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blog

留言版

2010年11月16日

[tour] 大龍峒保安宮/正殿

[參觀資訊]
名稱: 大龍峒保安宮/正殿
地址: 台北市大同區哈密街61號
電話: (02)2595-1676
開放時間: 06:30~22:00
交通:(以台北車站為起點)
┌自備交通工具: 台北車站->承德路1~3段->庫倫街左轉->大龍街->哈密街61號
├捷運: 捷運台北車站->淡水線->捷運圓山站2號出口->庫倫街左轉->大龍街->哈密街61號
└公車: 台北車站->鄭州路口669公車站牌->大龍峒保安宮站(可請司機提醒)
(公車資訊: http://yoyonet.biz/egoing/bus/beichi/lanin/669.htm)
官網: http://www.baoan.org.tw/asp/Event/event.asp
相簿: http://album.blog.yam.com/meiphoto&folder=8042206
延伸閱讀: 大龍峒保安宮-正殿篇
http://tw.myblog.yahoo.com/jw!EPYmtnCCFR5vzTfgkT3QlcRw/article?mid=3660&prev=3688&next=360100正殿

[本殿資訊]
祀神或門神: 保生大帝、三十六官將正殿
屋頂/屋脊/山牆/香爐: 重簷歇山式/雙龍護塔/福到吉慶/保生大帝爐正殿1
對場: 重檐東側陳應彬VS西側郭塔22正殿重簷木雕-中
結構圖: 重簷歇山式/屋頂構造圖/出檐結構圖/疊斗構件/正立面結構前殿拼貼 (11)

[碎碎念]

保安宮的正殿是台基式的獨立殿室,
擁有寬闊的內埕和前伸的月台,
前埕角落裡的金爐是仿大正年間的金爐而做,
僅保留其外型與格局,並不具備功能。
在原格局裡,內埕丹墀左右都有金爐,
今一座金爐置於內埕,另一座金爐則移置後進大樓的後埕西側。53丹墀石亭

殿室四周有迴廊,
前殿簷廊佈置著鐘鼓座,
後殿簷廊則放有保生大帝的執事牌和鑄鐵鐘。
其中鑄鐵鐘是大正年代的古物,
鐘紐上有雙獅,鐘身採仿宋荷葉邊唇口,
上鑄三國演義"回荊州"的故事。正殿2

屋頂屬於和前殿相同的前簷歇山式,屬於閩南式建築,
山牆上的花飾造型是蝴蝶和排列成罄型的琉璃窗,
都是上下顛倒,取"蝴"、"罄"的諧音,而有"福到吉慶"的含意。33正殿山牆

屋脊大脊的式樣是廟宇常見的雙龍護塔形式,
假四垂的飛脊則採具有避火意涵的鰲魚和水龍,
雙龍護塔就是兩側的行龍拱護著中間的浮屠,
式樣都是重建整修後的新作品,
原有的浮屠移置後進大樓的後埕。正殿3

屋頂上仍然是剪黏作品的舞台,
東西兩側的脊肚、牌頭上都可看見各式以演義故事為主題的交趾陶作品。
東側脊肚上是"古城會"的剪黏,規帶上寫有"保障東瀛地";
西側脊肚則是"空城計",規帶上寫著"安全北囯天"。

14垂簷-安全北囯天 13垂簷-保障東瀛地
牌頭上的主題分別是"甘露寺"、"開封府"、
"狄青戰八寶公主"、"蕭何追韓信"等。正殿4

正殿的重簷是師匠捉對廝殺,各展手藝的戰場,
東側的泥塑和木雕由陳應彬領銜,
泥塑主題為"河東獅吼",木雕主題為"假獅破真獅";

25正殿重簷泥塑-東 24正殿重簷木雕-東
24正殿重簷木雕-東
西側則是由郭塔應戰,
泥塑主題是"三顧茅廬",木雕主題是神佛演義。
20正殿重簷泥塑-西 21正殿重簷木雕-西
最有趣的則是位於重簷中間的"八仙大鬧東海",
分別由兩個匠師完成的同一作品,
因為只有郭塔所刻的"鬧東海",
因此有一說是東側的陳應彬師傅不甘心,
故意不把"八仙大"的字樣補齊,
真相如何大概只有兩位匠師自己知道,
但卻為這個對場舞台增添了許多想像空間。23鬧東海局部

前伸月台放置著八卦型的鑄鐵香爐-保生大帝爐,
是大正年間的古物,
爐耳上飾有雲紋和八仙,爐側攀附著吞火的鰲魚,
爐身正面的圖樣是兩個童子持戟,共同掛繫起寫著"保生大帝"的罄,
取其諧音為吉慶之意,
爐身其他面的圖案則以三國演義故事為表現主題。80保生大帝爐

正殿簷廊上有兩對石柱,
最兩側的圓柱型龍柱是嘉慶年間的古物,造型是單龍;
而明間的六角龍柱則是大正年間的作品,
造型是罕見的雙龍,穿插著繁瑣的人物造型。正殿5
迴廊上的礎柱以角形柱為主,礎柱造型則非常多變,
有方形、圓形、八角、龜紋、菱花形等。正殿6

迴廊的牆壁上繪有彩繪壁畫,是潘麗水的作品,
壁畫水車堵上還有泥塑作品,
故事主題分別是:韓信胯下受辱、朱仙鎮八鎚大戰陸文龍、鍾馗迎妹回娘家、
八仙大鬧東瀛、花木蘭從軍、虎牢關三戰呂布、賢哉徐母。正殿7

正殿內掛有道光年間的匾額,
兩側的36官將是許嚴在道光年間完成的木雕作品,
柯錫杰為這些官將分別獨立留影,
作品置放在後進大樓一樓的雲衷廳。正殿8
東西兩側牆面上的交趾陶作品,則是洪坤福的作品,
東側為龍堵,西側則為虎堵。

89龍堵交趾陶 90虎堵交趾陶

殿內本有許多深具歷史意義的文物,
今皆移置後進大樓二樓的圖書館內。

在斗栱方面,簷廊採龍形樑頭和瓜狀吊筒的作法,
正殿內使用三通五瓜式疊斗,
迴廊賜角則採角步通樑,
分攤樑柱重量的雀替則有有花草座和鰲魚等造型,正殿9
斗栱最下層的員光是木雕和彩繪的表現舞台,正殿10
再往上則是斗座,有大象、螃蟹、獅子等多種造型,
還有些斗栱造型是特殊的"憨番扛大杉",
也就是人型的斗座。正殿11

而正立面方面,和前殿以石雕為主的表現手法不同,
正殿以木雕的格扇門作為立面,是蔡德太的作品。
仍然有完整的正立面結構,
即水車堵、頂堵、身堵、腰堵、裙堵、櫃台腳,
其上分別刻上不同圖樣來裝飾。

034正立面結構圖 85明間正立面

正中間明間正立面的身堵以螭虎圍爐窗為樣式,
東西兩側次間的身堵則是演義故事,分別是:
武王失陷紅沙陣、西伯侯大伐崇伯侯、馬超大戰許褚、三戰呂布,正殿12
裙堵和櫃台腳則是有祈福意涵的圖樣,
如平安如意、福祿吉慶等。正殿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看完文章想有所回應嗎? 請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