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blog

留言版

2017年12月10日

[show] 大英木乃伊展全展品秀2

_■寫在前面
1.展覽資訊請移駕大英館藏埃及木乃伊特展 http://usemei.blogspot.tw/2017/12/blog-post_10.html
2.展區內禁止拍照錄影,因此文中照片均由網路搜尋而來,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
3.因涉及大量埃及神祇和象形文,若想進一步了解,請移駕 番外篇 
4.語音導覽引用自雅凱語音導覽音檔逐字稿,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

_■參考網站(照片引用來源)
特展展品清單(全英文)
香港特展官網 http://hk.science.museum/ms/el2017/
香港特展相簿 https://ryanm.blog/2017/07/19/%E6%B0%B8%E7%94%9F%E5%82%B3%E8%AA%AA/
香港特展遊記 https://www.douban.com/note/644712885/

_■第二區 奈絲塔沃婕特
[平面圖]

[看板1]來自底比斯的已婚婦女:奈絲塔沃婕特
Nestawedjat意指屬於荷魯斯之眼的人,或是受荷魯斯之眼保護的人。
銘文顯示她是家中的女主人,深受丈夫敬愛,應該來自顯赫家族。

[大圖]底比斯遺跡照片的大圖輸出

[看板2]古埃及木乃伊製作
埃及文獻上並未記載木乃伊製作方式,唯一提及木乃伊製作的,
只有一名西元前五世紀的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所著的《歷史》一書,
文中第二卷書寫埃及風俗歷史,提到木乃伊製作,今日科技已證實其說法有八九成正確。
防腐師會將內臟取出,然後將遺體泡在泡鹼中約35天,
腦部從鼻腔取出後丟棄,心臟因在當時被視為智慧與記憶中心而留在原地,
體腔內空洞填進各種防腐材料,最後身上塗抹一層厚重樹脂,並以亞麻布層層包裹。
#壹讀/圖解木乃伊製作過程 https://read01.com/zh-tw/PP0B3z.html#.WijKB1WWbIU

[看板]木乃伊檔案(遺體說明板)
性別:女性(曾被誤認為男性)
死亡年齡:約35-49歲
全長:含繃帶157cm,身長151cm
病理:頸椎與胸椎薛門氏節點病變
出土處:應為底比斯
年代:700-680BC(第三中間期,第二十五王朝)
大英館藏編號:EA 22813a(外槨)、EA 22813b(中槨)

[展品]奈絲塔沃婕特遺體 大英館藏EA22812,b
Nestawedjat的裹尸布包裹方式非常細心,這種方式在新王國時期非常流行。
以層層亞麻布包裹,並在胸前以X字固定,以方便提拿入棺。

#語音導覽 2 奈絲塔沃婕特木乃伊
大家好,我是探險家哈利,我將在接下來的導覽旅程中,為各位介紹每一具埃及木乃伊,看他們當時的生活,還有過世的原因,歡迎大家與我一起探險。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這具木乃伊,她是一位女性,名叫奈絲塔沃婕特,意思是「屬於沃婕特之眼的人」。沃婕特之眼也就是荷魯斯之眼,是身體完整的象徵。1960年代時,早期的X射線影像曾將這具遺體誤認為男性,然而新的電腦斷層掃描與棺槨上的題字都顯示她是一名女性。棺槨上有提到她是已婚婦女,受到丈夫的敬重。她的遺體受到精心的防腐處理和保存,這是上流社會人士才能享有的,在防腐處理的時候,她體內的許多器官都被取出來,剩餘的器官乾枯、縮水、變形,阻礙了電腦斷層掃描的檢查,因此我們難以判斷她死前的健康狀況。

[顯影]
展場中展示的木乃伊,都有連帶展示電腦斷層掃描的顯影短片,
約2分鐘左右,是用多達八千多張的掃描配上說明文字後所製成的短片,
為了方便辨識,後製另外加上不同顏色,凸顯木乃伊層層製作過程。
奈絲塔沃婕特的裹尸布以亞麻布製作,綠色部分是用來填充軀幹的填充料,
腿部4個包袱內可能是臟器,是防腐師處理臟器的方式之一。
防腐師在側腹開切口,摘除大腦和器官,心臟保留在原位,顯示為粉紅色,身上佩有護身符。

