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blog

留言版

2008年12月23日

[轉] 聖誕禮俗典故

原文轉自: 優仕網-生活時事
http://share.youthwant.com.tw/sh.php?do=D&id=61018134

聖誕節的由來
聖誕節是基督徒紀念耶穌誕生的一個重要節日。
根據聖經記載耶穌誕生在猶太的一座小城--伯利恆。
該書記載聖母瑪利亞是因聖神的感動而懷孕,
就在與丈夫若瑟返往家鄉時遇上所有的旅店客滿,
因此瑪利亞被迫在馬槽裡產下耶穌。
據說當耶穌安祥的睡在馬槽裡,
在遙遠的東方有三博士追隨天上
的一顆明亮星星找到耶穌,並膜拜他。
牧羊人在曠野中也聽到有天使的聲音在天上發出,
向他們報耶穌降生的佳音。
耶穌誕生的年份已無從考察,但大多數考古學家都認為應該是在劃分世紀的那一年(即是公元前一年)為其誕生之年。但正確的日期卻無法確定,
因此在早期的基督教派便把羅馬帝國密司拉教在十二月二十五日紀念太陽神誕辰改為聖誕節。

聖誕節的起源

教會在開始三個世紀中,
除了每個主日及每年的逾越節慶祝主的死亡與復活外,
並沒有其他慶節。
但到了第四世紀初,這種情形就有了改變。
此時期出現一種趨勢,即基督救贖的行為,
藉一種以史實為基礎的表達方式,透過不同慶節表現出來,

將基督救世奧跡(救恩史)的各階段、
層面以獨立的慶節來慶祝。
這是復活節週期中各慶節訂立的主要原因,
也是聖誕節及聖誕週期中各慶節逐漸引進的因由。
一如耶穌的苦難、復活、
升天等奧跡依據歷史的順序先有了獨立的慶節,
耶穌生命中的第一階段,亦即祂的取人性成人,
誕生人間的奧跡也成為藉慶節來追念的對象。

耶穌在哪一天誕生,無人確知。聖經上沒有記載,
教會的傳承也不清楚。在宗徒時代和教會初期,
並無慶祝耶穌聖誕的事實。最近一百年中,
有不少學者曾對聖誕節和主顯節的源始作了極為廣泛的研究,
所得到的結論仍是揣測性質。
事實上,羅馬教會在君士坦丁時代得到由
(公元三一三),就逐漸習慣在十二月二十五日慶祝主的誕生。
引進此慶節的年代仍不確知,大約在公元三三○年左右。
至於為何將此慶節定在十二月二十五日,
學者們形成兩個陣營,亦即兩種不同的意見:
其一是「護教性的」;
此慶節的引進是為了對抗當時羅馬皇帝訂定的一個外教人的大慶節。
奧來里安皇帝於公元二七四年為全帝國定立了
「不敗之太陽神誕辰」大節日,
命令全國在十二月二十五日慶祝,
這也正是冬至時期,白日開始變長。
羅馬皇帝希望藉此節日團結與鞏固全國民眾。
教會在此同一日訂定耶穌聖誕節,
是為給教友們指出,耶穌才是真正的「不敗的太陽」:
舊約(拉;四,二)已預言基督為「正義的太陽」,
新約中,耶穌自稱為「世界的光」(若:八,12),
若望稱其為「照耀每個人的真光」(若一,9)。

