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blog

留言版

2016年7月28日

[展覽] 千古一帝特展/地下王國

(展覽資訊請見前文 千古一帝特展/楔子)

_■秦始皇的地下王國
先秦時期古代上層社會非常重視喪葬,認為人的靈魂死後不滅,因此墓穴的建構方式,要遵循生前的生活習俗。秦始皇繼承先世遺風,為自己在驪山營建陵墓,希望能在死後的世界過著生前一般的生活,因此,陪葬坑出土遺物及遺跡具體反映了始皇帝的宮庭生活。

秦始皇陵區位置圖
秦始皇陵從陝西一個農民為挖井而意外發現兵馬俑坑開始,
天時地利人和的巧合,才得以發現這個被譽為七大奇蹟的地下宮殿。
過了許久才又真正確認陵墓所在,所以知名度反而沒有兵馬俑高。
陪葬墓區則是活人陪葬區,殷商時期雖盛行活人陪葬,
到理性的周朝後慢慢消失,但仍有嬪妃、奴僕等活殉,
特別是負責建造陵墓的工匠們,由於熟知陵墓位置與機關等情報,
建造完畢後更常常得活殉。
文官俑坑則顯示秦始皇不只把生前娛樂複製到死後墓穴,甚至連政事都不忘繼續處理。

秦始皇陵及陪葬坑關係位置圖

兵馬俑博物館陪葬坑平面分佈示意圖

陪葬坑群 圖板
陪葬坑中出土與真人、真馬相同大小的人俑,就如同秦始皇生前精銳大軍的再現,是始皇死後保衛帝國的地下軍團。目前已發現180餘座,歸納分類有車馬坑、馬廄坑、珍奇異獸坑、兵馬俑坑、石鎧甲坑、百戲俑坑、府藏坑等內含各異的陪葬坑,反映出秦代車駕、廄苑制度,京師的武審制度,宮廷的娛樂生活及儲蓄。

陪葬坑群 短片

__◎鎧甲、甲冑、鎧甲馬 圖板
秦始皇陵園中除了大量的兵馬俑,還設計了一座軍服庫。1998年年初在秦始皇陵東南方,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座俑坑,坑底出土了大量的石鎧甲、石冑和一具馬甲。石鎧甲是模仿戰國時期流行的皮鎧甲和鐵鎧甲而製成的陪葬品,鎧甲與甲冑都是不同大小的青石片和扁銅線連接而成。

甲冑 短片
延伸:秦始皇帝陵博物院/K9801(石鎧甲坑)

鎧甲馬 短片/出土照片
延伸: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石質鎧甲

秦青石鎧甲 圖板
模仿戰國時期流行的皮鎧甲和鐵鎧甲而製成的陪葬品。

ANTENNNA AUDIO語導聽寫 #15 [QR碼for尋秦傳app]
眼前這件完整的鎧甲大約由三百到六百多片石片編綴而成,重量約15公斤以上,如果讓士兵穿在身上,在戰場上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而且除了秦始皇陵墓,石頭製作的甲、冑不曾出現在任何文獻紀錄或考古發現中,因此專家推測,像這樣的石鎧甲可能是根據戰國流行的皮質或鐵製鎧甲仿製而成,專門用來陪葬,並沒有實際用途。

以石片打磨後串聯而成,重量多達15公斤,足見不是真正上戰場所用,而只是陪葬品。
先秦軍隊的甲衣多以豬皮製成,潑濕以增強韌性,不愧是戰國時代第一軍事強國。
商鞅變法前,秦就以悍不畏死的強悍軍風著稱,
商鞅變法後,更加強連坐、軍功論賞等措施,
連坐法是將每五人編成一個單位,一人犯錯或畏戰,全單位受罰;
軍功行賞則是把加官晉爵的機會從貴族專屬,變成以首級軍功也能獲爵,爵等共20級,
是除了經商外,一般百姓能脫貧致富的方法。

秦雖已有鐵製兵器,但仍以青銅器為主流,可能因為鐵器仍不普及,再加上陝西未產鐵。
皮甲能讓士兵機動性更高,鼓勵士兵快速衝鋒,以士氣壓倒對方,
用疾如風的戰略來對抗當時偏重防禦的六國。