防腐師切開切口之後,將體內所有器官清空,心臟留在原處,除了是為供死後審判,
也是因為古埃及人認為心臟主管情緒和五感,不能去除。
多數器官在掏出後都是丟棄,胃、肺、腸、肝則另外防腐保存,之後的處理方式各異,
以Nestawedjat而言,防腐師將這四個器官以包袱仔細包裹後放回體內的腿部附近。
另一種做法則是另外放置到卡諾卜罈中,後面還會介紹到此展品,在此不贅述。
五官在顯影下無法清晰分辨,是因為內臟清空後,身體必須泡在泡鹼中約30-35天,
腦部注射樹脂做為填充,眼睛為假眼,最後表面塗上樹脂和香油,達到防腐兼防臭的效果。
掏空內臟後,死者外貌難免受到影響,因此防腐師會塞進各種填充材料讓遺體看起來和生前相似,
和醫美整形的方法有點像,如豐頰、假眼、墊鼻等,以免靈魂認不出肉體而無法回歸。

[引言] 希羅多德<歷史>第二章 <歷史>全文
 (86)有一些人是專門做這伴事情的,他們有這一行的專門的手藝(…中略…)如果他們使用最完美的辦法來加工的話,他們首先從鼻孔中用鐵鈎掏出一部分的腦子並且把一些藥料注到腦子裏去清洗其他部分。然後,他們用埃西歐匹亞石製成的銳利的刀,在側腹上切一個口子,把內臟完全取出來,把腹部弄乾淨,用椰子酒和搗碎的香料加以沖刷,然後再用搗碎的純粹沒藥、桂皮以及乳香以外的其他香料填到裏面去,再照原來的樣子縫好。這一步做完了之後,這個屍體便在硝石當中放置七十日。超過了這個時間是不許可的。到七十天過去的 時候,他們便洗這個屍體,並把屍體從頭到腳用細麻布的繃帶包裹起來,外面再塗上通常在埃及代替普通膠水使用的樹膠,這之後屍體便這個樣子送回給他的親屬,親屬得到這個屍體,便把它放到特製的人形木盒子裏去。他們把木盒子關上,便把它保管在墓室裏,靠牆直放著。

[看板3]生活死亡與疾病
根據骨盤形狀和軟組織,推斷為成年女性,身高約153cm,骨盤關節有所磨損,死時應為35-49歲。
脊椎有薛門氏節點病變,雖常見於勞動過度所產生的脊椎磨損,
但Nestawedjat是個貴婦,之所以有這個病變應該是純粹因為年齡,
電腦斷層掃描未發現其他病徵,因此她可能死於斷層掃描無法發覺的病症,如感染。

[互動]顯影互動儀
展區通常會在該區主角附近放上這樣的互動儀,畫面是顯影,訪客以下方的旋鈕選擇特寫或全體,
可以藉此觀察該區主角的病徵與生理狀況,看板3就是互動儀的文字版,
以奈絲塔沃婕特為例,互動儀就可特寫她的骨頭等健康狀況。

[引言]死者書154號咒語:傳達古埃及人製作木乃伊的理由和信仰
偉哉我的父親歐西里斯(…中略…)你不會長蟲,你不會發脹,你不會發臭,你不會腐爛。

展方在各展區牆面上偶而會穿插引用死者書中的咒文,用以呼應各區主題。
死者書(Book of the Dead),原意Coming Forth(from death)by Day,是古埃及墓葬文書,
內容堪稱死亡國度的旅遊指南,文中教導死者一路上如何免於邪靈和怪物的危害,通往光明的來生,
並為死後審判的考題做了完整的模擬問答,最知名的是描述秤心儀式的片段,
也紀錄多種咒文,可詛咒入侵者,也能保護死者渡過死後世界。
死者書被後來演變成一種咒具類陪葬品,越貼身威力越大,墓主會以自己的方式來描繪死者書。
#百度百科/死亡之書(簡) https://baike.baidu.com/item/死亡之书/5303034

[看板4]保存遺體與永生
古埃及相信人死後製作成木乃伊時,遺體將轉化成神祇般的形體,
使死者的靈魂卡和巴得以自由穿梭陰陽界。
目前發現的埃及木乃伊最早約BC4000-3500,是因沙漠環境自然乾燥而成,
推斷埃及人可能因此啟發保存遺體的作法。

[展品]內棺棺體 大英館藏EA22812,a
香港特展官網語音導覽頁 http://hk.science.museum/ms/el2017/saudioguide_03.html

