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1.參觀資訊請移駕 悠遊風景繪畫 俄羅斯普希金博物館特展
2.文內畫作引用自網路與導覽手冊資源,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
3.語音導覽為雅凱個人導覽機逐字稿,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第1章 近代風景畫的起源
說到風景畫,現在可能直接聯想到戶外寫生,但文藝復興時期風景畫並未成為獨立畫種,
繪畫題材中最主流的是以描繪神話、宗教、君王將相、歷史事件為主的歷史風景畫。
*漫遊藝術史/西方風景都在畫什麼?十七、十八世紀篇 https://bit.ly/2R3EUUP
1-1原圖網址: https://goo.gl/RA5WY9
Gaspard Dughet-A Little Town in Latium
加斯帕德.杜格《拉丁姆地區的小鎮》1667-1668
*美術網/名家百科/加斯帕德.杜盖 Gaspard Dughet(簡) http://www.meishu.com/baike/2/mingjia/565.html
1-2原圖網址: https://goo.gl/WmcHqG
Claude Lorrain-The Rape of Europa
克勞德.洛罕《擄掠歐羅芭》655 100x137
*名畫檔案/勞倫 Claude Lorrain https://www.ss.net.tw/isfile/os/201.htm
*維基百科/歐羅巴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欧罗巴
畫面中間可以清楚看到畫家刻意將光線聚焦在騎著白牛的女子身上,
顯然並非野外實景,而是有目的的有規劃性的「理想風景畫」。
此時光畫風景被視為藝術價值不足,總需添加些其他元素來昇華主題,風景僅為烘托主題的手段,
洛罕所繪的主題則引用希臘神話中,喜好勾搭女性的天神宙斯和腓尼基的公主歐蘿芭之間的故事,
畫面定格在公主騎上宙斯化身的白牛,即將被帶向海那端的克里特島前的一刻。
左側的樹和正中間的大樹都隱隱將觀眾視野集中在劇情重心點,
船影中隱約可見突出海平面的廢墟城堡,這是洛罕藝術風格之一,也是當時繪畫時尚。
語音導覽#01《擄掠歐羅芭》克勞德.洛罕(鄭治桂)
文藝復興之後,法國開始效法義大利的藝術,洛罕則是前往義大利發展藝術生涯的代表人物。他的古典風景畫把風景當作人物主題的場景,在其中搬演著神話故事與聖經典故。洛罕除了描繪風景中的人物與故事之外,他細心地營造著層次分明的空間,從前景、中景、遠景延伸到海天交接的邊際,層層推進,更擅長他在大自然中所觀察到的日出和日落的微妙光線細緻地表達出來。這張神話故事的前景裡,敘述著天神宙斯化作一隻美麗的白牛,接近腓尼基的公主歐蘿芭,在海邊的方草地上徘徊,終於使她卸下心防,坐上牛背。白牛趁公主不提防,便載著她游入大海,遠遠地帶離了家鄉,到了今天的克里特島,這也是歐洲大陸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由來。
在這一幅神話色彩濃厚的主題繪畫中,初初看時,觀者在第一瞬間感受到風景的自然氣息,而後才從前景美麗的白牛與仕女,逐漸的辨認出這一段神話的劇情。洛罕對於自然光線的微妙效果,有著精細的觀察與細膩的表現,被稱為「光的畫家」的他,也象徵的法國風景畫從義大利獲取養分的里程碑。
1-3原圖網址: https://goo.gl/r2Dakb
Jean-Francisque Millet - Landscape with the Banishment of Hagar
尚.法蘭索瓦.米勒《以夏甲遭逐為題的風景》76x93 17世紀後半葉
