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blog

留言版

2016年5月25日

[展覽] 秦俑特展/秦始皇帝/地下國度-1

秦.俑 秦文化與兵馬俑特展/秦始皇帝/地下國度/前言
(展覽資訊請參見前文 秦俑/前導 )

《小提醒》 
本展全展區不能拍照,因此文中所述結合語音導覽(雅凱語音導覽租借服務)、
定時導覽(2016.05.10 定時導覽 場次11:00 導覽員:李金鳳)、
導覽手冊(時藝多媒體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千古一帝秦始皇地宮與兵馬俑大揭密(2012年科教館特展)、google關鍵字搜尋等,
並不是真的從展場內拍攝而得,照片版權屬於原擁有者所有

平面圖(圖源:DM)
_■四、秦始皇帝
__◆地下國度
*【東漢荊軻刺秦王畫像石刻拓本】資料: 高97cm寬70cm/山東嘉祥武氏祠
延伸閱讀: 國圖空間/荊軻刺秦王 http://www.nlc.gov.cn/newgtkj/shjs/201106/t20110621_44498.htm


*秦始皇陵出土照片

秦始皇相信長生和復活,因此從即位就開始修築自己的陵墓,
除了自己的陵墓外,周遭還有眾多陪葬坑、兵馬俑坑、車馬坑等,
不但範圍廣大的驚人,出土文物數量更是至今尚未開挖完畢,
光是兵馬俑一號~三號坑就出土了七千多個兵馬俑,
出土時因曾遭破壞,考古學家必須從眾多碎片中拼湊成完整樣貌。
他試圖把生前在乎或重要的一切都帶進死後世界,
不少是以實物等比例複製仿造的寫實藝術風格,因此被戲稱是"手辦魔人"。
展場中以具代表性的幾個俑,搭配鏡射和光影效果,
襯托出秦始皇地下軍隊的氣勢。

本次特展在這部份只是選具代表性的作展示,如果對秦始皇及其陵墓感興趣,
可參考我所拍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地宮與兵馬俑大揭密相簿。

延伸閱讀: 大唐風華西安行(6)@ 史上最大3D拼圖之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___◎事死如生
秦"事死如生"的態度,讓秦始皇陵出土的文物可以用來佐證秦時的生活樣貌,
包括服飾形制、流行時尚、武器方陣、休閒娛樂等。

延伸閱讀: 秦始皇帝陵博物館/秦始皇帝的生平及秦陵 http://www.bmy.com.cn/contents/79/6706.html

___◎關於地宮
秦始皇陵地宮至今尚未開挖,因為目前技術難以保存文物狀態,
為免一出土就毀損,僅用儀器去探勘得知陵墓內的狀況,
其中在土壤發現了水銀成分,證明了史記"以水銀為百川"的描述。
在"千古一帝秦始皇地宮與兵馬俑大揭密"展區中有介紹到地宮,在此一併介紹。
當時特展依據史記記載和目前探勘所得,複製出想像中的地宮樣貌,
並以看板討論地宮風水、考古鑽探等。

延伸閱讀: 秦始皇帝陵博物館/秦始皇和他的陵墓 http://www.bmy.com.cn/contents/79/5371.html

___◎陪葬墓一號坑
秦始皇陵的出土,源於陝西驪山為了解決乾旱而挖的一口井,
一號坑是一個東西向的長方形軍陣,多為步兵俑,包括:前鋒、主體、側翼、後衛。
最東邊的三排是前鋒,兩側是兩翼,西端是後衛,前鋒負責攻擊,其他負責防衛,
主體由戰車與步兵混編,屬於穿鎧甲的重裝步兵,手持戈戟等長兵器。
前鋒則屬於穿皮袍的輕裝步兵,以弓弩為主,具體呈現戰力雄厚的秦國軍陣。

在"千古一帝秦始皇地宮與兵馬俑大揭密"展區中有專區,在此一併介紹。
延伸閱讀: 秦始皇帝陵博物館/一號兵馬俑坑 http://www.bmy.com.cn/contents/17/6817.html

___◎陪葬墓二號坑
二號坑屬於戰車、步兵、弩兵和騎兵混編的軍陣,展現秦軍協同作戰的陣形。
東邊是弩兵陣,由戰袍立射俑搭配鎧甲跪射俑組成方陣,
弩重而慢,一跪一站輪番射擊,極具機動性。
南半部是最大的戰車方陣,四馬單轅車上配有三個御手,
左右兩個御手負責持長兵器格鬥,中間的御手負責駕駛。
中部是混編方陣,由戰車、步兵、騎兵組成,
戰車在前,步兵在後,機動性強的騎兵壓陣尾來輔助。
北半部是長方形的騎兵小方陣,是秦國擅長騎馬所發展出的兵種。

