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blog

留言版

2018年1月19日

[散] 為什麼你不該錯過艋舺青山王遶境

_■散步行程簡介
名稱:為什麼你不該錯過艋舺青山王遶境
時間: 2017/12/01 19~21點
地點:萬華區和平西路3段53-2號3樓 樂生活學苑
導覽費/導覽老師: 0(因另有參加夜訪導覽)/張靖委
活動網址:https://www.taipei-walkingtour.tw/t-tours239
相關文章:轟動百年才是真流行—艋舺迎青山王
相簿:https://photos.app.goo.gl/7OGbNe1VHSWEnbdf1
延伸資料: 保庇NOW艋舺青山王祭專題

_■前言
艋舺迎青山王,俗稱艋舺大拜拜,近幾年受日本祭典影響,又稱青山王祭。
每年農曆十月十五日,青山王神龕自廟內請出,十月十六日至各地請神。
這天也是三官大帝中的水官大帝生日,對漢人信仰是很重要的祭儀日子,用以謝平安。
正月十五日則是天官大帝生日,用以祈福;七月十五日為地官大帝生日,用以解厄。


_■講師介紹
雖非家族淵源,也非陣頭子弟,但因身為台灣意識萌芽的七年級生,
對廟會迷幻信力著迷,才進入這個世界。

_■青山王祭陣列順序

_■六大主題

__◆認識艋舺最大尾-主神
照片中為廟會陣列中常見的執事牌,這是種仿帝王出巡的儀仗排場所製的長方形木牌,
肅靜迴避是要求民眾不要喧鬧,不要冒犯聖駕;
大宋名臣、靈安尊王則與青山王故事相關,下文將介紹。

*青山王何人
參加廟會最先該知道的就是為哪個神明作的,從青山宮對聯可一窺青山王源由。
青山宮中門
照片中的中門以紅簽屏擋住,是因為傳統上廟宇中門屬於神道,
為避免人行而用簽屏當柵欄擋住,也有些廟宇直接不開中門。
守門的可不是一般的石獅,而是來自神社的狛犬,
國民政府來台後,日治時代神社建築或拆除或改建,許多廟宇於是直接取用狛犬當石獅。
另外,大殿的天公爐造型也頗似神社石燈籠,可能也是取用於拆除後的神社構件。
若對青山宮建築與其他祀神感興趣,請移駕我的 舊照片網路相簿

中門兩側刻有對聯:靈跡著青山,助宋靖分氛,榮膺鳳詔;安民傳白水,遇雀應讖,異顯蝌文。
除了以靈安為藏頭外,也點出青山宮主神青山王的傳說源由。
青山王一說是三國吳將張滾,另有一說是五代十國「閩國」將軍張悃,青山宮支持後者說法。
張悃奉命鎮守惠安,根據惠安縣志紀載,張悃因生前治績斐然,
死後惠安鄉民將其棺祀在衙門護龍,周圍再以磚牆掩住。
此後至惠安上任的縣令都需至張悃棺前致意,北宋崔知節考中進士,被分發到惠安上任,
崔本不願迷信,但鄉民不停勸他去祭拜張悃以求地方平安,民意難卻下前往祭拜,
墓碑此時卻突然傾倒,背後有詩「太平興國間,古縣本惠安;今逢崔知節,送我上青山。
心想可能是張悃想遷至青山,於是將墓移往惠安青山山下,
建青山宮以供奉,從此張悃被稱青山王

在南宋時金兵南攻,在山陵上站有千軍萬馬,手持"青山王張"的旗幟,金兵因而嚇退,
朝廷認為此為青山王之功,加封靈安尊王。
南宋是最愛加封神明的朝代,歷來神明幾乎都受過皇帝加封,封號越長越尊貴,
其中封號最長的是媽祖(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垂慈篤祜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道流衍慶靖洋錫祉恩周德溥衛漕保泰振武綏疆天后之神),
這樣的作法除了彰顯帝王地位,也可拉攏地方勢力,地方也希望自家神明能獲政權認可,
可以說是互取其利,各取所需,
即使現在的政治人物也會利用參拜廟宇或贈匾給廟方來拉攏民意。