*名畫檔案/米勒 Jean Francois Millet https://www.ss.net.tw/isfile/os/144.htm
*維基百科/夏甲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夏甲
米勒以拾穗聞名,這裡展出的則是他在歷史風景畫上的嘗試,
迥異於寫實的《拾穗》,這幅畫用色陰沉,烘托聖經中亞伯拉罕與妻妾的故事。
畫面左邊一片黯淡,暗示亞伯拉罕的妾-夏甲將被驅除的悲苦,
右邊則呈現寧靜而光亮的牧羊景象,暗示絕境中將有轉機。
語音導覽#02《以夏甲遭逐為題的風景》尚.法蘭索瓦(法蘭西斯洛).米勒(女聲)
十七世紀中葉的法國風景畫家中,米勒偏向於樸桑的歷史感並且講究結構、層次緊密,而故事鮮明的敘事畫法;在這裡,他以結實的描繪、簡練的結構,敘述著歷史主題。這件風景作品描繪的是舊約聖經中以色列祖先亞伯拉罕的故事。亞伯拉罕是有義之人,他與妻子年過百歲卻膝下無子,妻子撒拉便把女僕夏甲給丈夫做妾,生下一子。後來上帝賜予恩典,讓亞伯拉罕的妻子也受孕,竟然在百歲之齡生下嫡子以撒。為了避免繼承的爭端,亞伯拉罕在妻子撒拉的慫恿下,驅除了夏甲和她所生的兒子。夏甲在欲返回埃及的荒漠之中,瀕臨死亡之際,天使前來相救,延續了亞伯拉罕另一支血脈。
聖經故事在某個時代,傳遞了古老宗教與種族生存的寓意。文藝復興經過啟蒙時代,直到十九世紀的四百年間,西方的繪畫普遍地描寫著這些以歷史為名的神話或宗教主題,在歷史畫的主流價值中,風景畫也還沒有成為獨立的畫種,畫家則在敘事的原則下,將風景元素修飾成理想的故事情境,也將感受注入自然氣息之中。
1-4原圖網址: https://goo.gl/vLXMYB
Martin Jean Baptiste-le vieux The 1692 Siege of Namur
尚.巴普蒂斯特.馬丁《那慕爾1692年之攻城戰》17世紀晚期-18世紀初期
畫家會先到戶外寫生採景,再回到畫室,在景物上增添上其他主題。
以這幅畫來說,畫面中央的遠景有著橘紅色戰火,自然吸引住觀者目光,
橫亙正中央的是蜿蜒的河道,將畫面切割為下方的主舞台和遠景的戰火。
*每日頭條/大軍開拔,開始圍攻那慕爾 https://kknews.cc/zh-tw/news/3bj88xa.html
1-6原圖網址: https://goo.gl/9XwozB
Adam Frans van der Meulen-The Arrival Of Louis XIV At The Siege Of Maastricht
亞當.法蘭茲.凡.德.莫蘭工作室《路易十四君臨萬塞訥》17世紀晚期
畫家描繪出領軍將領正對著士兵下達指令的畫面,上色與筆觸光滑平順,給人一種一氣呵成的整體感。
路易十四對藝術發展頗為鼓勵,設立羅馬大獎來表揚在繪畫、雕塑、建築和雕刻最傑出的參與者,
獲獎者可以前往羅馬留學深造三年,而羅馬是當時集藝術大成的古都,有幸獲獎的藝術家都能飽受薰陶。
*維基百科/巴黎大獎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罗马大奖
*維基百科/馬斯垂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马斯特里赫特
1-7原圖網址: https://goo.gl/WurRri
Jacques de Lajoue-Rest After the Hunt
賈克.德.拉茹《獵後休憩》約1742年
路易十五時,風景畫不再崇尚沉重的歷史主題,而改流行男女小曖昧的愛情主題,也就是洛可可風。
代表性畫家就是布雪,他的畫作中的女子經常有著美麗的容顏、滑嫩的肌膚、精緻的妝容髮飾。
而朗克雷的這幅畫則是洛可可風的另一種呈現,描繪貴族們乘馬車去遊獵而歸,
