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古蹟]
*昇平戲院
原本是基山街市場旁戲臺,成立於1914年,最初是木造戲臺,
1934年遷建現址,一樓石造二樓木造,
1951年才完全改建成今日鋼筋水泥的樣貌。
是台灣北部第一家戲院,選在九份開業,
可以想見當時因為淘金蜂擁而至的人潮與商機,
陸續曾搬演過歌仔戲、布袋戲、新戲、電影等,盛極一時。
民國40年因颱風受損改建為現貌,共設624個座位,
為當時九份住民休閒中心。
直到金礦減產,人潮跟著散去,
戲院當然也受到衝擊,
終於在1986年停止營業。
因戲院造型宛如古羅馬競技場,
1934年遷建現址,一樓石造二樓木造,
1951年才完全改建成今日鋼筋水泥的樣貌。
是台灣北部第一家戲院,選在九份開業,
可以想見當時因為淘金蜂擁而至的人潮與商機,
陸續曾搬演過歌仔戲、布袋戲、新戲、電影等,盛極一時。
民國40年因颱風受損改建為現貌,共設624個座位,
為當時九份住民休閒中心。
直到金礦減產,人潮跟著散去,
戲院當然也受到衝擊,
終於在1986年停止營業。
因戲院造型宛如古羅馬競技場,
更吸引中外遊客的懷舊眼光。
===
*五番坑
九份礦區礦脈系統分為甲脈、乙脈、丙脈和永代脈,
五番坑公園位於九份聚落西側輕便路旁的大竿林溪上方,
即瑞芳礦山四大主要礦脈之一的乙脈五番坑口。
開鑿於昭和二年(1927),主要開採大竿林溪斷層附近的富礦體。
即瑞芳礦山四大主要礦脈之一的乙脈五番坑口。
開鑿於昭和二年(1927),主要開採大竿林溪斷層附近的富礦體。
日治昭和6年(1931)鋪設的輕便鐵路,
由瑞芳上山至流籠過"磅坑口"後,
為跨越大竿林溪搭橋劃空而過,
由瑞芳上山至流籠過"磅坑口"後,
為跨越大竿林溪搭橋劃空而過,
台灣光復後,五番坑由九大公司包採,
民國60年(1971)地方建設將大竿林溪加蓋整件為社區公園,
並封閉坑口以免遊客擅入發生危險。
現於紅磚砌成的礦坑口上方留有當年的坑名石匾,
是為遊客最易親近的礦坑口。
整個公園的基地是在政府長年推動基層建設時,
將五番坑內至輕便路的大竿林溪谷加蓋而成的社區公園,
不但能輕易親近金礦,更可聽到礦坑深處傳來的鳥鳴。
民國60年(1971)地方建設將大竿林溪加蓋整件為社區公園,
並封閉坑口以免遊客擅入發生危險。
現於紅磚砌成的礦坑口上方留有當年的坑名石匾,
是為遊客最易親近的礦坑口。
整個公園的基地是在政府長年推動基層建設時,
將五番坑內至輕便路的大竿林溪谷加蓋而成的社區公園,
不但能輕易親近金礦,更可聽到礦坑深處傳來的鳥鳴。
[旅遊雜感]
這次去的兩個博物館,都是只有在假日期間才開放的私人博物館,
由館主本人親自帶導覽,熱情度專業度當然比間接上課的導覽員強很多,
只是因為經營屬私人性質,一個是自宅改建,一個是兼營民宿,
所以參觀前需要另外打電話確認有無開放參觀。
因為參觀時我總愛問東問西,還會拿出心愛的小筆記本做筆記,
還讓館主以為我是學校的老師,
其實我只是為了blog上的取材啊。
金礦博物館的館主曾水池先生,真的是很可愛的人,
一直在強調來這裡參觀絕對值回票價,
而的確也真的非常值回票價。
因為他對每個金礦石都能說出特別之處,
所以我也忍不住好奇,究竟哪個展品所含的金量最純最高,
曾水池先生大概是怕我起盜心,始終沒有正面回答,
只是含糊的說,館內每個金礦石都含有黃金的成分。
說實在的,本來不太相信能含有多高的比例,
雖然礦石在閃光燈照耀下閃閃發光,
我還是沒有太大真實感。
直到示範淘金過程時,精砂被淘選出的那一刻,
原本和砂礫混合在一起的黃金,
經過淘選後在凹槽裡閃閃發光,
我終於能體會當初淘金客被迷了心魂的心情了。
風箏博物館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沒那麼好了,
明明在開館時間去,卻因為主人不在家,而無法參觀。
而因為留守的只有一個印尼傭人,
不太能溝通,只好默默摸著鼻子走人,
等去過了金礦博物館再繞回來碰碰運氣。
這回,主人終於在家了。
他讓傭人帶我下到1.2樓參觀,傭人特意為我開燈開空調,
更加添了我的困窘感,
所以整個參觀過程根本無法放鬆,也不敢琢磨太多時間,
匆匆晃過一趟,就算了數。
不過即使是走馬看花,我還是對這樣種類繁多的風箏大受感動。
下次如果還有機會造訪,
一定要鼓起勇氣,問問看館主能不能讓我拍照帶我導覽,
不然這趟真的滿空虛的啊。
九份因為是個山城,滿多階梯蔓延著,
街口店家的佈置也都頗有幽靜的巧思,
遠眺基隆海深淺不一的水色,
更是能讓人心曠神怡,
雖然九份老街幾乎是變成了熱鬧繁華的商店街,
那種古老幽暗、深徑曲巷的風格,
倒仍然沒有消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想有所回應嗎? 請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