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資訊]
名稱: 勇者再現:賽德克.巴萊典藏展
地址: 臺北市中正區100襄陽路2號 台灣博物館一樓展廳
電話: (02)2382-2566
票價/拍攝: 10/17前免費,其他時間NT20/可,但禁開閃光
官網: http://www.ntm.gov.tw/tw/exhibition/exhibition_d.aspx?d=99&no=25
相簿: http://album.blog.yam.com/meiphoto&folder=9010978
[小感]
上篇講到了賽德克族的獵首傳統,
現在來講服飾特色。
如果說賽德克族的男人以戰功為傲,
女人就是以紡織為榮,
手上沒有因紡織而起繭,可是不會被祖靈所承認的。
<賽德克男女傳統服飾>
展示品為一組2009年由原住民傳統服飾製作團隊-野桐工坊,
仿造傳統工藝所新製的賽德克族成年男女成套服飾,
展現賽德克族服飾文化的精髓,
亦是當代原住民文化復振運動的一項成果。
紡織這個展櫃最左方所展示的是{賽德克族女子服飾},
模特兒的臉部帶有賽德克族女性特有的黥面紋路,
前額有三條直紋,也有多至五條的,與身份、能力有關。
上半身穿著{女子長袖短衣},
下半身則是{女子長裙},
腰間繫著{女子腰帶},
小腿的部份則是{女子護腿布}。
女子服飾右方的長衣是Mahebo社的文物,
為{男子貝珠無袖長衣},
賽德克族以高超的紡織技術著稱,
除自織麻布外,也利用如貝類等外來交換物資,
而以貝珠、貝片製成的服裝、飾品,
更是一項突出的文化特質。
其中綴滿細小貝珠的貝珠長衣看稱本族最貴重的禮服,
為有顯赫獵首功蹟的勇士才有資格穿著,
且多於重要慶典盛裝時穿著。
對山上的部族來說,貝類是罕見的珍品,
像這樣大樣綴飾在衣物上,
就像是暴發戶把黃金珠寶掛滿身一樣,
都是用來彰顯自己的功蹟、財富和地位。
本件以白麻布為底,夾織紅藍色麻線,周緣以棕麻布收邊,
底下的鏡子可以方便觀察長衣背後的圖樣和裝飾。
兩襟、肩側、下襬、後背,佈滿交換得來的原柱狀小貝珠串飾,
貝珠串平形或垂直的縫綴在衣服上,並排對齊。
浮織紋樣以菱形紋、曲折紋為主,
與族人紋面的圖紋相關。
珠衣的另一項功能是作為交換、賠償的媒介,
具有貨幣的功能。
長衣後方的兩張照片是年代悠久的老照片,
可以看到賽德克族人實穿傳統服飾的樣子。
長衣右方則是{男子胸兜},來自Hogo社,
族中男子出獵、獵首、儀式慶典時,常穿著肚兜。
本件以原色麻線夾織紅毛線,
浮織菱形及線條紋,與紋面圖紋有關,
下端無綴有銅鈴,為有獵首功蹟的勇士才有資格穿著的儀式盛裝。
穿著時外面還會在套上長衣,
銅鈴和貝殼一樣,都是辛苦與外族交易而來,
以此彰顯主人的榮耀。
胸兜右方是{男子無袖長衣},來自Parlon社,
是賽德克族男子的一般常服,紅色則是盛裝時常見的顏色,
電影中莫那魯道也常常全身走紅色打扮風格。
本件在麻緄邊及後背縫合處皆飾有貝珠串,
亦是有獵首功蹟的勇士才有資格穿著的盛裝。
<裝扮殊榮:勇士服飾>
賽德克族一般衣著較為簡單,但具有特殊資格或社會身份的社民,
如有馘首功蹟的勇士,或為表彰其身分地位,
則可以享有某些特殊的服飾,
在獵首成功歸來時,或部落重要慶典儀式時穿戴,
因此勇士服飾就帶有濃厚的象徵與社會成就的意涵。
這些服飾是個人所有的,死後常成為陪葬品,
每一代勇士因此必須獨立書寫屬於自己的英雄傳奇,
傳承武勇的精神。
展櫃右下角兩串珠鍊,是{貝珠腕飾},採自Suk社,
這一對腕飾均由黑色玻璃珠串及貝珠串,
以相同的串法所組成,
珠串兩端各以長條狀貝片或骨片固定。
這種飾品僅限有獵首功蹟的勇士或頭目才有資格佩戴。
不過台博特別在十月份的每週六開課,
教大家製作串珠腕飾DIY,
想要成為勇士或學習賽德克族手飾製作法,
不妨到台博來報名,只需繳納NT50。
展櫃正中間的那件大衣,是{男子長袖長衣},採自Parlon社,
屬於凱旋衣,當勇士獵得敵首歸社時,
由家人事先紡好盛裝,歸社時為其穿上這種盛裝,
並接受社民慶賀犒賞其功蹟。
以兩片白、紅、藍麻線夾織布幅縫接而成,
袖口、袖背、前身及後背中段以下,
均有彩色挑織、浮織紋飾,
紋飾主題以菱形紋及變形曲折紋為主,與紋面圖紋有關。
凱旋衣右方的則是{方布(披肩)},採自Hogo社,
是族中男女平時或盛裝時常用的服飾,
更是莫那魯道身上最常見的配件。
電影中族人聊起莫那魯道時,曾說:
"總覺得他藏在披風裡的手,隨時準備抽出獵刀"。
勇士將他披在長衣之外,或斜披胸前,或後披於背上。
本件以三幅白、黑色夾織麻布幅縫接而成,平織線條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想有所回應嗎? 請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