另一意見,以為根據一種假定可推知耶穌的生日:
第三、四世紀的人特別注意象徵意義。
基督為太陽的象徵深深扎根於當時基督徒的意識中,
因而也使他們注意到晝夜的平分點(春分、秋分)
與至點(夏至、冬至)變化的象徵意義。
有一意見認為若翰是在秋分時(九月二十五)受孕,
在夏至時誕生;依照路加福音(一,26),
耶穌之受孕是在若翰以後六個月,
故耶穌受孕應是在春分時(三月二十五日),
而在十二月二十五日誕生。
春分時,太陽開始新的歷程,而耶穌開始世界上的生命,
這兩事件的巧合,古代的人認為這是天主上智的安排,
這一天實在是一個極具象徵意義的日期:
象徵「真的太陽」.「世界之光」
進入了充滿了罪惡的黑暗世界,逐漸放射光芒、驅逐黑暗。
以上兩種意見的正確性雖仍不能斷定,但事實上,
這新的節日—穌誕辰—第四世紀結束前,
以驚人的速度普及於整個西方教會,
以及許多東方教會。
其理由或許是由於教會反對當時(第四世紀)的亞略異端
(否認耶穌為天主),而強調耶穌之位格(天主聖子),
而少注意其救世工程,此時引進耶穌聖誕節正是對
耶穌為天主子之信仰的一種合適的禮儀方面的表達。
尼采大公會議(三二五年)申斥亞略異端,編訂信經,
鄭重承認「耶穌基督是天主子,父的獨生子,
亦即生自父的性體:祂是出自天主的天主,
出自光明的光明,出自真天主的真天主:
祂是由(父)而生的,而非受造的,
祂與父同性同體……」。
這種信仰正好在聖誕節禮儀中表現出來。


聖誕節慶祝的主要內容
此節日慶祝的原始內容是天主子降生成人的奧跡,
祂「藉肉體顯現」於人間的奧跡,
包括祂的受孕與誕生。此節日原來的拉丁文名稱為「Natale」,
此字原指生日的週年,但當代宮廷的用法也指帝王的登極、
被尊為神的光榮日子。因此,古代教友也把這層意義應用到基督的Natale,即聖誕節不僅慶祝耶穌誕生在伯利恒的日子,
而且也紀念祂顯現於牧羊人、東方賢士,
以及黑落德殺嬰孩的事跡。
在第四世紀末葉,羅馬教會開始慶祝由東方引進的
「主顯節」(Epiphania),才把東方賢士(三王)
來朝的事跡轉移到元月六日慶祝,
而為聖誕節保留了耶穌誕辰及牧羊人來朝的事跡。
但東方教會幾乎於同時把聖誕節引進後,
禮儀中卻仍保留著聖誕節原始的內容。
直到今天,拜占廷教會在十二月二十四日的晚禱中,
仍這樣歌唱:
「上主,你所造的每類受造物都帶給你感恩的證物;
天使的歌唱,天空的異星,賢士的禮品,牧羊人的敬仰,
大地的山洞,曠野的馬槽,
而我們(帶給你的)是一位童貞母。」
摘錄於--天主教資訊小集



聖誕節的禮儀

前夕彌撤
十二月二十四日晚間(晚禱時間前後,即午後五時左右)
可舉行前夕彌撒,這也是屬於本節日的禮儀。
依照新訂禮儀年準則,有一些重要節日擁有專用的前夕彌撒經文,
在節日前一天晚間舉行彌撒時應採用此經文。
如五旬主日(聖神降臨日)、聖若翰誕辰、聖伯鐸及聖保祿節、
以及聖母升天節。中世紀的習慣,這節日前一天是應做刻苦.
補贖的一天。前夕彌撒是在早晨舉行,用紫色祭衣。
新禮對這些均予以革新。
二十四日早晨的彌撒仍予以保留,但視之為將臨期彌撒。
三台彌撒
起源
依照羅馬教會的傳統,每位司鐸在聖誕節可舉行三台彌撒:
子夜彌撒(拉丁文為夜間彌撒)、黎明彌撒及天明彌撒。
此習慣大約自第六世紀時的教宗禮儀。
中世紀的一些神秘主義者視此三台彌撒暗示耶穌的三重誕生:
第一次,耶穌從永遠誕生於聖父懷中:
第二次,耶穌由童貞女誕生於伯利恒:
第三次,耶穌藉聖寵與愛,以精神的方式誕生在善人的心靈中。
這只是一種熱心的解釋。
三台彌撒的歷史源始並不那麼神秘複雜。
最初聖誕節只舉行一台彌撒,
即白天在聖伯鐸大殿由教宗主持的彌撒,通常在九點左右。
厄弗所大公會議(四三一年)
聲明了聖瑪利亞為天主之母是當信的道理,
隨後在羅馬建立了一座聖母大殿,以示尊敬。此後不久,
依照耶穌誕生之地韲B利恒山洞的圖樣,
在聖母大殿旁建築了一個山洞或稱馬棚小堂,
以紀念主耶穌的誕生。
倣效耶路撒冷教友在伯利恒原地夜間舉行禮儀的榜樣,
羅馬教會很早就在此小教堂也開始舉行夜間禮儀,
教宗親自來此舉行子夜彌撒。這是子夜彌撒的原始。
約在第六世紀中葉,又引進了第三台彌撒。
原來十二月二十五日、
也是東方教會非常尊敬的一位殉道聖女阿納大西亞的紀念日,
當時在羅馬僑居的拜占廷希臘人在聖女阿納大西亞聖堂過此慶節,
紀念聖女殉道。教宗或許是為了尊敬拜占廷總督而親自到此教堂先舉此彌撒,然後再到聖伯鐸大毆舉行聖誕節彌撒。
但以後,取消了聖女專用彌撒經文,
代以聖誕節第二台彌撒,只是在集禱經、獻禮經.
領聖體後經之後加念紀念聖女的經文。
這三台彌撒的經文被採入到教宗用禮書中,
這禮書傳到其他地區時,聖誕節舉行三台彌撤的習慣便開始了。