男女在花園中或品酒或嬉樂,展現財富與歡樂的氣氛。
樹上的盪鞦韆更增加情調,雖然搭築的位置過於花俏誇張,但卻十分吸睛,讓觀者對畫中情境心生嚮往。
*台大網路教學課程/西方藝術風格/第30講《洛可可藝術》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th9_1000/open-30-broadcast.htm
1-8原圖網址: https://goo.gl/SoHYpK
François Boucher-Farm
法蘭索瓦.布雪《田園》1752 57.5x71
以美女畫著稱的布雪,此次展出的則是他在田野繪畫題材的展現。畫面透露乾淨整齊的明亮感,
畫中元素和光線都經畫家的刻意安排,應該不是實景寫生。
畫右側的大樹用來框住視線,農舍旁的彎曲小樹則有種寫意的流暢,
左方身穿紅衣正在打水的農婦和農舍二樓正在鋪曬棉被的農婦,都帶有濃烈生活氣息和生命力。
*名畫檔案/布雪 Francois Boucher https://www.ss.net.tw/isfile/os/108.htm
語音導覽#04《田園》法蘭索瓦.布雪(女聲)
華鐸之後,布雪是洛可可時代的代表人物,這一件田園主題雖然描繪的是鄉下風景,畫家卻有意的把它轉換成輕快柔美的詩意,而迴避了泥土味的鄉村特色。布雪在這一件中等尺幅的風景畫面上,以精細而流利的筆調,帶來一份輕盈小品的印象。這都要歸功於畫家的技巧靈活,鋪陳著整幅粉嫩輕柔的色調時,卻又能兼顧到屋舍、牆瓦、煙囪、門窗以及橋樑、池塘中家禽與牲畜的種種細節呈現;尤其是圍繞著農舍與穀倉的樹叢,濃密的色調、長著青苔的樹幹、抽出的枝條,和點綴在枯枝上的細葉,畫家都以毫不猶豫的流暢技巧,勾勒點畫這片景致,更添上帶有生活氣息的人物。
布雪是路易十五宮廷畫家中才華最高、擅長神話主題的一代名家,他難得描繪這般帶著風俗氣息的風景,這種用色粉嫩、筆法滑順、帶著霧氣感的美化了的風景,正是洛可可時代粉飾一切的輕快風尚。
1-9原圖網址: https://goo.gl/ag5a4g
Nicolas Lancret-Company at the Edge of a Forest
尼古拉.朗克雷《林邊遊伴》1720後半 64x79
*美術網名家百科/尼古拉斯.朗克雷(簡) http://www.meishu.com/baike/2/1/2377.html
語音導覽#03《林邊遊伴》尼古拉.朗克雷(鄭治桂)
十八世紀的法國,進入了洛可可粉飾妝點之美的時代,朗克雷則是傾向於享樂與優雅的格調,他受到名家華鐸的影響,也擅長描繪歌詠男女愛情遊戲的情境畫,場景常常以貴族園林為背景。這篇畫作描繪著林畔遊伴的情景,郊遊的氣氛輕鬆自在。中景男仕扶起欲拒還迎的仕女,流露出愛情中微妙的心事。一旁是伴奏的樂手,催化著氣氛,另一邊是窺探的同伴,關心著情感的進展。在軟綿綿的樹蔭底下,光線顯得柔和而慵懶。遠景隔著一片水面,隆起的高山彷彿是一座地標,令人聯想起愛情的聖山-西堤島。天際是粉橘色的微光,淡淡地染上了天空的微雲,斜陽也映在情侶們的肩頸與面容;一片粉嫩的調子,流露出優雅的品味。
這種描繪男士向女士獻殷勤的情景,叫做雅宴畫,在人工造園的貴族庭院中,蔥蘢樹蔭下的草坡上,輕細的筆法勾寫著樹葉枝條與地上的細草,輕細地把自然氣息籠罩在詩意的光線之中。
1-10原圖網址: https://goo.gl/vhzZBF
Jean Baptiste Pater-Holiday of A May-Tree
尚.巴普蒂斯特.法蘭索瓦.帕特《五月種樹節》1730年代前半葉
*美術網名家百科/让.巴蒂斯特.佩特(簡) http://www.meishu.com/baike/2/1/1880.html
*CLWT pâtisserie/五月柱舞(FB) https://bit.ly/2CTOxNe