*鬼神治之
鬼神治之的觀念-舉頭三尺有神明,最早可見於東漢太平經冥報思想。
至東晉葛洪開始有系統整理道教思想,
《抱朴子》寫及「天地有司過之神,隨人所犯輕重,以奪其算。」
認為天地間有神明專管紀錄凡人功過,如灶君,送糖果望灶君述旨時不道長短。
而三屍蟲平常居於人體內,每逢庚申日便趁人睡眠時升天報告此人惡行,
因此傳統會在庚申日不眠。

黃暉《論衡校釋》:鬼神治陰,王者治陽。
意指凡人看不見的諸事歸鬼神管,君王則統治活人的世界。
若人意圖掩蓋自己惡行,縱使別人無法發覺,人界管不了,鬼神也會來管你。
青山宮與部分艋舺廟宇會在天公爐上刻個心字,即表需誠心、問心無愧。

*現實司法體制的投射
正殿祀有多尊青山王,俗稱老祖、二祖、三祖,以職務或神像的先來後到次序畫分。
照片中最小的即歷史最悠久的老祖,二祖最大,本次遶境出場者,
有次青山宮遭祝融,便改由三祖出場。

照片上方有靈安尊王公文案桌,放有筆架、印章、火籤筒,是台灣司法神特色,
一方面是將人間司法投射到神鬼界,一方面將無法以人間律法裁罰者寄託到神靈身上。

古代告官規定嚴苛,清律規定女性不可告官,需找代理人,15-80歲男性才可告官。
告官者需由特定代書代寫狀紙,500文,當時一石米約兩百文錢,絕了貧寒家庭的告官路。
且只有廳治才能受狀,舉例來說,清領時期艋舺居民若告官,
因當時艋舺隸屬淡水廳,廳治在今新竹市,就必須遠赴新竹告狀。
當時淡水廳統管大甲溪以北至基隆一帶,
道光年間因此規定淡水同知半年待新竹,半年在公所(今青山宮附近)辦公,
建時代的官制可說官官相護,層層扣油水,官員以和解為目的,
一般百姓無處申冤,也無力與司法周旋,便將討回公道的希望寄託到司法神身上。

司法神通常仿現實政制的府縣廳配置,設各部會協助處理各項事物,各部會長官統稱司爺,
每座廟所設司爺數目不定,如鳳山城隍廟就配置了二十四司
細分到有專長瘟疫的瘟疫司、專掌金融的庫官司、專掌健康的保健司等。

台北青山宮規模較小,僅設八司,仿城隍配置,
陰陽司臉孔半黑半白,代表治陰轄陽,相當於縣官左右手刑名師爺,
地方官員以科舉取士,只懂經意而不諳法規,因此需私聘非體制的刑名師爺為他量罪判刑。

古代告官通常由刑名師爺審查,擬罪後呈交縣官作最後裁決,
但因縣官通常只通經文不諳法刑,因此形同刑名師爺說了算,
因此青山宮還在後殿供奉一組縮小版的陰陽公及其部屬,
案首後為陰陽公,左右為文武判,兩側為持刑具的皂吏和枷鎖將軍,
可以看出陣列模仿官署過堂的樣子,所以擺在形同二堂或後堂的後殿,而非大殿。
取材自網路圖片

福德司相當於錢榖師爺,協助官員釐清稅務財賦。
速報司為亡靈報到處,台灣民間相信人死後會由土地公領魂向速報司報到,
然後至各殿考察此人生前善惡得失,若善行多於惡行,過第一殿後轉送天堂,
否則繼續前往下一殿,直至投胎,此信仰在宋代成形。
延伸閱讀:十殿閻羅怎麼這麼威

