.edu.tw/formosabutterfly/tw/index.html
#臺灣保育類蝴蝶 http://web2.nmns.edu.tw/Multimedia/Butterfly/chapter12.html
#台灣昆蟲圖鑑/鱗翅目/鳳蝶科 http://gaga.biodiv.tw/new23/cp05_2.htm
#台灣昆蟲圖鑑/鱗翅目/斑蝶科 http://gaga.biodiv.tw/new23/cp05_3.htm

___★保育類蝴蝶
【標本】台灣寬尾鳳蝶 Agehana maraho
台灣特有種 瀕危 以台灣檫樹為食 這種植物僅存於太平山和觀霧地區 因此寬尾鳳蝶分佈隨之受限
特徵是尾端突起特別寬大 展翅可達9.5-10cm 雌蝶體型較雄蝶大

#台灣博物館/寬尾鳳蝶 https://www.ntm.gov.tw/collection_290_68510.html
#寬尾鳳蝶 太平山現蹤 http://butterfly.org.tw/newspaper_detail.php?sn=1897
#寬尾鳳蝶與檫樹


語導#24 台灣寬尾鳳蝶
(女)台灣這小小的島上 就有將近四百種有紀錄的蝴蝶 你可知道哪一種常被視為台灣的國蝶嗎 (男)嗯~我不知道欸 (女)答案就是你眼前的這隻台灣寬尾鳳蝶 日本愛蝶人士稱牠為夢幻之蝶 1934年由台北帝國大學教授素木得一正式發表命名 將學名中的種小名取名為maraho 在泰雅族語中代表頭目的意思 藉此表示牠的重要地位 為什麼稱牠為寬尾鳳蝶呢 主要是因為牠後翅的尾狀突起特別寬大 你仔細瞧一瞧哦 尾狀突起裡面是不是有兩條翅脈呢 這很特別唷 因為一般鳳蝶的尾狀突起裡面只有一條翅脈而已呢 (男)原來牠的學名跟中文名都這麼特別啊 這麼美的蝴蝶我要到哪裡才看得到呢 (女)台灣寬尾鳳蝶被命名後 牠的生活史就一直是個謎 一直到1966年才被任教於國小的廖有麟老師在太平山上發現 這才知道牠的幼蟲只食台灣珍貴稀有植物-台灣檫樹的嫩芽和樹葉 並且把卵產在檫樹的葉片上 也因為這樣 寬尾鳳蝶的分佈受到侷限 數量非常非常稀少 現在被列為是第一類瀕臨絕種野生動物的保育類蝴蝶 所以在欣賞牠的美麗之餘 也別忘了共同保護牠們所住的居所喔

【標本】曙鳳蝶(雄雌) Atrophaneura horishana(左起:雄背面 雄腹面 雌)
台灣特有種 因常於曙光乍現時飛舞而得名 因翅膀配色猶如切片西瓜 又稱西瓜蝶
幼蟲以大葉馬兜鈴為食 因棲地消失而面臨生存威脅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高山上的西瓜蝶
#曙鳳蝶與賊仔樹


【標本】大紫蛺蝶(雄雌) Sasakia charonda formosana(左:雄 右:雌)
幼蟲以朴樹為食 雄蝶前後翅有紫色金屬光澤 因人類砍伐森林與環境破壞而瀕臨絕種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大紫蛺蝶 https://goo.gl/SfPLGr
#生態紀實.大紫蛺蝶之三(20180527)


【標本】黃裳鳳蝶(雄雌) Troides aeacus kaguya
後翅為黃色 因食草馬兜鈴類減少而面臨生存威脅

#黃裳鳳蝶的一生 Troides Aeacus


【標本】珠光裳鳳蝶(雄雌) Troides magellanus sonani(左:雄 右:雌)
蘭嶼特有種 是台灣最大型蝴蝶 因後翅鱗粉使其散發閃爍珠光而得名 以港口馬兜鈴為食
雌蝶形似黃裳鳳蝶的雄蝶 被達悟族視為惡靈化身 60年代後因棲地與食草植物遭破壞列為瀕危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珠光鳳蝶 https://goo.gl/9Lw19i
#消失中的珠寶-蘭嶼珠光鳳蝶