秦青石冑 圖板
石製頭盔,重3168克,由一整片圓形頂片和一些不同形狀的側片組成,可以保護頸部、頭部。

ANTENNNA AUDIO語導聽寫 #16 [QR碼for尋秦傳app]
秦始皇以他令人折服的軍事力量,一手建立了大秦帝國,讓他對象徵力量的軍隊情有獨鍾,不僅在自己的陵園內埋下大量的兵馬俑,甚至還為自己打造一座軍服庫。1999年,在秦始皇陵東南方發現了秦石鎧甲坑,是一座面積將近兩個足球場大的俑坑,坑底出土了大量的石鎧甲、石冑和一具馬甲。其中石鎧甲和石冑都是用一種俗稱青石的石灰石製作甲片,主要有長方形、梯形、魚鱗形、橢圓形,一般約厚6公厘,甲片上鑽有一些圓形或方形的小孔,用扁銅條連綴在一起,因此又叫做銅縷石甲冑。這些青石片正面沒有紋路,背面則有刻劃的符號,而且每一個石片都經過仔細的打磨和拋光,作工非常精細。

延伸: 秦始皇帝陵博物館/石冑

秦青石馬鎧甲 圖板
青石石鎧甲是摹仿戰國時期的皮鎧甲和鐵鎧甲而製成的陪葬品。

石鎧甲坑出土時,只有冑甲而沒有俑群,應該是秦始皇的兵器庫,
之所以能判斷此套是給馬穿而非人穿,是因這套馬甲在一號坑有發現實穿在馬身上的。
此處戰馬的馬尾和馬車的馬一樣綁有結,但結辮更繁複,固定性更佳。

__◎水禽坑 圖板
古代的帝王通常都繪在都城附近設「苑囿」,飼養珍奇異獸以供帝王遊賞。秦始皇的珍禽異獸坑再現了秦代的上林苑生活,而其中一個陪葬坑,出土銅仙鶴、天鵝、鴻雁等水禽,個個姿態優雅生動,象徵著當時上林苑的縮影。
水禽坑為秦始皇的私人動物園,這些青銅器所製的水禽工藝極精細,
不但生動刻畫姿態,也能以細小足部撐起上半身。
仙鶴的部份配有底板,屬於雲紋,有飄然成仙的意涵。

水禽坑 短片
延伸: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K0007(水禽坑)

秦青銅大雁 圖板
頭上昂,嘴短,腹底平直,腿及爪趾緊收於腹下,雙翅收於尾後。

秦青銅鶴 圖板
水禽坑出土的四十六件原大青銅鶴,真實地模擬出水禽棲水而居的生活狀態。

ANTENNNA AUDIO語導聽寫 #17 [QR碼for尋秦傳app]
"在現在我們比較好奇秦始皇下班了以後做什麼?還好這一次我們有幾個坑出來很重要,一個我們叫水禽坑,裡面有丹頂鶴、有水鴨、有雁,還有呢彈琴、打鼓的樂師,那這一部份呢可以把整個秦始皇的形象做一個大的改變。"沒錯,秦始皇這位每天批20石公文的工作狂,也是需要娛樂休閒的呢。司馬遷於史記中記載,秦代在都城和各地都設有許多皇家花園,種植奇花異草,圈養珍禽異獸,還設置官吏和僕役專門管理,以供皇帝狩獵遊賞。
2000年7月,在始皇陵的東北方發現了一座陪葬坑,它位於秦陵封土的北面,經過挖掘,清理出雙層棚木、鑲板、立柱,以及木造結構的遺跡,並陸續出土了四十餘件青銅鳥禽類的文物,初步被命名為水禽坑,包含這座青銅丹頂仙鶴在內。按照原尺寸大小打造的青銅天鵝、鴻雁等鳥禽,整齊的排列在坑底兩側平台上,以自然流暢的線條,生動的刻劃出各類水禽飲水覓食等姿態,逼真的模擬出水禽棲水而居的生活狀態,具象化的重現秦代皇家花園中,珍禽異獸的生活場景。

秦青銅鵝 圖板
秦時在京畿和各地都設有很多苑囿,所出土的青銅鵝,真實的模擬出水禽棲水而居的生活狀態。

秦箕踞陶俑 圖板
頭戴軟帽,身穿長衣長褲,面目祥和,雙手間可能還有一把琴或是其他樂器。

ANTENNNA AUDIO語導聽寫 #18 [QR碼for尋秦傳app]
"我們發現了一個我們叫百戲俑坑,這些坑的話就可以像我們現在所講的馬戲團,裡邊有扛鼎的,還有轉盤子的,還有舉竿的,上面有人在上邊表演。"在策展人何傳坤博士的描述下,百戲俑坑是否活靈活現的出現在您眼前了呢?
眼前這座呈跪坐姿態的陶俑被稱為箕踞俑,他的上身挺直,雙膝跪地,一手貼身自然下垂,一手高舉過頭,與旁邊展示的另一件箕踞坐姿的陶俑一起,可能是一組樂舞藝人。與他們一起從百戲俑坑中出土的陶俑一共有15個,姿態各有不同,非常生動。百戲是古代對民間各類型表演藝術的泛稱,包含扛鼎、吞刀、爬竿等,在秦漢期間十分流行,反映著秦代的娛樂生活。秦代時盛行畜養藝人的風氣,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修築離宮別館數百所,供養上千位從事雜耍百戲的藝人,您會不會有點羨慕秦始皇的生活呢?