#語音導覽4 奈絲塔沃婕特內棺
每一具棺槨都是由棺蓋和棺體組成的,棺蓋代表天空,棺體代表大地,從而重現了圍繞著死者的整個宇宙。奈絲塔沃婕特被葬在三層裝飾華麗的棺槨之中,代表她家境富裕。最內層的是內棺,它的內外表面塗滿了灰泥,並繪有大量宗教圖像和文字,一排排的花與花瓣組成了棺木的寬領部位,努特女神的翅膀在死者胸前展開,做出保護的姿態,棺木的下半部分則以文字與圖案的組合,重現了荷魯斯的四個兒子、大地之神蓋布、死神安努畢斯,兩隻巨大的荷魯斯之眼以及女神伊西絲,這些都是為了保護死者,幫助她的重生。

[看板]一段偵探故事(內棺說明板)
Nestawedjat在1880年抵達大英博物館,1960年以X射線影像分析,判斷為男性,
棺槨銘文卻寫著名字和身為家庭主婦的身份,性別與銘文不符,起初以為是因遭過盜墓而導致。
但其實是因為X射線影像解析度太低,又缺乏立體特徵,難以分析軟組織,
直到新一代雙能電腦斷層掃描儀的技術出現,才得以進一步觀察到許多細節,
除了可以從骨骼發育情況判斷年齡,也能從骨盆形狀較寬大來判斷為女性。

[展品]內棺棺體
欲判斷此木乃伊是否為棺槨中的原遺體,可從木乃伊左肩繃帶背面的黑色汙漬判斷,
這裡的汙漬和內棺底部的汙點,不管是位置還是成分都幾乎相同,均為蜂蠟、油脂和樹脂的混合物。

從她棺槨的裝飾和裹尸布包裹的方式來看,應該出自富裕家庭,
從內棺、中槨到外槨,每層棺木都彩繪上神祇和符號,裝飾華美。
底部繪有女神Nephthys的圖像,頭頂的長方形物和右側最上面的聖書體一樣,意指神名。

[展品]內棺棺蓋 大英館藏EA22812,b


胸口繪有展開雙翅的天空女神Nut,頭頂上的圓圈內寫有其名,象徵保護死者的天。

Nut下方左邊綠色臉的是她的老公-大地之神Geb,對面是Horus,下方兩側則是荷魯斯的四個兒子。
傳說大地之神Geb和天空之神Nut生了四個孩子,長子Osiris,次子Seth,長姐Isis,妹妹Nephthys,
Osiris娶了Isis,Seth則娶了Nephthys,這種兄妹通婚的情形在神話中滿常見的,是當時埃及社會的投射。

棺蓋底部的腳上繪的是展翅女神Isis,常和妹妹Nephthys成對出現。

[展品]中槨棺體 大英館藏EA22813,a
中棺棺底勾勒出西方女神的樣貌,頭頂著一隻鳥和一根羽毛。

[展品]中槨棺蓋 大英館藏EA22813,b

[看板]棺槨的作用(中槨說明板)
古埃及人將棺槨稱為「生命之櫃」,認為棺蓋是天,棺體是地,
棺體和棺蓋結合,象徵死者永生世界中的整個宇宙。

[展品]外棺棺體(卜塔-索卡爾-俄賽里斯複合神) 大英館藏EA22813,a

[展品]外棺棺蓋 https://ppt.cc/fNfCPx

[看板]重現棺槨的裝飾(外棺說明板)
外棺棺蓋表面覆蓋一層可能是煙霧沉積物的黑色物質,研究人員以現代顯影技術來圖像重塑,
中間場景顯示木乃伊被放在獅子狀的棺架上,巴以人首鳥身的姿態來尋找卡。

[看板]顯影技術(外棺說明板)
Nestawedjat外棺被煙燻過,大部份彩繪顏色幾乎消失,
因此研究人員用紅外線等成像技巧,重塑外棺棺蓋上局部場景圖像,
可以看到白色部份使用了埃及藍,以及其它肉眼不可見的細節。

[展品]喪葬船 大英館藏EA9525
香港特展官網語音導覽頁 http://hk.science.museum/ms/el2017/saudioguide_01.html

#語音導覽3 喪葬船模型
這艘小巧精密的模型船,象徵著古埃及一種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船身以綠色為主色,船頭的兩側各有一隻荷魯斯之眼,可以趨吉避凶,船的中央擺放著一具木乃伊,有兩名女子守護在兩端,這是代表伊西絲和奈芙蒂斯兩姊妹,她們曾幫助冥界之王俄賽里斯在死後復活,在葬禮中,她們的角色則轉變為哀悼死者的婦女。在木乃伊旁邊還站了一位祭司,他手裡拿著莎草紙,上面的象形文字寫著葬儀咒語。船尾則站了一名舵手,船上還備有焚香的香爐。這艘船象徵著死者從今生前往來世的旅程,在埃及的墓室中,經常可以見到喪葬船的模型或壁畫。