語導#25 珠光裳鳳蝶
(女)這隻珠光裳鳳蝶是台灣的特有亞種哦 這件標本來自於台中科博館 科博館植物園前面的蝴蝶模型就是這隻珠光裳鳳蝶 牠只有在蘭嶼才看得到 而且啊由於常在墳區出沒 所以過去還曾被蘭嶼達悟族人視為是惡靈化身呢 (男)喔~原來在蘭嶼才看得到啊 那牠一定很特別吧 (女)珠光裳鳳蝶是台灣最大型的蝴蝶 翅膀展開來的長度大約有20公分 雄蝶前翅是黑色 後翅主要是黃色 像裙裳一樣美麗 然後在光線照射下 黃色部分從特定的角度看 會呈現螢光綠或金屬藍的光澤 這也正是牠的名稱由來呢 相對的 雌蝶就低調多了 後翅雖然配色類似 但黑色的部分比較多 (男)哇~真的好美喔 (女)50年前珠光裳鳳蝶在蘭嶼島上數量還很多 但隨著人為因素影響棲地及食草植物減少 族群也一直受到嚴重的威脅 目前已被列入第一類瀕臨絕種野生動物的保育類動物 還好在近十幾年來 當地的保育漸漸收到了不錯的成效 所以下次到訪蘭嶼時 可以去看看蘭嶼鄉生態文化保育協會所設立的蘭嶼珠光裳鳳蝶復育區哦

___★雌雄異型
【標本】大鳳蝶(雄雌) Papilio memnon heronus(上排左起:雄 有尾雌 無尾雌)
台灣特有亞種 幼蟲以芸香科柑橘屬植物為食 展翅約105-145mm
種小名來自希臘神話中的衣索比亞國王Memnon 雌蝶型態較多且異於雄蝶
雄蝶翅面為黑色 具藍白色亮鱗 前翅帶紅色斑 後翅脈紋有輻射狀灰藍色條紋 無尾突;
雌蝶則翅色較淡 分有尾和無尾兩種型 無尾型和雄蝶相似 有尾型後翅帶有白斑與橘斑

#維基百科/大鳳蝶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美凤蝶
#公母大鳳蝶


【標本】雙環鳳蝶(雄雌) Papilio hopponis(左:雄 右:雌)
台灣特有種 展翅約75-85mm 因翅腹面有兩枚紅色環狀斑而得名
雄蝶前翅密布綠色螢光鱗 後翅帶有藍色塊狀斑
雌性後翅則有明顯紅色的弦月狀斑紋

#雙環鳳蝶 http://gaga.biodiv.tw/9505bx/32.htm
#雙環鳳蝶順光版


___★個體與地理變異
【標本】遷粉蝶(16隻) Cctopsilla pomona
又稱淡黃蝶 此種蝴蝶會隨季節、性別而產生多種個體變異 幼蟲以豆科植物為食

#中文百科在線/遷粉蝶 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zh=zh-tw&lid=257090
#遷粉蝶


【標本】大白斑蝶(綠島亞種.台灣亞種) Idea leuconoe clara
台灣最大的斑蝶 展翅110-125mm 因翅面散佈大小黑斑而得名
大白斑蝶分成台灣亞種和綠島亞種 綠島亞種體型較大且飛行緩慢 又稱大笨蝶

#大白斑蝶 http://gaga.biodiv.tw/new23/s3-10.htm
#大白斑蝶吸食花蜜&產卵影片


【標本】翠鳳蝶(台灣亞種) Papilio binanor thrasymedes Taiwan
又稱烏鴉鳳蝶 全身佈滿藍色和綠色金屬光澤亮鱗 後翅有尾突
分成台灣、綠島和蘭嶼亞種 在此展出台灣和蘭嶼亞種
蘭嶼亞種明顯體形較大 亮鱗也更發達顯眼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烏鴉鳳蝶 https://goo.gl/pYLExS
#烏鴉鳳蝶


【標本】翠鳳蝶(蘭嶼亞種) Papilio binanor kotoensis (左:台灣亞種 右:蘭嶼亞種)

語導#26 琉璃帶鳳蝶 http://taieol.tw/pages/104308
(男)哇 這隻蝴蝶顏色好特別欸 好像灑了很多亮片粉欸 (女)你的形容真貼切欸 我們現在看到最鮮艷的這隻是翠鳳蝶蘭嶼亞種 又稱為琉璃帶鳳蝶 旁邊這隻則是台灣亞種 雖然是同一種蝴蝶 但外表看起來不太一樣 這是因為翠鳳蝶翅上的斑紋會隨著緯度和溫度的不同而產生很大的差異 分佈在蘭嶼的族群在黑色的翅膀上密布許多特殊鱗片 透過光線形成帶狀:藍、綠、紫、青等鮮豔色彩 就像你說的 看起來好像灑了很多的亮粉 所以被命名為琉璃帶鳳蝶 不過這美麗的身影主要在蘭嶼才看得到牠們 運氣好的話 在綠島也有機會發現喔 (男)所以 得到外島才能見上牠們一面啊 還真想親眼看看這美麗的身影欸 (女)琉璃帶鳳蝶的成蟲發生期是4到9月 常在海岸林、溪床或附近空曠地活動 所以下次造訪蘭嶼時 可以試試找尋牠的蹤跡 而且你會發現這種蝴蝶飛行速度 可是比其他蝴蝶快上許多呢 所以要得到完整的標本 也不是容易的事喔

