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資訊]
名稱: 2010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TAIPEI INT'L FLORA EXPO
展期: 已結束,原展區變更為花博公園
票價: 展期NT300,結束後免費參觀
官網: http://www.taipei-expopark.tw/MP_3.html
相簿: http://album.blog.yam.com/meiphoto&folder=8985937
[小感]
台北這次舉辦花博,聲勢非常浩大,
不只展期橫跨兩個年度,連展區都有四個大區塊,
包括本來是園山足球場的競區、現區、花區和樂區,
本來是北美館的庭區,、本來是古宅的茶區、夢區,
、和本來是大佳河堤公園的水區。
正因為他展區廣、票價貴,
本來對花博興致缺缺,
不過同學很熱情的幫我買了花博門票,
原本是想說有機會的話要一起去參觀,
不過後來時間怎麼樣都兜不攏,
只好就各自前往了。
展區在佈置上很花心思,
彩繪風格上偏向塗鴉,
硬體建築上則取花瓣的外型。
還特地設計了專屬的花博公仔,
都是以花卉為外形下去設計,
分別是小蘭、小球、百兒、
小鬱、小葵、芽比。
當時去參觀時,人潮非常多,
參觀品質很差,也沒那個興致慢慢拍照,
所以大部份照片其實是後來展區改成花博公園後,
才去補拍完成的。
不過公園雖然保有大部分的花博建築和展區佈置,
花卉的養護程度卻差很多,
可以說是花團錦簇和營養不良兩個極端。
園山足球場這區的展區,
花博時規劃成競區、現區、花區和樂區。
競區也就是爭艷館,花博時展覽花卉的主題競賽。
在這邊有增設美食區,
逛了一圈後,我選了大手町,
說是親子丼,丼飯裡卻只有雞肉,沒有雞蛋;
飯菜還沒完全煮熟,菜甚至有洗潔劑的味道;
附的味噌湯和毛豆全是冷的,
大概只有涼豆腐還算可以,
是令我非常失望的料理。
現區包括上海庭園、西安庭園、特展區和流行館,
前三個區以特色庭園的方式展示花卉,
還搭配很有地方特色的造景,
像是上海庭園的小橋流水,
和西安庭園的長城花牆,
流行館則是採用寶特瓶架構成外牆,
裡面展覽的當然也是與環保相關的議題。
花區包括造型花牆區、果樹園區、地景花海、精緻花卉區和名人館。
前四區很大氣,用大量的花堆出氣勢來,
現在要去看的話,可能要等花季或特殊活動,
不然可能會滿失望的。
名人館當時是鄧麗君的主題館,目前尚未重新開放。
樂區包括文化館、真相館和兒童樂園,
文化館展示傳藝美學,真相館放映3D環保議題電影。
走陸橋或地下道來到美術館這個區塊,
花博時規劃有庭區,
包括故事館、美術館、風味館、迎客坊、寰宇庭園和舞蝶館。
故事館和美術館是原本就存在的建築,
也就是台北故事館和台北美術館,
搭配花博展區做外觀佈景和相關展覽。
風味館是以原民文化為主題的購物區,
圍著風味館四周則是寰宇庭園區。
寰宇庭園區在花博展區時由各國觀光局贊助,
以國家特色為佈景,特有花卉為展品,
總共有26個國家,34個展區,各自爭奇鬥艷。
展期結束後,依區域併為東南亞、日本、美洲、歐洲和台灣展區。
東南亞展區當時有印度、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
新加坡、匈牙利、帛琉、香港等區,
現在硬體佈景僅以新加坡為代表,
其他區改栽東南亞特有花卉。
日本展區可分三個區塊,
一塊展示枯山水,
一塊展示庭院風格,
一塊展示特有花卉。
歐洲展區當時有希臘、荷蘭、西班牙等,
現在保留英國區和荷蘭區的造景。
台灣展區則以"茶"和"竹"為表現主題,
將展區分為:茗響茶園、蘊育蘭艇-茶樹區、
甬道-竹編隧道區、
天幕-竹編建築,以穀倉為形,仰望天空、
光影小水滴-水池裝置藝術
展館舞蝶館仿蝶蛹造型,是兼顧採光通風的半開放式舞台,
花博期間做為表演場地之用。
穿過花之隧道(光影森活)後,來到的是夢區和花區,
夢區包括養生館、怡情園、迷宮花園、花夢廣場、
林下花圃花海區、夢想館、夢想庭園、未來館、天使生活館;
花區包括台灣美食區、閩式庭園、花茶殿等。
這一大區的展館最多,也最搶手,
多數在花博結束後仍在舉辦活動,對外開放。
花茶殿是本來就有的建築,也就是林安泰古厝。
穿過花之隧道(綠築曉徑)後,來到的是水區,
包括移動森林、佳佳廣場、花圃競賽區、台灣文化植物區、
蔬果饗宴區、生態劇場、親子休憩區、兒童探索區、
大地花海和行動巨蛋。
當時主要的活動是定時的大遊行,
和行動巨蛋內的表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想有所回應嗎? 請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