枷將軍、鎖將軍,枷鎖原為刑具,清朝明定大小、重量與刑期,
如賭博需枷兩個月,一方面剝奪自由,一方面示眾警世。
鎖則用以限制嫌犯動作,方便逮捕。

在司法神信仰中變成抓捕犯人的神明,青山宮更由此衍伸成艋舺青山宮八將團,
出巡時枷將軍和鎖將軍各自化身為四,即為八將,手持鐐銬抓押亡魂。
石堵刻有「女給一同」為早期艋舺茶室文化的象徵,
酒家女服務生希望藉由對神明的奉獻帶來來世的幸福。


後殿祀有青山王夫人,大者為張悃在世時的妻子顯應妃,小者為成神後所迎娶的慶安妃,
傳說惠安有一女子至青山宮參拜時,脫口說願嫁青山王,
後來出嫁給其他人時,花轎半途不知所蹤,
最後在青山宮找到,因此鄉民認定女子已嫁青山王為妻。

類似的女子嫁神的傳說,在屏東麟洛也曾發生,
有一女子至河邊洗衣,遇三山國王出巡隊伍,對三山國王頗感心動,
此時河上飄來錦盒,內有玉鐲,女子喜而取之戴上,返家後猝逝,
亦被傳為嫁給九如三山國王,至今每年大年初二,
三山國王廟仍會三山國王帶著夫人回麟洛娘家。

從廟宇空間配置對照台灣縣志縣署圖,不難看出其對應關係,
兩側護龍吏戶禮兵刑工,對應大殿司爺,正中間則對應大殿,
後殿對應內署,即夫人居所,監獄捕衙對應枷鎖將軍。
#延伸閱讀: 艋舺人精神地標-青山宮
取自網路圖片

*有事能動搖艋舺-廟會
簡報下方照片為目前所知最久遠的青山宮遶境歷史照片,雖拍到青山王神轎,
但其實是北港媽祖遶境隊列之一,背景則是大正九年改建前的龍山寺,
當時北港朝天宮為台灣最大廟宇,各地流行延請朝天宮媽祖來繞境,艋舺也不例外。

范謝將軍,源自軒社北管文化,廟會原本只用北管音樂來增加氣氛,
後為增加氣勢和引人注目加入大尊神將,照片為準備出巡前的神將被請出神龕,
照片為鳳音社神將,陰陽公、文判官、武判官等,義音社、義安社神將則以范謝將軍為主。

風雨免朝,神格高的神明出巡時,原本地方諸神均需來朝拜祝賀,包括風神雨神在內,
為免影響遶境,廟方會高掛此牌表示免除風神、雨神來朝,
青山宮掛出此牌就表示青山王神格高於風神、雨神。

路關牌-主要用以張貼神明進香或出巡路線的木牌,形制、裝飾和內容各異,
以青山宮為例,兩天暗訪和正日遶境就各有不同路關牌。
今年青山王祭並搭配專屬APP,可線上追蹤靈安尊王神轎的所在地。

暗訪路關牌在虎形木牌上寫有「昇座大吉,闔艋平安」,
意指青山王升堂執行抓捕綏靖的任務,闔艋平安則表示青山王職權可包管艋舺全境,
通常神明職權只負責本地轄區,只有神格較高的神可以包管全境事物,
以艋舺而言,闔艋神明共有四名:
青山宮青山王、龍山寺觀音佛祖、清水巖清水祖師、天后宮媽祖。

八將與白鶴童子,照片中為喊班儀式,青山王出巡時,
青山八將團會由仙鶴童子帶路,到青山宮神桌前進行喊班,
白鶴童子作為引路之用,臉上畫有翅膀,身後白衣男子負責喊台詞,請青山王升堂辦案,
兩側為八將,紅臉為枷將軍的四個化身,綠臉為鎖將軍的四個化身,
頭上插香代表化身為神,畫臉則可免被亡魂記仇,喊班時負責應和。
喊班三次後隊伍才會正式出發,不過青山宮內喊班時必須跪下,若想取鏡,
建議到同以靈安尊王為主神的鴻福宮壇前來等候,不過喊班台詞稍有不同。