船是古埃及重要的交通工具,出現在陪葬品則代表死者前往死後世界的承載物,
船身中間有具躺在棺架上的木乃伊,
兩側哀悼的女性可能是冥界之神俄賽里斯的姊妹伊西絲和奈芙蒂斯,
手持莎草紙的光頭男子可能是協助死者前往死後世界的祭司。
太陽東昇西落,因此東邊是活人世界,西邊是死者世界,
喪葬儀式中,死者做完防腐後入棺,棺木上或彩繪會放置類似這樣的喪葬船圖像,
從尼羅河東岸渡到西岸,代指帶領死者進入死後世界。
船上兩位女子是Isis和Nephthys的化身,引用Osiris復活的神話意象,希望自己已逝的親人也能復活。
身穿白色亞麻裙的光頭男子,手持莎草紙為死者念咒誦經,船上也備有淨身儀式用的香爐和水壺。

[展品]沃賈霍(Wedjahor)的方尖塔椎石 大英館藏EA1482
香港特展官網語音導覽頁 http://hk.science.museum/ms/el2017/saudioguide_02.html

金字塔結構常被用於埃及墓葬建築,這些墳墓通常以泥磚興建,頂部放上稱為頂角錐石的壓頂石,
本展品四邊刻劃著紋飾,讓墓主可以和太陽神拉和冥王俄賽里斯聯繫,
紋飾上可見防腐之神安努畢斯(胡狼首)正在處理死者木乃伊的景象。
金字塔頂部會覆蓋三角椎狀的蓋頂石,用以接收太陽的能量,新王國時期雖已較少興建金字塔,
蓋頂石元素仍然保留,本展品特別的是刻有簡單的永生儀式的圖樣,
正面為Anubis正為死者作防腐的場景,下方放有四個臟器罐,兩側分別站著Isis和Nephthys;

側面刻畫喪葬船,象徵載著死者航向死後世界,

另一個側面刻畫ba飛回來和ka重新結合成Akh,也就是船上的鳥型,象徵死者得到永恆靈魂,

背面圖像則刻畫Osiris進行死後審判的場景。

[看板5]防腐師是誰
史料不足,無法判斷防腐師身份和地位,應該屬於頗受敬重的專業人士,
從木乃伊狀況可知防腐師需擁有熟練技巧和對人體解剖學的深入研究,
但也因職業特殊性可能犯忌甚至遭受詛咒。
防腐師似乎有等級之分,威提巫負責處理遺體的工作,其他人負責頌咒等祭儀,
賀理賽施塔(掌密祭司)則擔任監工。

[看板6]卡諾卜罈(Canopic jar):臟器摘除
防腐師摘除臟器後,除了以包袱包裹後放進體內,另一種做法是放置在卡諾卜罈中。
卡諾卜罈容器蓋子以荷魯斯的四個兒子為外型,罐身寫有死者書第151號咒語,
胡狼頭為Duamutef,守護胃;鷹隼頭為Qebshenuf,守護腸;
狒狒為Hapi,守護肺;人首為Imset,保護肝。
有時卡諾卜罈也會另外放在櫃子中,是比較高級的製作方法。
#維基百科/卡諾卜罈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卡諾卜罈

[引言]死者書151號咒語(臟器守護神的咒語)
我是凱布山納夫(…下略…),我是來保護你的

[展品]奈沙阿魯德的卡諾卜罈櫃 大英館藏EA8539
卡諾卜罈從中王國時期起有時會放在櫃子內,本展品每面繪有荷魯斯之子的畫像,
每個兒子都伴有一位淨化女神,女神正把水倒向胡狼首的Duamutef,並誦讀淨化咒語。

[展品]卡諾卜罈仿造品 大英館藏EA37936
卡諾卜罈是重要的喪葬用具,即使最終器官被放回體內,入殮時還是會放進一些類似卡諾卜罈的物件。
本展品由實木製成,裡面無法再放進物品,頭部為木梟,罐身寫有象形文字和彩繪。

[展品]傑德巴斯特提烏夫昂赫(Qebusenuef)的卡諾卜罈 大英館藏EA22377
香港特展官網語音導覽頁 http://hk.science.museum/ms/el2017/saudioguide_07.html