__◆台灣雲豹-2015滅絕
台灣雲豹是台灣特有種 曾是台灣體型最大的肉食性動物(現為石虎) 因身上有大型雲狀黑斑得名
又名樟豹 魯凱、排灣族對台灣雲豹很敬畏 視牠為祖靈或勇者的象徵
19世紀英國外交官Robert Swinhoe來台時蒐集大量動植物標本 台灣雲豹就是由他所蒐集命名
但此後極少發現蹤跡 最後一次目擊是1983東海大學研究員在花蓮所發現 是隻死在獵人陷阱的幼豹
目前台灣雲豹標本多為日治時代所蒐集 1997屏科大與美國團隊進行長達13年的研究
深入玉山和北大武山等山區 在雲豹可能行經的路徑上設置自動照相機企圖捕捉身影 但一無所獲
因此在2015宣布絕種 但至今仍有些人力主台灣雲豹尚未絕跡 甚至有目擊情報 不過都未證實
只能說就算仍存在也很稀少 希望大家參觀這麼多動植物珍稀樣本後 能對保育存一份心

#台灣博物館/台灣雲豹 https://www.ntm.gov.tw/collection_290_68503.html
#維基百科/台灣雲豹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台灣雲豹
#維基百科/郇和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郇和
#山林無蹤 台灣雲豹已滅絕!-民視新聞


【標本】臺灣雲豹幼體

【標本】臺灣雲豹 Neofelis nebulosa

語導#27 臺灣雲豹
(男)台灣雲豹欸 這跟自然史博物館有什麼關係啊 (女)台灣雲豹在150年前由西方博物學家史文豪第一次列入科學紀錄 那時台灣雲豹標本就是蒐藏在自然史博物館哦 所以自然史博物館是史上第一個收藏台灣雲豹標本的單位 算起來也是淵源深厚呢 (男)難怪 (女)在原住民文化中 尤其是魯凱族、排灣族 把雲豹視為神靈或是祖靈的化身 禁止族人捕獵雲豹 雖然原住民關於雲豹的神話很多 但有根據的雲豹歷史紀錄卻相當少 上一次親眼見到活體雲豹的紀錄已經是日本時代了 中間就只發現零星的腳印、排遺痕跡 最近一次發現實體的雲豹在1983年 但也是已經死在捕獸夾中的幼兒了 是不是真正的台灣雲豹也無法證實 後來經過長期的生態調查都一無所獲 只能在2014年非常不得已的宣布雲豹已經在台灣絕種 現在只能在博物館看牠們的標本了  (男)蛤~真是太可惜了 (雲豹吼聲) (女)目前台灣只有7具台灣雲豹的毛皮標本 其中包括一具近異胎兒標本 還有一個頭骨標本保存在國立台灣博物館內 並在屏科大有一張毛皮標本 及零星的原住民貴族擁有的雲豹皮衣和頭飾了 順帶一提 在其他國家還有些牠的表親存在 像現在動物園養的雲豹就是 但也都受到很大威脅就是了

【各展區文章連結】
大英自然史博物館展總說 http://usemei.blogspot.com/2018/08/blog-post_12.html
序曲:自然史博+自然界珍寶 http://usemei.blogspot.com/2018/08/show.html
第一區-打造大自然藏寶屋 http://usemei.blogspot.com/2018/08/show-1_13.html
第二區-智慧的寶藏:林奈、歐文 http://usemei.blogspot.com/2018/08/show-2-1.html
第二區:探索地球的歷史 http://usemei.blogspot.com/2018/08/show-2-2.html
第二區:進化論 http://usemei.blogspot.com/2018/08/show-2-3.html
第三區-探索的寶藏 http://usemei.blogspot.com/2018/08/show-3_17.html
第四區:大自然紀錄、生命寶藏 http://usemei.blogspot.com/2018/08/show-4-1.html
第四區:台灣專區  ←You Are Here!
第五區-現代世界的博物館 http://usemei.blogspot.com/2018/08/show-5.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想有所回應嗎? 請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