放告牌,源自民間對帝王陣列的複製與延續,原指官府受理報案時的公告,
大清律令明定每月逢三逢八為放告日,可告官,稱為期呈,
即每月3、13日、23日、8日、18日、28日,允許民眾自由上告,
由代書寫完狀紙後,在放告日呈交門房,
並繳交期呈費和給皂吏的"服務費",期呈費相對低廉。
古代官員收入有二:一為俸祿一為養廉銀,
但其實加起來仍不足以養家,因此許多清代官員都會有私下的灰色收入,
像告官手續費、周旋費就是其一。

若臨時想告官,則稱為傳呈,手續費為期呈的兩倍;
若是無力付費,可選擇縣官出巡時攔轎告狀,稱為輿呈,但可能觸犯驚駕罪。
淡新檔案就蒐羅不少縣官在路上所收的輿呈狀紙,
廟會時有些信眾仿效這樣的作法,在神明出巡路線上跪等向神明「輿呈」,
照片中的信眾就是其一,攝於鹿港夜訪,此戶人家苦於健康狀況頻傳問題,
醫藥罔效,認為可能是是被鬼神所害,因此準備在神明駕前告狀,
希望神明能驅走惡靈,還給家人健康平安。
.

王爺信仰仿此作法,在出巡時擺出放告牌,照片為東港迎王廟會所持的放告牌,
但其實徒具形式,因為廟方唯恐真有人趁機上告,放告牌時間很短也不會公告。
放告前方則是清道陣列,也是仿官員儀仗,為神明清理道路、掃除不淨。

神明神通廣大,仍需要定期遶境的原因,
不只可震懾鬼神,也可收受申冤,對困於交通無法前往祭祀的民眾也較方便。
唐韋斯謙詩句顯現御史出巡需要能震懾官吏,影射到神明世界也是如此。

乾隆元年單德謨奉命巡視台灣圖卷》,簡稱《單德謨巡視台灣圖卷》,
繪製乾隆帝派遣欽差巡查御史單德謨來台視察的場景,長卷式,
前半為海上船景,後半為台灣陸景,現藏於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
其中台灣陸景的部分展現御史儀仗,正可與廟會儀仗完美呼應。


圖卷的局部截自國寶檔案短片內容,此部分繪有跑在前面的赤膊平埔族,
騎著牛(台灣不產馬)的低階官員,和扛著官員家當的兩個平埔族青年。
清朝時將善跑的平埔族收編官方,專門負責替縣官跑腿送公文,
台南飛番墓的程天與父子就因為跑得如飛鳥般快,而被乾隆招見,
在見君時因跑贏馬匹而受賜可朝見天子三次,碑上因此刻有「父子面君三次」作為紀念。
牛前小跑的平埔族負責通報官員的駕臨,對應到廟會陣列,就是報馬仔的職位。

代官帽有冬夏之分,乘在牛上的官員頭上小帽屬於暖帽,因此可判斷畫中季節為冬季,
清代官服則有品制之分,由官服胸前補子紋飾可判斷品階,
文官繡飛禽武官繡走獸,共有九品,每品又有正副之分,依位階各有不同代表動物,
這位官員則並未繡有任何補子,應為當地低階官員,對應到廟會陣列即土地公。

截自國寶檔案短片內容,此部分繪有御史駕前的儀仗,
對應到廟會陣列就是開路鼓、五方旗、執事牌等,
大清會典內針對儀仗有詳細圖例與規定,依職位各有不同響聲,
一般為三下,縣官七下,府官九下,巡撫十一下,以顯官威並讓民眾退避,
廟會沿用這樣的規制,依神格來決定哨角和鑼鼓的聲響數。

截自國寶檔案短片內容,此部分繪有單德謨官轎,
官轎前方有人持香爐淨道,官轎兩旁則有人持涼傘替官員遮陽,
分別對應青山王遶境的靈安尊王神轎、香擔和華蓋。
為了增添神像靈動感和生命力,使其仿如真人,青山王出巡時的神像不是木雕硬身神像,
而用可動式軟身神像,四肢和軀體分開雕刻,使其手腳可活動,便於與信眾互動,
也可如真人般打扮著裝,換下後的舊衣和配件被視為有神力護佑,
在無神像時可充當神明本身。