1-11原圖網址: https://goo.gl/YfufTc
Hubert Robert-The Holiday of Spring/Carcere Tandem Aperto
于貝.霍貝《監獄開放時/春天的節日》約1794年
霍貝畫作常以廢墟為主題,有廢墟之王的美稱,曾在法國大革命時被捕入獄,
重獲自由時將入獄期間的茫然不知未來如何的心境繪成這幅作品。
*羅伯特:標新立異的廢墟畫家 http://blog.udn.com/sofialj/11155532
1-12原圖網址: https://goo.gl/bDLf1e
Hubert Robert-Temple Surronded by Water
于貝.霍貝《被水環繞的神殿》1780年代 38x55cm
語音導覽#06《被水環繞的神殿》于貝.霍貝(鄭治桂)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風景多在描繪自然風物,而某些畫家卻特意地去尋找歷史的遺跡、荒涼的廢墟,讓人油然興起思古之幽情,這一類稱為廢墟之美的風景,在洛可可時代的晚期,也曾經蔚為風尚。人稱「廢墟之王」的霍貝,在這張小尺幅的畫作中,構圖宏偉,卻又蒼涼的建築主題中,鋪陳著層次分明的空間。前景的人物在傾倒的石柱間點綴岸邊,把我們的視線導向水面的石塊,人們因此越過水面,也將我們的視線引導到聖殿的廢墟;暗沉的色彩與光影明亮的對照,營造了主題建築的戲劇效果。
前景左方有畫家寫生,穿著紅袍帶著貴氣,彷彿是遊歷多方的知識份子或是詩人。斜照的光線照亮著前景與背景的白色雲層,恰恰烘托了中景建築黝深的剪影,這也是時間的色彩,不易清洗的印記。畫家在廢墟中,點綴了此起彼落的嬉遊流浪者或是憑弔古蹟的詩人與畫家,注入了新的生命,而觀者也彷彿隨著點景人物,一一遊覽了這古代的空間。
1-13原圖網址: https://goo.gl/dsZVuk
Claude-Joseph Vernet - View in the Park of the Villa Pamphili in Rome
克勞德-約瑟夫.韋爾內 《羅馬潘菲利別莊庭園》1749
*維基百科/克勞德·約瑟夫·韋爾內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克劳德·约瑟夫·韦尔内
1-14原圖網址: https://goo.gl/3YWPhr
Claude-Joseph Vernet - Sunrise
克勞德-約瑟夫.韋爾內 《日出》1746
語音導覽#05《日出》克勞德.約瑟夫.韋爾內(女聲)
法國的風景繪畫表現,在接近十八世紀中葉後,逐漸浮現一種表現自然情懷的傾向,這一類自然景致既不描繪莊嚴的主題,也不再重複纖巧的洛可可品味,卻著意於洛罕從自然氣息中冥想的個人感受。韋爾內擅長描繪著日出日落的微妙光影,或是日間的光線和夜間燈火形成對照,這件日出與另一件同樣取幅的日落正是對照之作,可以看出畫家承襲了洛罕的深遠空間的景致,以及微妙的光線效果。此外,他更著力於浪花拍擊岸邊的力量,以及濃密樹叢與枯枝殘葉在風中飄動的對照,斜照的光線、湧動的波浪、雲層被風吹動、反映在樹梢的自然氣息,籠罩在前景吉普賽般海邊勞作的人們,呼應中景風帆張滿的船隻,這一切生動的人物,在斜照中凸顯出那曾經人煙繁茂的今日廢墟,彷彿流露出一種孤寂又些許誇飾的情懷,已經悄悄的為下一個世紀的浪漫主義鋪墊了感性的色彩。
1-15原圖網址: https://goo.gl/ZS8czT
Claude-Joseph Vernet - Sunset
克勞德-約瑟夫.韋爾內 《日落》1746
戶外寫生,最難表現的就是微妙光線的捕捉和呈現,
在《日出》中,除了必備的廢墟元素,也可以感受到風正往右吹拂,
雖然仍點綴了人物,卻不再是繪畫重點,純粹只是作為景物遠近和比例尺的參照物,
風景畫從以呈現歷史或神話為主題的風格,轉向更重視自然氣息本身。
