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blog

留言版

2009年8月28日

[展覽] 微笑彩俑

[展覽資訊]
名稱: 微笑彩俑 漢景帝的地下王國特展
The Smiling Kingdom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of Han Yang Ling
地址: 台北市南海路49號歷史博物館
類型: 歷史文物
展期:  2009/06/27~9/27
時間: 10點~18點
票價: NT250 拍攝: 不可
導覽: 免費定導-11點、15點;手冊-NT150
租借-NT99(需證件);多媒體導覽碟-NT299
網址: http://www.smilekingdom.tw/ 01特展
[小感]
這次的參觀算是一連串烏龍所造成的奇妙邂逅,
彩俑這個展覽我知道很久了,
但是因為展品不開放拍照,票價也偏高,
再加上造型並不如秦皇陵那樣威武,
本來並不打算去。
但誰讓我忘了帶相機出門呢,
只好改變行程去反正也拍不了照的地方,
比較甘心情願些。

這次去史博,是搭捷運到小南門站後,
沿著博愛路往植物園的方向走,
直接穿越植物園,出南海學園後隔壁就是史博館了。
植物園正值荷花花季,
我是曉得荷花會盛開,
但他們的生命力旺盛到出乎我想像的好幾倍,
冬季時空盪的荷池,
盛夏時竟然搖身一變為荷花叢林,
如果從水平面開始量高度的話,
絕對有超過我的半身高,
古人說數大便是美,
但是老實說我看了有點反而有點怕怕啊,
也旺盛得太恐怖了吧。

02蓮葉何田田 03蓮葉間

講回主題,這次的展覽主題是以景帝陵墓區-漢陽陵為主,
除了各式陶俑,也展出建築模型、建築器具、生活器品等,
搭配上出土時的實景照片、陵區分佈、相關史料以及出土影片。
在佈置上來講比米勒展要用心多了,
除了仿製出土時的模式展覽,
器具類的零件也會搭配實物模型與完整的圖文說明,
讓你清楚知道這部份是器具的哪個部份,
實際作用是什麼,還滿有意思的,
很能具體想像古人使用這器具時的樣貌。

因為展區內不許拍照,請容許我在介紹展品時,
以會場內提供的文宣DM上的照片,與紀念品上的圖紋,
來代替實品,以展場內的說明定義來說的話,
大概也算是一種明器吧。(笑)
(貼心說明:明器是指給死者所用,只有象徵意義,
尺寸其實比原物小上好幾個size的器具。)

如果你對展覽有興趣,預算也充足的話,
滿建議買導覽手冊的,這樣就不必花錢租借語音導覽了,
而且還多了很多語音導覽上沒說到的故事,
我是覺得滿值得。

先介紹重頭戲-陶俑,
展覽的陶俑分成人俑和動物俑,姿態表情各異,
動作細節也滿寫實立體的,足以想見漢代陶俑藝術的精采。
光是人俑的部份就有好幾種,大體分為著衣式和塑衣式。
著衣式是指人俑就像芭比娃娃,身體和軀幹組裝好後,
才把衣服、配件穿上去,製作上較為費工,
未經皇帝允許不得以此模式製俑;
塑衣式則是一體成型,相對而言較為省事,
規格上就比較一般。
著衣式的製作方式極其繁複,
要先篩泥淘出最純淨的陶泥,
光是大型模具就分四大段-頭、身、腿、足,前後兩片再合模,
壓模完還要另外把鼻、耳、生殖器等組裝上去,
連七竅孔洞都會挖出,極其講究寫實,
為了不讓人俑太呆板,表情還要再加細工讓它變化。
在成型燒焙後,再施以彩繪,重複烘焙讓色彩牢附俑體之上。
功夫還不只如此,手臂還是另外以木頭製成,附有活動式關節,
(可動figure的祖先?)
衣飾則依其身分而分別穿上絲綢、皮甲、帽冠、武器、盾牌等,
不過諷刺的是,費了這麼大的工夫,
卻因為這些另外組裝上的東西不堪時代折磨,
早已腐朽成泥,以至於出土的時候一度被誤以為是裸體俑,
反而是一體成型的塑依型彩俑得以保留原貌。

從這些俑上,可以觀察出當時的兵制、服裝、髮型、
和秦代兵馬俑有明顯不同。
以下參考導覽手冊上的比較表,大家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分別:

 

秦兵馬俑

漢陽陵俑

高度

180cm以上

60cm(真人的1/3)

作法

塑衣式

著衣式、塑衣式

外觀

軍容整齊

裸體、無臂(因不堪腐朽)

軍陣

步兵、車兵

步兵、騎兵

性別

男、女、宦官

表情

莊嚴威武

表情各異,大多帶笑

姿態

直立或跪姿

多樣,有行進中、騎馬姿

色彩

彩繪,出土即剝落

隱約可見原色

人物俑  
04著衣式武士俑 鎧甲武士俑
他的出土讓考古人發現,原來那群裸身無臂的陶人們,並不是真的裸身,只是身上的衣飾配件腐朽而已。
從武士身上依稀可見額上的陌額(髮帶)和身上皮甲的痕跡,也可以清楚分辨俑上的皮革鎧甲,是經疊壓製作而成。
05塑衣式彩繪跽坐拱手女俑 塑衣式彩繪跽坐拱手女俑
鎮展之寶,有漢俑林志玲的暱稱。
可以觀察當時髮型、深衣、姿態與女子禮節。
06舞樂俑 舞樂俑
除了證明漢俑姿態比秦俑多樣,也可觀察出漢景時代歌舞昇平的一面,即使陵墓都不忘把娛樂享受複製到地下王國之中。
動物俑  
clip_image002 除了牛馬羊豬狗雞等六畜外,
還細分出不同種類與性別,
這麼龐大的動物群
不但代表著死後食材不虞匱乏,也彰顯著富裕財勢。
造型圓渾樸拙,活動的部分如尾巴、雞腳、角、鬃毛等都另用木製關節拼上,今已腐化無蹤。
建築模型  
17胡人頭陶倉 陶倉(胡人頭)
象徵死後糧食不虞匱乏,這些模型都按原比例縮小,是明器之一,底下三隻獸足將糧倉抬高,
可避免糧食受潮而腐化,也象徵威嚇捍衛之意。
原本像這樣圓形的糧倉,更確切的名詞是囷,頂部成傘狀倉體為桶狀,瓦稜式蓋頂,筒上有弦紋,倉底小口上插有胡人頭,真好奇把人頭弄在那裡做啥。
20陽陵涇鄉 瓦當-陽陵涇鄉
瓦當是連接在半筒瓦或瓦頭,
用以保護屋簷不受潮,
漢後裝飾瓦當之風尤盛,
多有文字或雲紋,
文字多是祈願,如千秋萬歲;
雲紋則象徵漢初的神仙思想。
陽陵涇鄉的字樣則是讓考古人有了陵墓屬於漢陽陵的確切證據。
生活器具  
19銅鐎斗 銅鐎斗
溫酒用具,展場的器具類多為銅製品,相較於商朝銅器,少有文飾而更偏厚實耐用。
鐎斗三足而有柄,分為方柄和龍首柄,這件作品的龍首形象生動,展現了漢代銅藝的水平。
18灶 陶灶
照原尺寸縮小的明器,台面清楚可見食材痕紋,是漢陵常見的生活器具模型之一。其他還有井、倉、食器等,兼顧實用意義與美學技巧。

除了這些展品,
也展出銅斗、銅累等,
可以用來觀察當時的度量衡制度,
以及士兵俑們身旁散置的銅錢們,
想必是象徵隨身的軍餉,
用以觀察當時的錢幣制度。
當時貨幣都以重量命名,目前發現半兩、五銖,
五銖其實是漢武帝才發行的貨幣,
之所以漢景帝的陵墓中竟然會出現"未來貨幣",
是因為皇陵包含貴族陪葬陵,
採"預約制",等到真的可以"入住",
早就已經過了漢景時期,會到漢武之後也是稀鬆平常。

甚至還發現目前最早的圍棋盤,
和極盡雕刻紋飾之美的銅鏡,
代表四靈思想的青龍紋空心磚.....
每樣文物都是時代縮影,
都有其獨特的趣味性,
對歷史文物有興趣的話,
建議可以去參觀一下。
展場內空調溫度極低,
參展時記得帶件外套。

1 則留言:

  1. 嗯~有點想去看看.不過票價...讓我卻步,還好你介紹的頗詳細的

    回覆刪除

看完文章想有所回應嗎? 請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