青山王出巡也寄託了人民艋舺安境的希望,照片為台南縣城隍神轎出巡,
途中仿如有自己的生命往某處衝,往地下壓表示在收鬼,兩側神將高舉鐐銬象徵抓捕。

海捕文書,淡新檔案蒐集許多官方文書,其中這封屬於追緝公文,
右方為刑名師爺擬好的公文,縣令姓方,張和則是負責前往抓捕犯人的衙役,
四行日期分別為公文制成日與轉呈各級的日期,衙役到當地後需協同地保抓捕,
縣官則會在抓捕文件上批示"行",表示立刻執行。
對應到青山王夜訪的話,海捕文書相當於神將手持的虎頭牌,
地保為最熟悉當地里民的人,相當於陣列中的土地公,
縣官批示則演化成火籤,比較正式的還會在火籤上寫"行",表示執行。

火籤與火牌,古代驛站制度的延續,火籤上為嫌犯名字,形同搜索拘捕票,
火牌則可供衙役在驛站驗證身分用,出示火牌可換食宿。
不過實際上台灣並未實施過此類,所以神將夜巡手持的火牌徒具其形。

將腳,原指替官吏跑腿的人,在青山王祭中通常指向青山王還願的信徒,
他們因受神明恩惠,報名成為八將將腳,擔任將腳需畫臉、穿草鞋,負責沿路發放鹹光餅。

青山王在艋舺立足要從咸豐三年說起,咸豐三年艋舺發生頂下郊拼
三邑人與同安人發生大規模衝突,同安人地盤為八甲庄一帶,今剝皮寮附近,
三邑人向清水巖借道,奇襲同安人,同安人不敵而退居今大稻埕一帶,
霞海城隍廟祭祀的義勇公即是此次戰役的同安犧牲者。
三邑人以龍山寺為本營,每年普渡祭拜樹蘭花腳
即感懷當時此役將血衣埋於樹蘭花樹下的三邑犧牲者。
此戰雖由三邑人取得勝利,但死傷慘重,造成隔年瘟疫的大爆發。

瘟疫在當時是會快速傳染並致死的不治之症,被視為天譴之兆,
人心惶惶之下,轉求宗教信仰的力量,
於是艋舺當時祖籍惠安的移民們請出惠安保護神「靈安尊王」,
迎神時由艋舺水門上岸,沿西園路走到貴陽街,古稱番薯市街,
相傳此時神轎停滯不前,請示後靈安尊王表示要坐鎮在此,
以鎮壓古井下導致瘟疫的蟾蜍精,出巡時老祖留在廟內,就是為鎮壓蟾蜍精。
原本只是惠安地方神明的青山王,因此成了足以護佑全艋舺的大神。

鼠疫的歷史見證-平安寶塔,日治時期日本人統治台灣後發現,
在台日本人病死的比戰死的多非常多,一是水土不服,一是台灣衛生習慣和環境太差,
日治時期北台灣更爆發黑死病,因此喪命者無數,日本人因此稱台灣為「鬼界之島」。


雖然日本統治者很理智的想從改善台灣醫療環境與地下水設施,來抑制瘟疫蔓延,
但當時台灣人將黑死病視為惡靈作祟,因此興建許多平安寶塔鎮壓鼠疫,
不過隨著瘟疫平息與道路拓寬,今台北市僅存這座平安寶塔(今艋舺祖師廟附近),
是老台北害怕鼠疫再現的一種遺跡和象徵。

青山宮重修記略,2003年萬華爆發SARS大流行,連前線護理人員都倒下,
艋舺人想起神威顯赫的青山王,當年因此破例在非靈安尊王生日時遶境,
終點則在河濱公園燒王船以求送走瘟疫,而SARS疫情也果然在隨後得到控制,
時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還特地就此事贈碑給青山宮,也就是重修記略碑。