彌撒禮儀
三台彌撒的經文,除了舊約讀經外,
每台彌撒增加了舊約先知書(依撒意亞)讀經,
加強耶穌降生奧跡的歷史幅度。
耶穌誕生的史實是天主長時期的計畫,
經過長時期的準備而產生的;「時期已滿,
天主就派遣祂的聖子,使祂生於女人、屬於法律權下」
(迦;四,八)。
子夜彌撒:「進堂詠」首先指出今夜彌撒的主題;
新生命的誕生。 「救世主為我們誕生了,
祂就是主基督,要向上主高唱新歌:普世大地,要向上主詠唱」
黎明彌撒;隨著太陽在東方昇起,本彌撒的經文強調光的象徵意羲。「進堂詠」首先指出基督是光,祂照耀在我們身上。
我們沐浴在祂的新光中(集禱經)。聖子耶穌的誕生正像朝日,
以其聖潔的光輝來驅逐罪惡的黑暗。因此在讀經之間,
我們再度歡唱:「光明今天要照躍在我們身上,
因為主為我們誕生了。光明已為義人升起,
心地正直的人必將歡喜」(答唱詠)。
 
摘錄於--天主教資訊小集


報佳音--佳音隊的由來
聖誕前夕也就是常說的【平安夜】,
在這天晚上總會看到一群可愛的小男生或小女生,
手拿詩歌彈著吉他,走在涼涼的雪地上,
一家一家的唱著詩歌報佳音。
到底佳音隊這種節日活動是怎麼來的呢?
話說耶穌誕生的那一晚,
在曠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聽見天上有聲音發出,
向他們報耶穌降生的消息,因為據聖經記載,
耶穌來是要作世人心中的王。
因此天使便通過這些牧羊人把消息傳給更多的人知道。
後來人們為了把耶穌降生的消息傳給大家知道,
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處去向人傳講耶穌降生的消息。
直到今日,報佳音已經變成聖誕不可缺少的一個節目。

通常佳音隊是由大約二十名青年人,
加上一個裝扮成天使的小女孩和一位聖誕老人組成。
然後在平安夜晚大約是九點過後開始一家一家的去報佳音。
每當佳音隊去到一個家庭時,先會唱幾首大家都熟悉的聖誕歌曲,
然後再由小女孩念出聖經的話語讓該家庭知道今夜是耶穌降生的日子,
過後大家一起禱告再唱一兩首詩歌,
再由慷慨大方的聖誕老人派送聖誕禮物給該家庭的小孩,
整個報佳音的過程就完成了!
整個報佳音的過程大約要到第二天凌晨四點左右才結束。
當然這也要看各國的慶祝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想有所回應嗎? 請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