在"千古一帝秦始皇地宮與兵馬俑大揭密"展區中有專區,在此一併介紹。
延伸閱讀: 秦始皇帝陵博物館/二號兵馬俑坑 http://www.bmy.com.cn/contents/17/6818.html

___◎關於墓主
雖然目前主流主張驪山大墓墓主是秦始皇,
但也有學者主張可能是羋八子,也就是羋月(宣太后)之墓,
在還沒有發掘出墓主骨骸之前,一切說法皆有可能,
只不過如果最後證實並非秦始皇陵,那應該會顛覆許多考古說法。

延伸閱讀: 驚人觀點:兵馬俑主人不是秦始皇?
http://culture.people.com.cn/BIG5/106905/9774009.html

___◎兵馬俑的製作者
從兵馬俑身上的"物勒工名",可以看出兵馬俑是由官方工匠和民間工匠合力完成,
人名之前加上官署的就是官方工匠,如:宮水+順、右司空+尚等;
人名之前加上地名的則是民間工匠,如:咸陽+秸、咸陽+午等。
兩者藝術風格大有不同,卻同樣製作出高大威武的千軍萬馬。

我個人最好奇的是,如果製作者有一部份是服勞役而來的,
更何況有些工匠最後還得殉葬陪死,
那怎麼會心甘情願竭盡技藝去製造出極其仿真的陶俑?
目前出土的這些陶俑不像受命製造,比較像工藝比賽,
如果說是皇帝徵集各地工匠製作出最適合帶入帝陵中的最佳作品,
比較有可能出現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結果呢。

延伸閱讀: 秦始皇帝陵博物館/秦俑的製作者 http://www.bmy.com.cn/contents/51/4355.html

___◎兵馬俑的製造步驟
身高平均180cm大的陶俑,製作採分段,再拼接成整體,
包括:頭、頸、臂、掌、身體、腳、足踏板七部份,足踏板是用來固定人俑。
但秦人身高才165cm左右,有可能是表示秦軍刻意挑選較高大的士兵入伍,
也有可能純粹為了造型看起來更高大威武。
在"千古一帝秦始皇地宮與兵馬俑大揭密"展區中有介紹製作步驟,在此一併介紹,
包括:塑型、素燒、上色、組裝。

其中關於上色的部份,一開始秦俑其實是通體彩繪的,
有各色制服,不是以前以為的一律黑衣黑甲,
之所以現在所見都只剩陶土原色,是因為古時彩繪以礦石為原料,
出土後遇空氣就氧化殆盡,考古學家是從保存狀況較好的陶俑身上分析而得,
根據目前陶俑身上殘存的顏料看來,上衣顏色粉綠、朱紅、粉紫、天藍使用得最多,
褲子則有紅色、天藍、粉紫、白色等,
可推測當時秦時當兵可能是自備軍衣,而非軍中統一分配制服。

延伸閱讀: 秦始皇帝陵博物館/秦俑的製作工藝 http://www.bmy.com.cn/contents/51/4352.html

___◎千人千面的兵馬俑臉型
兵馬俑的相貌、表情、年齡、姿態、髮髻、編辮皆有不同,因此有"千人千面"之稱。
先從臉型開始介紹,在"千古一帝秦始皇地宮與兵馬俑大揭密"展區中有介紹到"十張臉",
包括:由、甲、申、自、目、田、國、日、用、鳳等漢字臉,在此一併介紹。

除此之外,隨著地域不同,臉形也各異,
寬額、厚唇、闊腮、單眼皮的士兵,多半來自關中;
圓臉、尖下巴、薄唇,則來自巴蜀。
兵俑以單眼皮為主,這也代表秦統一六國後,
兵源開始來自中國各地,但仍以關中為最大宗。

延伸閱讀: 秦始皇帝陵博物館/秦俑面部神態
http://www.bmy.com.cn/2014new/2014jbcl/zxzl.htm#branch=416&collection=8

___◎兵馬俑的鬍鬚和髮型
古人重視頭髮、鬚眉,不能輕易剃去,只有受刑者才會剃髮除鬚。
秦俑都蓄有各種鬍鬚,應該和地域或職等沒有太大關係,僅是個人時尚,
學者歸納為三滴水髭鬚、長鬚、犄角八字鬍、
下垂八字鬍、矢狀八字鬍、板狀八字鬍等7大類。
圖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78b3fd0102vgja.html
關於髮型,秦俑多梳成圓髻和扁髻,普遍梳於頭頂右側,
頭上有用來束髮的紅色髮帶,顯現靜中有動的雕塑技術。
別處出土的秦俑髮髻以頭頂正中為主,可能表示軍中流行尚右的髮型時尚。
另外,陶俑腹部多微隆,稱為鼓腹,
有學者認為這是愛喝酒的秦人喝出來的啤酒肚,
也有主張純粹增加陶俑威重感,總之都是秦朝男人力與美的象徵。