信眾帶枷贖罪,信眾若自認犯有罪孽,會向廟方登記要贖罪,隨在出巡隊伍中帶枷而行,
照片中的婦女雖因腿腳不便,搭乘人力車隨行,但頸上仍規矩的掛上紙枷。

以新竹都城隍廟為例,向廟方登記後,
信眾會領到一付枷鎖,走在枷鎖將軍與陰陽公神像之間,
儀式結束後焚燒紙枷鎖表示罪刑已消,陰陽公則留置當地土地公廟,
象徵刑名師爺到當地接受告狀的過程。
各地贖罪方式不同,甚至有一人替全家戴多付枷鎖,或枷鎖自寫重量數來贖重罪的習俗。

*有人比頭家更大-組織

正日路關牌,較為簡單,只寫有路線和今年廟會組織成員,也就是主要贊助者們。


上為頭家轎的歷史照片,所謂頭家轎是指在廟會贊助者(頭家)們的子孫輩所乘的轎子,
這也是信眾願意出資贊助廟會的原因之一,可趁機讓家中子孫出出風頭。
以青山王祭為例,想當頭家者都需繳交兩萬元以取得資格,沒有名額限制,
若非艋舺當地人也想擔任頭家,除繳費外,還須在艋舺境內搭壇,方便神明遶境路線規劃,
之所以出資擔任頭家,一方面是獨具身分的高貴感,
一方面可炫耀自家孩子,一方面還可得到神明特別繞境與眷顧。

農曆十月二十三日青山王生日當天晚上十點,
去年爐主會擲爻請示神明今年廟會組織的各級負責人。

若此時頭家沒有向廟方表示放棄競逐爐主資格,則最終若取得爐主,就需再付二十萬,
還不含後續陣頭、搭壇等花費,雖然所費不貲,但每年都競爭激烈,
因為這是展現身分地位的最佳時機,彰顯自己不但口袋很深,人脈也很廣,
競逐爐主也是移居艋舺的外來者融入艋舺的捷徑,
且艋舺以商業起家,認為進益都來自於神佑,於是不吝贊助神明活動來獲得往後的庇佑。

*走進艋舺的角頭

簡報中的照片為靈安尊王神轎,可以看到轎後的燈上寫有「闔境平安」。
境,漢人慣用的空間單位,澎湖則以甲為單位,類似台北行政區之類的概念,
清領時期原本應負責管理地方治安的軍隊戰力不足、軍律鬆散,
因此各境開始以廟宇為中心,組織地方賢達鄉壯巡邏保衛地方,
依據保護區域不同而畫分出不同「角頭」,稱為「角頭廟」。
角頭因此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原本是捍衛地方,卻難免與政權或黑金染上邊。

台南八吉境公約,清領時期台南當地治安由三郊接手,
即當地商業公會,碼頭淤積後郊商自顧不暇,
治安工作由地方社群與經濟核心-廟宇接手,因此公約簽核者都為廟宇管理階層。

各境各角頭內的信眾與居民需按月繳交丁口費給所屬廟宇,
以下圖為例,台南東嶽殿就隸屬八福境。

家宅平安,台灣傳統上非常重視建築物的落成,
下圖便記載廣福宮動土平基乃至上樑安門的良時吉日。


米龍,家宅落成後的儀式之一,象徵此處龍氣在此結穴,可保家業昌盛,
充當龍身的米可為平安米食用,左方寫著送走白虎象徵凶煞之氣已除。
充當龍頭的碗埋在家宅正後方,下圖則是為擋路煞而在牆面放置避邪物。