#語音導覽7 卡諾卜罈
大約在西元前2600年,也就是第四王朝時期,出現了第一例在遺體防腐過程中取出內臟的做法,這些內臟包括:肺、肝、胃和腸,內臟取出之後,分別用油和樹脂進行防腐處理,然後用亞麻布包裹,或是放回體內,或是放進稱為「卡諾卜罈」的特殊容器裡。卡諾卜罈的製作材料相當多種,在古王國時期蓋子的設計較為簡單,慢慢演變成人頭造型,從新王國時期開始,蓋子以荷魯斯四個兒子的頭像為造型,狒狒的頭代表哈碧,守護肺部;人頭代表的是艾姆謝特,守護肝臟,胡狼頭代表多姆泰夫,守護胃部;獵鷹頭則是凱布山納夫,守護腸子。保存這些內臟,是為了要讓死者在來世還能繼續使用。這裡展出的是傑德巴斯特提烏夫昂赫的卡諾卜罈,罈上的文字是為了確保死者在來世仍有飲食。

古埃及的防腐師會將胃、腸、肺、肝取出,然後各自作防腐,再放進卡諾卜罈,
本展品以發現者Qebusenuef來命名,卡諾卜罈通常分4組,每組各由一個荷魯斯之子守護:
人首為Imset,狒狒為Hapi,胡狼為Duamutef,鷹隼頭為Qebshenuf。

[展品]霍爾(Hor)的題字裹尸布 大英館藏EA10265
香港特展官網語音導覽頁 http://hk.science.museum/ms/el2017/saudioguide_05.html

裹尸布上寫有死者書,一開始原為金字塔銘文,只有法老陵墓會用,
其他貴族會選擇葬在國王陵墓附近,以求連帶受保護;
中王國時期後法老權勢削弱,貴族也能自製木乃伊,
死者書被普遍畫在裹尸布、陪葬品或棺木上,認為死者書越貼身,法力效果越佳;
新王國時期後需求量暴增,一般人也能製作木乃伊,死者書更直接寫在莎草紙或木乃伊標籤上。

[展品]木乃伊裹尸布 大英館藏EA6522
亞麻布是裹尸布最常見的材料,本展品以亞麻織入藍色布條而成,顯示曾為衣服的一部分。

[展品]木乃伊裹尸布 大英館藏74964

[展品]安努畢斯木飾 大英館藏EA61506
安努畢斯不僅守護墳墓,也會守護棺木和木乃伊,象徵重生,
本展品塗上黑漆,通常放在棺木末端,尾巴垂在棺木邊緣。
展區特別在說明板上附上Claire Throne<祭司門圖索爾墓室重建圖繪>,
從她的線稿可以清楚看到尾巴垂在棺木邊緣的安努畢斯像。

[展品]安努畢斯的長尾 大英館藏EA35825

[展品]安努畢斯神像 大英館藏EA64541

#語音導覽5 安努畢斯像
你們知道嗎?對於埃及的死者來說,最重要的守護神就是安努畢斯了。安努畢斯是喪葬的防腐之神,祂有著胡狼的頭和人的身體,是墓地的守護者,祂將俄賽里斯的遺體製作成世上第一具木乃伊,俄賽里斯死後即成為冥界之王。在人死亡之後,安努畢斯會引領死者來到俄賽里斯面前,接受死後審判。在木乃伊的製作過程中,常見安努畢斯的形象,例如:在木乃伊下葬前的儀式中,首席防腐師會戴上安努畢斯的面具,然後幾位祭司會手持法器輕碰木乃伊的嘴巴,這個「開口儀式」讓死者的嘴巴和其他五官再次甦醒,能夠呼吸、說話,和重新看見這個世界。

安努畢斯通常被刻畫成似胡狼的塑像,是喪葬之神,負責保護墓地,本展品雙眼以金鑲嵌。
埃及神話中,安努畢斯把俄賽里斯的遺體製成史上第一具木乃伊,俄賽里斯後來成為冥界之神,
因此喪葬儀式常以俄賽里斯代指木乃伊,防腐師則是安努畢斯的化身。

[展品]胸飾 大英館藏EA29370
香港特展官網語音導覽頁 http://hk.science.museum/ms/el2017/saudioguide_04.html

