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看見新竹最精華的300年,來去竹子城內走一圈
主辦:城市散步
導覽員:李元璋
集合點:新竹都城隍廟廟前廣場(新竹市北區中山路75號)
網址:https://www.taipei-walkingtour.tw/t-tours296
相簿:https://photos.app.goo.gl/yV8NMYtb7AWG71zLA
路線圖
新竹都城隍廟廟前廣場→中山路→平和街→中央路(泉香茶行)→東前街36巷(暗街仔)→東前街(東門保福德祠,新竹第一家百貨)→復興路→文昌街(中正台夜市)→大成街→城牆巷(關帝里中南街)→福泉宮(南門井)→竹子城南門(南門小政)→考棚邊街→明志書院停車場→西大路→合福街→石坊街→石坊小井→楊氏節孝坊(竹子城西門)→仁化街→長安街(如美西點)→北門大街 (竹子城北門、北鼓樓)
【延伸閱讀】
台灣百年歷史地圖/日治二萬分之一台灣堡圖 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aspx#
清乾隆台灣地圖 https://www.npm.gov.tw/exh100/treasures/cn/img3_4.html#t00
鯤鯷工作室/淡水廳志之輿圖研究(1871) http://blog.xuite.net/ccy1217/Formosa/14917735
維基百科/竹塹城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竹塹城
跟著毛媽媽遊竹塹城 https://sowhc.sow.org.tw/html/photo02/101photo/24/1011028/1011028.htm
行水路・尋塹城 https://bshu1926.com/2016/06/08/waterwayncity/
新竹都城隍廟 http://www.weiling.org.tw/
新竹市觀光旅遊網/觀光地圖下載 https://tourism.hccg.org.tw/big5/Services_01.php
■新竹古城地圖
_◆清乾隆台灣地圖
_◆淡水廳志之輿圖研究(1871)
_◆竹塹城舊址及舊街路圖
_◆日治二萬分之一台灣堡圖
_◆毛媽媽竹塹城圖
■竹子城內走一圈
_◆新竹都城隍廟廟前廣場(鯉魚穴)
城市散步行程報到中
李元璋老師
廟前廣場立了龍頭魚身的龍鯉雕像 與新加坡獅頭魚身造型很相似
龍頭的部分可能比較像獅頭 不過從側面仔細看 就能看到剛剛萌生的龍角
#維基百科/魚尾獅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鱼尾狮
新竹市政府最近舉辦新竹建城三百周年的系列慶祝活動 不過其實新竹建城遠超過三百年
打從康熙年間(1691) 從福建泉州來的王世傑就率子姪親族和鄉民共180餘人 進入新竹開墾
新竹平原於是成了北台灣最早被開墾的地方 也是北台灣最早建治的城市
而廟前廣場根據廟方說法 便是風水師所稱的鯉魚穴所在 鯉魚尾在十八尖山
不過導覽老師李元璋卻認為 鯉魚穴應不止一個
源自先民開墾時不斷發現井位 這是開墾發展最重要的條件
再結合位置來看 廟前廣場這個鯉魚穴 應屬於魚腹穴
鯉躍龍門 獨占鰲頭都是形容升官中舉的吉祥話 也與魚化龍的神話有關
鯉躍龍門 指鯉魚逆流而上 躍過龍門而成龍 化龍過程從魚頭開始
獨占鰲頭 鰲是龍生九子之一 是龍頭、龜背、麒麟尾的合體魚龍
古時宮殿御道石刻有巨鰲 狀元被引導到階下準備接受皇帝揭榜時 會獨自站在鰲頭上
因此後來用來比喻考試成績名列前矛
#維基百科/鯉躍龍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鯉躍龍門
#每日頭條/獨占鰲頭的由來 https://kknews.cc/history/59ln5yl.html
因此在這樣的風水下 新竹特別能孕育出很能考試很有才華的文人
清朝魚尾穴(外媽祖)出了開台進士鄭用錫 民國後魚頭穴又出了台灣唯一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
新竹科學園區又位於魚瓶穴 成為台灣碩博士比例最高的地方 也算是映證了這個風水之說
不論風水之說是否可信 都城隍廟自古至今都是新竹城的最中心
新竹因為最早被開墾 在清領時期一直是北台灣政治、軍事與文教的中心
雍正元年(1723) 北台灣設淡水廳 廳治就設在新竹市
統轄今基隆、新北、台北、桃園、新竹縣市、苗栗
