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資訊]
名稱: 2011台北世界設計大展@松山菸廠
英文: Taipei World Design Expo 2011
展期: 已結束
地點: 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松山菸廠文創園區
官網: http://www.2011designexpo.com.tw/default.aspx
[展館資訊]
位置: 松山菸廠2號倉庫
名稱: 國際工業設計展-進‧化 Trans-evoling
備註: 與展館1併展,不能獨立參觀,入口在展館1出口右方
相簿: http://album.blog.yam.com/meiphoto&folder=9044869
人類的設計歷史其實就是一部智慧與創造的進化史,
我們總在面對現實與問題之時,想方設法提出最佳的解決之道,
並結合著美學與哲學的思維,豐富我們自身。
尤其進入到工業革命之後,設計更是進入了翻天覆地的變動,
深深影響當代與未來的生活趨勢。
國際工業設計展主題為「進‧化」,
以時間軸的進化方式分為三個主要展區,
分別是「經典風格」、「當代觀點」及「未來詮釋」,
探討過去百年來設計與生產技術的演變,
設計思潮的反動與創新,以及設計所呈現的多元樣貌。
[小感]
本展區主要是展示近百年,工業設計上具有特別意義的作品,
很妙的是出入口的拉門是由服務人員躲在門後手動拉,
簡直是節能減碳型的自動門。
展區命名為「進‧化」,進是指文明前進,化則象徵揉合融化。
並將百年來的設計界,畫分成三個子展區-
「經典風格」、「當代觀點」及「未來詮釋」,
每個子展區都有一個簡介看板,
除了說明展區作品風格,還有一個大事年表,
並配上一個年代大事照片集的輪播短片,
像是翻開設計史上的一頁一樣。
經典風格區的佈展風格偏向櫥窗展示,
依年代又細分為<1900-1919爭戰的年代>、
<1920-1939經濟蕭條的年代>、<1940-1959衝突與對立的年代>、
<1960-1979文化復興的年代>、<1980-1999財富與科技的年代>等區。
當代觀點區的展示則偏向齊頭並進的方式,
也就是<2000-2010多元與創意的年代>。
最後的未來詮釋區走多媒體風,
搭配四個螢幕和一個長桌的設計書籍,
讓你看見設計師眼裡的未來。
我們從「經典風格」這一區開始看起。
往入口的左邊走,來到<1900-1919爭戰的年代>,
這個年代的設計仍是"為需求而設計",
外型跟產品用途息息相關,
像是為了強化承載力而設計的【7025號彎木椅】,
設計成中國茶壺外形的【電熱水壺】,
方便伸縮收納的【袖珍型口袋相機】等。
其中最搶眼的莫過於【可口可樂曲線瓶】,
有別於其他飲品直線條的瓶身,
設計出方便手握又流線的曲線瓶造型,
堪稱最成功的包裝設計。
在右邊的則是<1920-1939經濟蕭條的年代>,
這個年代開始進入"為功能而設計",
比起花俏外型,更強調功能取向的實用年代,
作品以直線或圓弧等的簡單線條為主,
像是流線型的【30號吸塵器】、
圓潤的【烤麵包機】和【90046號菸灰缸】等。
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福斯金龜車】了,
這款車是德國在二次大戰期間,
由奧地利的設計師Erwin Komenda
在1938年為福斯汽車所設計的作品。
外型是這個年代特有的圓滑線條,
本次展出的車款是1959年出廠的版本。
比較妙的是,方向盤前方還放了模型車,
形成金龜車裡的金龜車的有趣畫面。
再往裡頭走,進入<1940-1959衝突與對立的年代>,
設計層次提升到"為親人性而設計",
本區展品開始有更專屬、更個性化的作品出現,