五營神將,仿帝制時期的地方防衛駐軍,分別為東、西、南、北、中營來鎮守地方,
照片中的乩童立五營黑旗表示此處以內為神明保護地。

淡水則是在五處化紙錢以饗鎮守當地的五營兵馬,照片中顯示在淡水河邊化錢,
表示淡水河岸的這邊屬於神明轄區,對岸的八里則不歸此處神明管。

霞海城隍則在五間土地公廟祭拜紙糊五營小廟,
用來象徵駐守該地的軍隊,城隍夜訪時便可甕中捉鱉。

艋舺行政區演變,從康熙時期、日治時期、臺北大稻埕艋舺平面圖,
觀察地形、街道與古城牆的變化,
台灣府汛塘圖中的和尚洲以關渡宮和尚渡淡水河收租而得名,今蘆洲。
取自網路圖片
日治時期艋舺不包含今南萬華一帶,今南萬華屬加蚋仔一帶,
青山王是闔艋神明中唯一的司法神,因此暗訪第一天走南萬華,
第二天走西門町,正日則闔境巡視。
暗訪第一天以崛江一帶為主,穿梭巷弄間特別有趣,
此處移民早期以從商為生,相信神明帶來他們的進益,會將所得回饋神明,
並透過積極參與神明活動來融入艋舺。
第二天改走西門町,清領時期為墳地,日治時期填河造路形成新市鎮,
對靈安尊王的信仰相對不那麼熱烈虔誠,廟會氣氛也就沒那麼濃烈。
1935年大台北鳥瞰圖局部,取自網路圖片


昭和三年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取自網路圖片

1897年「臺北大稻埕艋舺平面圖」 ,原在龍山寺附近的媽祖宮因市街改正被拆除,
先被併到龍山寺,戰後搬到西門町,今台北天后宮。
取自網路圖片
上為艋舺隘門古今對照,拍攝所站處為艋舺境內,往外望就是城門外。
象徵神明往內照管艋舺,境外則不歸此地神明管。

*艋舺人最輸不起-拼陣

簡報中的照片為香條,通常以長條黃紙手寫繞境訊息,
直貼-隊伍停駐處,斜貼-隊伍行經處,X形貼-象徵起點與終點,如青山宮。
#延伸: 看到這個你就知道有熱鬧可以看了

香條上方寫有淡水祖師、觀音佛祖、天上聖母,即之前提過的闔艋神明,
列位尊神則是把其他神明並在一起寫。
中間是繞境日期,左邊是給陣頭看的集合時間,
右邊寫著「諸位善信喜助鼓樂詩意馬匹等」,則是暗示信眾快來捐獻助陣。

鼓樂,指北管音樂;詩意,指藝閣。
照片中的七仙女立於車上,藝閣由廠商贊助,以達宣傳廣告效果。

原本以霞海迎城隍時的陣容最大,但因商業型態改變而沒落,
但北港至今仍會舉辦大規模藝閣比賽以迎媽祖。

馬匹,指馬陣吹,北管樂手騎在馬上表演,
因馬匹在喧嘩中難以控制,現在多以車仔吹來取代。

西皮與福祿的音樂戰爭,全世界因樂派樂器不同而爭執乃至械鬥的,台灣為獨例。
北管軒社分兩派,一派信仰西秦王爺,稱為西皮派;一派信仰田都元帥,稱為福祿派;
兩派因演奏樂器不同而彼此不合,戰爭起於宜蘭,基隆最慘烈。
基隆至今仍以旭川河為界,田寮港一側只能學西皮派,另一側只能學福祿派,
因此繞境時在田寮港一側會以西皮派的得意堂為首,
過河後得意堂停步改讓福祿派的聚樂社帶頭,蔚為一奇。

福祿派主神為西秦王爺,即唐明皇;西皮派信奉田都元帥,
田都元帥臉上畫有螃蟹蟹腳,與神明典故有關,在此以《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輔以說明。
搜神大全畫蒐羅明朝諸神畫像與源由,相傳田都元帥為棄嬰,
因有螃蟹吐沫餵養才得以存活,因此神像或在額頭繪製螃蟹,或在嘴角畫蟹腳。