胸飾形狀模仿神廟,防腐之神安努畢斯以胡狼躺在長形墳墓的型態出現,
胡狼上的象形文字銘刻了神名,結尾象形文則顯示安努比斯正在坐著。
背面則繪有象徵穩定的節德柱。

[顯影]
防腐師自鼻腔斷裂處將腦子取出,會以小而細長型的金屬鉤伸進顱腔內攪碎腦漿,
之後注入棕櫚酒或松香油,讓腦漿隨棕櫚酒流出,清空顱腔,
人工眼睛以石材或彩陶製成,牙齒則在防腐過程脫落。

[展品]防腐師的小工具 大英館藏EA5505大英館藏EA5506
柄狀的小物可能是喪葬船船槳,也可能是防腐師用來掏腦漿的小工具,
長柄尾端刻了胡狼頭,象徵安努畢斯。

[展品]高腳杯 大英館藏EA23325

[展品]大口杯 大英館藏EA90764

[展品]雙指護身符 大英館藏EA59500
以黑曜石精細刻畫兩根手指的樣子,象徵防腐師的技術。

[展品]泡鹼樣本 大英館藏EA47807

#語音導覽6 屍體防腐處理工具
埃及天氣炎熱,屍體容易腐壞,因此必須趕快開始防腐程序,第一步就是取出體內的一部分器官,在木乃伊製作技術發展之前,屍體的乾燥似乎偶而是自然而成的。例如前王朝時期,埃及中部基波林的木乃伊,就是由於遺體在下葬後,與高溫的沙子直接接觸,自然脫水而形成的。開始使用棺木之後,無法再透過自然乾燥,防腐師轉而使用一種稱為「泡鹼」的乾燥劑,它天然沉積在埃及某些地方乾涸的鹽水湖湖床附近,泡鹼能分解身體脂肪,內含碳酸鹽,在接觸濕氣以後也可以升高鹼度,形成不利於細菌生長的環境。然後會利用大量的泡鹼粉末覆蓋整個屍體,在這樣的狀態下,維持大概35天,讓鹽份抽乾所有水份,達到防腐效果。



[展品]防腐材料現代樣本:泡鹼.鋸屑.蜂蠟.洋蔥.地衣.乳香
防腐師處理遺體時需用上許多防腐材料,樹脂和瀝青有助於保存遺體,
鋸屑和地衣用以填充胸腔和腹腔,蜂蠟用以重塑鼻子和嘴唇,洋蔥放在眼或腳旁以殺菌。

[展品]重現尼布阿蒙墓室內壁畫臨摹圖 Ar.1185
死者入殮前需經多項祭儀,本幅來自底比斯尼布阿蒙墳墓內的壁畫複製品,
從這幅畫可以看到兩個站立的祭司正持水潔淨木乃伊,蹲著的兩位女性臉上淌著眼淚,代表哀悼,
是古埃及入葬前過程的最佳範例,本展品在入口處已介紹過,在此不贅述。

[展品]涅布拉布(Neferabu)石碑 大英館藏EA305
香港特展官網語音導覽頁 http://hk.science.museum/ms/el2017/saudioguide_06.html

碑上刻有開口儀式的場景,遺體防腐後入棺前,祭司會為遺體舉行開口儀式,
持手斧碰觸遺體嘴巴,類似佛像開光的作用,讓死者死後仍能聽能說能走,五感持續運作。
本展品墓主為Neferabu,石碑分三部份,上方描繪處理木乃伊的場景,
左方木乃伊有殘影狀,是指Neferabu和他愉快(?)的近親們共4具木乃伊,
中間拿著長柄碰觸木乃伊的是他的孫子,正在替死者進行開口儀式,
後面雙手打開莎草紙卷的是正在誦讀咒語的書吏;
中間部分描繪安努畢斯處理木乃伊的場景,最底部則是11排象形文字。

[展品]手斧 大英館藏EA22834
手斧是種類似斧頭的木匠工具,在開口儀式中象徵幫助死者取得語言能力的再生,
刀片下寬上窄,以具有鬆緊效果的皮革綁在木棍上。

[展品]開口儀式工具模型 大英館藏EA58404
開口儀式中,祭司會用多種法器碰觸遺體的眼和口,使其死後得以呼吸、飲食、視物。
本展品包括小型刀具和器皿,中間是魚尾形的魔法刀,除了醫用,喪葬上也象徵重生。

[展品]七種儀式香油石板 大英館藏EA6122
本展品用於開口儀式等祭儀,凹孔下刻有香油名稱,右邊第1組意指節日的香薰。

[互動]Hunefer的紙莎草死者書: 試著辨識圖中說了什麼故事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想有所回應嗎? 請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