在"千古一帝秦始皇地宮與兵馬俑大揭密"展區中有介紹髮髻,
包括:髮辮、圓錐髻、寬辮型扁髻,在此一併介紹。

延伸閱讀: 秦始皇帝陵博物館/秦俑的鬍鬚與髮型
http://www.bmy.com.cn/contents/51/4348.html

___◎兵馬俑的冠履靴
冠也就是帽子的部份,學者歸納成四種,
包括:皮弁、長冠、鶡冠、介幘,帽子和帽帶都以紅色為主,
帽子下方兩側都附有帽帶,用來固定在下巴,類似今天騎機車用的安全帽。
皮弁是騎兵所戴的鹿皮小帽,形如覆缽,
長冠是位階不高的軍吏們所戴,分成單版和雙版,
單版長冠像梯形,雙版則由兩個相同的長版組合而成。
鶡冠屬於將軍級別的軍吏所戴,前半像方形硬板,後半扭轉成雙捲的雉尾形。
介幘是鎧甲武士俑所戴,圓錐形軟帽,梳圓髻。
圖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78b3fd0102vgja.html
履也就是鞋子的部份,步兵俑多有穿褐黑色的履,形制大同小異,
淺幫薄底,前低後高,綁有鞋帶,整體成船形,只有鞋尖有軍階上的差異。
學者劃分成三種,包括:方口齊頭履、方口圓頭履、齊頭翹尖履,
將軍級別的穿翹尖履,其他步兵則穿齊頭或圓頭履。

靴則是騎兵穿的鞋子,形狀類似今天的短筒膠靴,大小緊貼腳腕,
短筒有開合口以便穿脫,鞋腕處以鞋帶緊綁在腳上,鞋底是一整片皮革,
靴面中間還有鋸齒狀的縫合縫,是左右兩片皮革縫成鞋筒後的痕跡。
鶡冠、皮靴、褶服屬於胡服風格,長冠、方口鞋、長繻則偏漢服風格,
兵馬俑兩者兼具,可見秦時軍隊胡漢風格不拘。

延伸閱讀: 秦始皇帝陵博物館/秦俑的冠履靴 http://www.bmy.com.cn/contents/51/4350.html

___◎兵馬俑的甲衣-以皮甲為主
高級軍吏俑所穿的雙肩身甲,又分有無披膊,
由胸部以下的前身甲和背部腰際的小型魚鱗狀背甲連綴而成,
披膊則是整片皮革製成,部份軍吏會加上無甲的披膊。
甲衣的前胸後背都有彩繪,共有8個花結,用來綁住護甲,也有裝飾之用,
甲衣的甲片細密,作工精緻,色彩絢麗,襯托軍吏高貴的品級。

中級軍吏俑所穿的甲衣分兩種:背帶式前胸甲、彩色魚鱗甲,
前者是只用背帶固定的前胸甲,甲片形狀不一,
後者是由前身甲、背甲和披膊編綴而成,甲片為方型或魚鱗狀。

下級軍吏俑所穿的甲衣同樣由前身甲、背甲和披膊編綴,
但和前兩者都以皮革製成,且在甲衣外再嵌綴甲片不同,
以下各甲衣都直接用甲片串連,甲片縫隙較寬,沒有彩色花邊。

御手俑的甲衣又分有無披膊,無披膊近似下級軍官俑,
有披膊者則由前身甲、背甲、披膊、護手甲及盆領等五個部份組成。
披膊呈覆瓦狀,長及手腕,便於活動又兼防禦功能,護手甲則罩住持韁的雙手。

步兵俑的甲衣和鎧甲武士俑相近,甲片較大,排數較少,
由前身甲、背甲、披膊組成,隨身高而有所差異。
騎兵俑的甲衣下擺僅及腰,雙臂無披膊,
由前身甲、背甲組成,易於上下馬等活動。

延伸閱讀: 秦始皇帝陵博物館/秦俑的甲衣 http://www.bmy.com.cn/contents/51/4349.html


【各展區文章連結】
前導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5/blog-post_11.html
一號銅馬車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5/1.html
一、秦與周戎
秦族起源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5/blog-post_14.html
服周之冕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5/blog-post_15.html
戎狄事秦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5/blog-post_32.html
二、東進爭霸
賞宅受國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5/2a.html
雍城三百年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5/2b.html
益門寶藏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5/2c.html
三、變法革新
內部管理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5/3a.html
郡縣制度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5/3b.html
戶籍政策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5/3c.html
四、秦始皇帝
始皇身世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5/4a.html
秦滅六國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5/4b.html
地下國度總論←YOU ARE HERE
地下國度展品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5/4c.html
五、漢承秦制
統一制度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5/5a.html
宗教祭祀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5/5b.html
藝術美感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5/5c.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想有所回應嗎? 請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