文中末段提及:「作神舟,統百萬兒郎,即為鼓競奪錦之戲。
京中謔喿疫鬼出現.助天師法斷而送之,疫患盡銷。
可見陣頭熱鬧除了用以慶賀神明祭典、釋放百姓的生活壓力,也可引來疫鬼一舉捕獲。

賞旗制度,大稻埕廟會曾有採點制度,由地方賢達為評審,冠軍頒發賞旗,
現存最早一面賞旗存於共樂軒,後來艋舺也受其影響,有類似的比賽制度。
以陣頭人員著裝統一度、隊伍整齊度、旗幟數與材質等計分,
競爭下甚至有黃金材質的旗幟,這種輸人不輸陣的比拼文化使得陣頭隊列精益求精。

出國比賽的七爺八爺,義英社的七爺八爺是台灣目前所知最早出國至日本展演的神將,
下面照片攝於大正11年博覽會,當時日本慣用博覽會來招商,
對日本來說,軒社文化非常新鮮,且藝術風格純熟,便邀請台灣知名軒社前往參演。

昭和天皇在太子時期曾來台暫住在台北賓館,當時為皇族行宮之用,因此建築極其華麗,
他在台期間也曾邀請義英社七爺八爺至台北賓館展演,
日治時期教科書有關七爺八爺的介紹中,引圖也是以義英社七爺八爺為藍本。

日治時期文學少女黃鳳姿,12歲發行首部作品《七娘媽生》,
堪稱當時出版社的明星作家,出身艋舺世家的她,
作品記載艋舺各地的信仰習俗等小故事,也是台灣最早以兒童為對象的讀物,
《七爺八爺》則是她13歲的作品,封面也手繪了集英社的七爺八爺。

戒嚴時期的廟會禁令,民國38年戒嚴時期,政府認為廟會過於鋪張且易於集眾鬧事,
民國41年發布命令,合併迎神、普渡等宗教活動,以台北為例,
北三區合併成霞海迎城隍,南二區合併成艋舺迎青山王。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原本分散在多場廟會的財力和活力,被集於兩場中釋放。
後來也有其他廟會假借慶祝台灣光復或國父誕辰等名義來舉辦,如大同媽祖宮遶境。

*化成煙霧的平安-燒香燒紙放炮
簡報上的照片為龍山寺金香鋪舊照,當時金香鋪每份除了香和紙錢還附帶一串鞭炮,
信眾在祭拜後到廟埕放炮,以這種熱鬧的聲響來畫下祭祀的圓滿句點。

香在神在,漢代後相信神明以香火為食,香火越旺信力越大,信力越大信眾越多,
因此雖然現在龍山寺配合環保政策已取消燒金燒香,
但廟方仍會在神明前的爐內插香,因為傳統相信香在神在。

無論何種信仰都會致力讓無形神靈能透過實際感官感應到其存在,
因此香爐可視為信眾感受神明存在的具象物,台南保安大帝甚至能以香火替信眾把脈。

火的意象,在青山王祭中,香擔象徵靈安尊王神靈一路存在,信眾會沿路添香。

過火象徵把厄運燒毀。

新莊甚至會扛神轎踩過燒炭來解厄。

廟會中有許多去除邪穢的象徵,掃把用以掃除不淨,鞭炮象徵驅邪,
消散的煙霧猶如被除去的厄運,硝石的氣味象徵神明存在感,
傳統鞭炮內有硫磺,無形間為道路消毒,在傳染病盛行的古代有極大重要性。

鞭炮除了有熱鬧的意象,讓民眾得以釋放壓力外,信仰上讓人感覺平安,
廟會人員不惜被抗議噪音、廢氣也要竭力讓慶典熱熱鬧鬧,
背後有其彰顯地位與求平安的意圖,
人們在廟會中放肆狂歡,國外學者認為可能受儒教影響,
平常被禮教束縛,因此趁廟會和慶典大肆放縱來釋放壓力,
青山王祭除了是台北開發史的記憶沿續,
對現代人的信仰也有存在必要,需要真正參與才能一窺其魅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想有所回應嗎? 請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