像是從美軍運輸車發想而來的【偉士牌GS150】、
將話筒話機合而為一,轉盤隱藏在底座的【圓盤電話】、
堪稱理性主義設計經典的【SK4音響】等。
這區有個作品滿有趣的,那就是
【雲朵椅| 美國/Charles and Ray Eames/1948】
除了外型酷似雲朵,亮眼又優雅外,
還讓使用者可以自由的或坐或臥或躺或蜷,
成為有機設計風格中的代表作品。
繼續往前,來到<1960-1979文化復興的年代>,
作品也跟著開始"為文化而設計"。
有的設計師探討產品的更多可能,
像是將收納空間變身成隨身移動的抽屜的【收納小推車】、
椅身往後延伸做成平台,讓用途更多的【Zocker兒童椅】、
改變空間配置,讓運用空間更多的【迷你奧斯汀】、
將建築結構導入看似脆弱的瓦楞紙的【瓦楞紙椅】等。
有的設計師強調優雅可愛的藝術風格,
像是【打字機Valentino】、【TAC茶杯組】、【桌曆】、【4004黑膠唱盤】、【Algol 11電視機】等。
我最喜歡的則是這個:
【RR126音響| 義大利/Achille Castiglioni+Pier Giacomo Castiglioni/1965】
設計師將按鈕儀表構成了笑臉,存在感十足的表現風格,
兩側可以折疊的喇叭就像兩隻耳朵,
還可以移動滾輪腳架來改變位置。
接著是經典風格區的最後一區<1980-1999財富與科技的年代>,
衣食足,設計開始可以"為愉悅而設計"。
個人化視聽娛樂設備爭相出爐,像是
任天堂經典的【FC遊戲機】和【Game Boy攜帶型遊戲機】、
蘋果電腦研發的【麥金塔個人電腦】、【牛頓PDA】、【iMac G3】
而以趣味為設計要點的作品也不少,
像是把生活變身藝術的【海棉花瓶】、
拿人臉拍蒼蠅的【Dr. Skud人面蒼蠅拍】、
酷似一隻色彩斑斕的大鳥的【桌燈】等。
其中【黑金剛手機】最引起我的注意,
雖然經歷過手機跟磚頭一樣厚重肥大的年代,
但那時的我根本沒可能擁有手機,
所以我還是第一次見識到傳說中的黑金剛。
原來當時手機受限於技術,天線、電路、電池等就是得這麼大,
而且居然只能撐半小時的通話時間。
接下來邁向當代觀點區,也就是<2000-2010多元與創意的年代>,
設計走過了百年,開始"為質感而設計"。
有的設計師致力於環保素材,像是
運用騎車風力的【風力自行車燈】、
用太陽能當自發能源的【地磚燈】、
扭轉塑料聚酯而成的【繩結單椅】、
用扁柏當材料,呼籲保育樹林的【音樂盒】
有的則是融入傳統技藝或懷舊元素,
像是結合了長板凳和棋盤的【手談椅】、
融合了傳統燒製技術的【美濃燒計畫-12杯盤組】、
帶入藺草編織的【藺草燈】、
由竹簡發想而來的【啪啪走】、
將古代食盒搭配當代設計的【方勝食盒】、
以先秦禮器"豆"為造型的【豆盤】
有的則是跳脫既有觀念,像是:
取代腳而用手力發動的【手搖三輪車Handy】、
突破鋼琴固有限制的【手卷鋼琴】、
運用隱藏葉輪機的【無扇葉風扇】、
前衛的使用了碳纖維所製的【碳椅】、
光源透過壓克力管發光的【柱燈】等。
【柱燈】右下方的是【陀螺椅| 英國/Thomas Heatherwick/2010】
這個作品非常妙,外型像一個大陀螺,
卻是貨真價實的椅子。
原來設計師打破了椅子穩定的既有思維,
讓坐的人能在椅子上享受搖晃旋轉的樂趣,
不過偶而玩玩可以,
一直像陀螺轉個不休,誰受得了?
展館的最尾端則是未來詮釋區,
以兩側的播放螢幕收尾,做出「交鋒」的意味。
這裡穩坐著一個燈泡人-【Zzz III| 台灣/林建榮/2007】,
透過玩具機器人重覆而機械性的搖頭晃腦,
呈現兼具遊戲性格和自省意識的男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想有所回應嗎? 請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