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資訊]
館名: 台北賓館
地點: 台北市中正區凱達格蘭大道1號
電話: 02-23113731
交通方式:(以台北車站為起點)
1.步行(約15分)
台北車站->M8公園路出口->公園路->凱達格蘭大道1號
2.捷運
台北車站->捷運新店/南勢角線->捷運台大醫院站->1號出口->公園路->凱達格蘭大道1號
開放時間: 8點~15:30
日期: http://tgh.mofa.gov.tw/
票價/拍攝: 免費/限建築之外
官網: 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203
延伸閱讀: wiki百科-台北賓館 http://ppt.cc/IQ39
相簿: http://album.blog.yam.com/meiphoto&folder=7642210
[碎碎念]
這裡長期以來都是封閉而神祕的象徵,
直到現在對外開放了,都還是每個月只開放一天,
只可遠觀的威勢感半點不少。
也正因為如此,對這裡的好奇心更重,
趁著開放日剛好是我的輪休日,
前往參觀一番。
台北賓館在日治時期稱為"台灣總督官邸",
是日本為了營造權威感而興建的建築,
因為地理位置,又稱"東門總督官邸",
由福田東吾、野村一郎在1844年所設計,1901年完工,
稱為第一代官邸。
這時的風格屬於新文藝復興和殖民地式建築的混合,
像是二樓陽台的設計、白色牆面、迴廊、百葉窗,以及抬高的地基和通風口,都是象徵。
主建築是左右不對稱的兩層樓建築,
屋頂鋪石板,地板使用英國磁磚,
因為最初設計不敷使用,又在1899-1934年間開始改建,
建築師森山松之助、八板志賀助將風格轉為巴洛克式建築,
使用鋼骨結構,再加上鋼筋混凝土,混合原本的磚造結構,
是全台最早的鋼筋水泥建物。
進入國民政府時代後,1946年正式改名台北賓館,
2002年封館大整修,2005年開放參觀,2006竣工,
現在外頭的圍牆比半人高多了,
正門口兩邊都有崗哨形的建築,
出入口的鐵門上都有繁複的雕花,
大廳更是金燦燦的金箔貼飾,
更加彰顯巴洛克式的奢華風格。
主體座北朝南,東西向長,矩形基地,
格局屬於十字形,分東西兩翼、南北兩側,
屬於維多利亞式的裝飾風格,
可見馬薩式屋頂、希臘山牆、羅馬柱面、巴洛克式雕飾等,
利用空間層次來營造氣勢。
二樓和三樓東南隅都分別有陽台,可供觀景和看遊行,
二樓陽台又同時是日本皇族來台時,接受致意的地方。
前庭院,又稱南庭院,屬於西式對稱庭院,
中間有個巴洛克式噴泉,
利用夜間照明和周遭植物來呈現日夜與四季不同的美。
這種幾何之美也展現在天花板隔飾。
北庭院則屬於日式庭院,是池泉/築山式風格,
強調四相神獸的風水格局,遍栽的植物更添自然和諧。
小橋橋頭的抱鼓石、庭園裡的石燈籠,以及南側露臺上的石獅,
都是當初天后宮遭拆除後的構件。
庭院內有心字池、池岸洲濱、石組、石橋、石燈籠、瀑布、亭閣,
並依動線而組合出各樣景緻。
這點倒和中國庭園的設計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
可惜可能顧慮安全性和古蹟完整性,
並不開放入內行走,只能遠遠觀賞。
幸好池裡的黑天鵝們非常好客,
很盡職的靠岸來迎賓。
主建築的西北角還有個獨立的和館,
日治時期滿流行這樣日洋混合的配置方式,
日洋混合有像和館這樣,
和式空間獨立於建築之外;
也有像台北賓館內部的第一居間,
合併於洋館裡的房間。
在當時,能這樣混搭就代表著高檔。
和館也是只開放看建築外觀,內部不讓進,
畢竟日式建築都是以拉門來隔間,
地板又是木造廊道和維修不易的榻榻米,
我倒是覺得如果篩選一下,訂一下規矩,
可以設計成茶室,應該滿有趣的。
在這裡的展示品,是八代總督田建治郎的墨寶複製品,
日式部屋最愛在主屋裡弄出這樣的空間,
強調主人的高雅風範。
下一篇來介紹室內的裝飾風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想有所回應嗎? 請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