秦樂俑 導覽手冊
樂人:在水禽坑的另一處出土了大型陶俑15尊,目前已修復了兩尊,一尊呈箕踞坐姿,手部姿勢像是正在彈奏樂器,而一尊則呈跪坐姿,他們是一組樂舞藝人。

ANTENNNA AUDIO語導聽寫 #19 [QR碼for尋秦傳app]
這座陶俑和剛剛看到的另一件箕踞俑一起出現在百戲俑坑,他頭戴軟帽,穿著長襖,下身著長褲,腰繫皮帶,腳穿無紋布襪。箕踞俑的面目祥和,儀態莊重,雙手間原來可能有一把琴或者是其他樂器。讓我們想像一下,在這個無人打擾的地底世界,樂師們奏樂,而水禽們在旁邊跳舞,是不是感到安祥愜意?
大約從商周時代開始,中國各地陸續出現陪葬的習俗,這種古代的生死效樣制度,是根據死者生前的地位、宗族、財產和信仰或者封侯等特殊規定,來確定陪葬的規模和陪葬用品。先秦時期,列國制度雖然各有不同,這種事死如事生的概念還是造就了不少大型地下陪葬群,秦始皇陵也不例外。今天,我們除了看到兵馬俑,還看到其他各種各類的陪葬品,品質與數量都極為可觀,而在文創展概念下,豐富的動畫與模擬情境,更讓您身歷其境的參與了秦始皇的神秘地下殿堂。希望您喜歡今日的參觀,語音導覽到這裡告一個段落,歡迎您繼續欣賞這些精彩的展示,離開前別忘了順便參觀一下紀念品商店,並且歸還語音導覽機。謝謝您的聆聽,並祝健康快樂。

秦始皇陵被獲准開挖的次數並不多,目前樂俑也正在修復,
推測此處兩尊,應該一個擊鼓,一個彈奏弦樂器,
或是一人扶持,一人彈奏大型撥弦樂器,是秦始皇帶到地下的私人樂隊。

__◎百戲俑坑巨人俑新發現 圖板
秦兵馬俑自1974年第一次發現以來,國家文物局僅批准過1986及2009年兩次發掘。第三次發掘百戲俑坑時,在第三過洞出土了20件破損嚴重的百戲俑,分南北兩列面面相對,北面的俑體較肥碩,南面的較瘦小。其中一件無頭陶俑俑體十分高大,經測量後身高約2.2米,其腳掌也相對地比其他陶俑大很多。這件新出土的陶俑據專家推想應當是秦代馬戲團已發現30件百戲俑中的巨人演員。

百戲俑是秦始皇私人的馬戲團,面貌偏向外族,
可能是當時的少數民族,負責雜耍等娛樂給皇帝看。

大百戲俑 照片
延伸: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K9901(1百戲俑坑)

原秦大百戲俑 圖板
百戲俑,是指古代的散樂雜技,它們生動地反映了秦代的娛樂文化活動。此俑上身赤裸,下身著裙,雙臂下垂交於腹部。


秦青銅鼎 圖板
方直耳、子母口,淺雕蟠虺紋圖案。

鼎的大小和重量異於尋常,是目前出土所有青銅鼎中數一數二的,
推測應非禮器,而是雜耍藝人表演舉鼎時所用的特殊重鼎。

__◎百戲俑坑 圖板
百戲是古代對民間各類型表演藝術的泛稱,包含扛鼎、角力、單口相聲等。百戲俑,就是古代的散樂雜技,代表了秦代的宮庭娛樂文化活動。這些人俑打著赤膊,姿勢神態十分活潑。這些娛樂活動興起於春秋戰國時代,盛行於秦漢,是專門為帝王宮庭而設立的。

百戲俑坑 短片/照片
延伸: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K9901(1百戲俑坑)陪葬坑 

原秦大百戲俑 圖板
陶俑的肢體動作表現出古代角抵摔角俳優的場景。

__◎秦始皇互動尋寶遊戲

【各展區文章連結】 You Are Here
千古一帝-帝王史上的第一人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7/blog-post_9.html
帝國雄兵-沉睡千年的兵馬俑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7/blog-post_10.html
秦皇禮車-巧奪天工的銅車馬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7/blog-post_74.html
驪山秦陵-黃土下的神秘地宮 http://usemei.blogspot.tw/2016/07/blog-post_28.html
秦始皇的地下王國 You Are Her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想有所回應嗎? 請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