《日落》則相對風平浪靜,對於餘暉特有的光感也捕捉的很寫實。
1-16原圖來源:導覽手冊
Nicolas Antoine Taunay-The Arcadian Shepherds
尼古拉.安托萬.托奈《阿卡迪雅的牧人》約1804年
羅馬大獎參賽者其中一項要求,是必須繪製大幅歷史性主題的巨畫,托奈這幅就是這樣的作品,
阿卡迪雅在拉丁文裡有類似桃花源的意思,描繪女神們和牧羊人們在世外桃源互動的場景。
其中表現了繪製廢墟的技法,以及空氣遠近法,透過用色濃淡來呈現景深。
*大紀元文化網/普桑《阿爾卡迪亞的牧人》(不同作者的同名作品) http://www.epochtimes.com/b5/10/5/11/n2904204.htm
1-17原圖網址: https://goo.gl/Ct79Y3
Jean-Louis Demarne - Farm by the High Road
尚.路易.德曼納《大道旁的莊園》1800年代
1-18原圖網址: https://goo.gl/rTgWxi
Eugene Louis Isabey-The Moorish Gate
尤金.路易.加布里埃爾.伊沙貝《摩爾式的拱門》1835年
*維基百科/尤金·伊沙貝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尤金·伊沙贝
*美學過生活/美學筆記:認識「摩爾式」及「銀匠式」風格! https://bit.ly/2CSxmM3
1-19原圖網址: https://goo.gl/4ByW3b
Félix-François Georges Philibert Ziem-The Bosphorus
菲力克斯-法蘭索瓦-喬治-菲利貝.錫安 《博斯普魯斯海峽》19世紀前半葉 65x105cm
這幅風景畫的繪製,城市彷彿籠罩在柔焦中,地平線較低,這是受荷蘭影響。畫中細緻描繪風帆、船繩、海面倒影等細節,畫面下方包著頭巾的人們則傳達出異國風情。
*維基百科/伊斯坦堡海峽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伊斯坦布尔海峡
語音導覽#07《博斯普魯斯海峽》菲力克斯-法蘭索瓦-喬治-菲利貝.錫安(鄭治桂)
繪製風景,必須兼顧戶外寫生與室內的製作。傳統上「寫生」僅僅是作為練習觀察、蒐集資料的速寫。畫家憑著速寫再於畫室內重新繪製詳實的大幅作品,這種創作模式延續了超過兩百年。但到了十九世紀,畫家們開始直接在戶外寫生,甚至完成作品。錫安在這幅《博斯普魯斯海峽》裡描繪的天光水影所帶來的視野,與船隻建築所反映的異國風情,也為法國的風景繪畫注入了新的精神。
畫面裡夕照的光線,濾過了白日太過刺眼的陽光,粉橘的色調顯得柔和溫暖,斜陽也彷彿召喚著憶往情懷。前景的陰影之中,帶著頭巾身穿長袍的東方人,也點出畫家將東方情調引進法國繪畫的傾向,這可說是浪漫風景繪畫的特色。畫家因應水波晃動而採用的碎點筆觸,描繪著海畔船隻與建築的鮮明色彩,呈現了溫和光線,籠罩著真實效果,以及水天晃動的光影,即使這是一張室內完成的大幅風景,也洋溢著濃厚的寫生效果,錫安可以說是法國印象派之前表現光線的先驅了。
謝謝您詳盡的整理。不過,《路易十四君臨萬塞訥》的圖應該是錯誤的。展出的那幅畫遠景有像是宮殿樣貌的大型建築。前景有群鄉下人。因為和友人們在畫前花了點時間討論構圖和猜測畫中誰是路易14,因此印象特別深刻。用相同英譯名去Google就能找到我描述的那幅圖。
回覆刪除整理的非常棒!自己在展場拍的照片,因為人太多了,很難有不"歪"的照片,展覽的燈光也讓油畫上半過亮,逛到您這彷彿又回到展場再一次仔細賞畫
回覆刪除感謝您的整理,又複習了一次展覽作品。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