#臺灣大百科全書/淡水廳 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1346
後來又陸續蓋了三重城牆 李老師稱之為「溏心蛋理論」:
溏心蛋蛋殼剝開來後,最外面那圈橢圓形的蛋白就是土城,有8個城門,
後來居民又自開兩個小隘門以便進出,共10門;
裡面蛋黃的外圈是磚石城,有4個城門,今僅存東門;
而溏心蛋最好吃也最特別的部分,就是最內還有圈半熟狀態的溏心,
相當於竹子城,共4門,也是新竹最精華最核心的地帶
竹子城是在先民進來新竹平原開墾後 1733年以竹子築成 繞著走一圈約2小時
因為參加導覽的人總喜歡請老師推薦當地美食 因此這趟舊城之旅也會順便推薦店家
_◆北門街
沿路隨便都是百年老店 如:老振興、新合發棉被行、杏春德記中藥行等
其中新合發很有意思 至今還會手工彈打棉被 店名匾額上還結著棉被角
而老振興附近本為北門城牆一部分 掛有北鼓樓
城牆虛線則從老振興穿過中山路上的新竹一信大樓
_◆平和街清代廢宅
新竹三重城牆加起來共18個城門 城門比例之高 可以拿北京城來作對比
北京為元明清三代帝都,城門俗稱「裡九、外七、皇城四」,
即內城有9個城門,步軍統領衙門因此俗稱九門提督;
外城有7個城門,今北京南城;皇城有4個城門,今紫禁城,合起來有20個
#壹讀/北京城門知多少 https://read01.com/zh-tw/L24Q0x.html#.W4G65M4zbIU
新竹現今較大較直的道路 是經日治時期街道改正後的模樣 古城牆痕跡很多已面目全非
但因為從前人們進出城門時 習慣參拜土地公廟以求出入平安
城門城牆雖已不存 卻造就了新竹市土地公廟特別多 成了判斷古城牆位置的重要依據
除此之外 從平和街這棟被鐵皮擋起來的廢棄老屋也可證明古城牆曾在位置
之所以可以這麼判斷 是因為從屋梁走向可以看出 當初道路必定也是這個走向
再加上與鄰近房子接連的斜切面 再再證明竹子城牆曾經存在過 城牆被拆後就地成為道路
這棟清代老屋依路而建 也跟著斜斜的 日治時期街道改正
雖然建築立面是正的 但後面仍維持斜切面
可惜這棟房子因為沒有文化保存價值 隨時可能消失傾頹
_◆泉香茶行 新竹市中央路31號
磚牆四連棟 原為徐際倉在1880年開的雜貨店泉馨行
日治時期配合街道改正重蓋成磚牆四連棟
1917分成泉香茶行和泉馨松記文具店 文具店由長子徐蒼松負責
茶行由次子徐蒼柏負責 後來交棒到現任負責人徐慶元 改名泉香茶行 專營茶葉
可惜徐老先生今年中風 目前無法再坐鎮開店營業
#老店風華泉香茶行連空氣也清香
_◆東前街36巷(暗街仔)
市政府特地在此設立解說牌 之所以名為暗街仔或暗仔街 是因為當初街屋互相緊連
王世傑來此開墾時 與當地平埔族竹塹社人為鄰 身為漢人難免不安 於是街屋緊連以增加安全感
(下圖阿芬的店與中興百貨行中間的小巷即是暗街仔)
根據縣誌 王世傑早在明永曆36年(1682)就因隨鄭克塽督糧北上 途經竹塹 看上新竹平原地肥開闊
藉督糧之功向鄭克塽申請開墾 可惜墾證(開墾執照)剛下來 清政府便打敗鄭氏接管台灣
只得重新再向清廷申請 確切開墾時間有三種說法:1691 1711 1718
李老師較傾向主張康熙30年(1691)的說法 以暗街仔為圓心向外開墾
之所以當初選擇以這裡為圓心向外開發 是因為在此挖掘到許多水井
解說牌下方還附有竹塹社人畫像 雖然竹塹社人的確有受漢化 但並不如畫中這麼美化漢化
竹塹社人以射箭獵鹿和輪作淺耕為生 因為不像漢人那般有興水利的能力
暗街仔沿路還有些仍在營業的老店 如錦興金香行
但也有傾頹到已經無法居住的廢宅 如法西方佛店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新竹縣志初稿 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250722
_◆東門保福德祠 東前街25號
東前街與東門街交接處的地方 就是竹子城東門所在地 證據就是這間保福德祠
廟口貼有廟史 最遠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間(1682年) 是王世傑開墾時所蓋的土地公廟
據稱土地公神像就是以王世傑面貌為範本
殿內懸有「東瀛福地」的匾額 本來是讚揚這裡是台灣大有福氣的地方
後來信眾因此都稱呼這裡的土地公是開台福地 口耳相傳下 各地土地公都被暱稱為福地正神
土地公神龕旁上下聯則為「開臺益利眾眾生 福神賜我萬萬物」藏頭就是開臺福神
福德祠對面則是新竹第一家百貨公司 可惜當時沒有維護意識
不然說不定又是一間「台南林百貨」
#新竹開台福地 https://market.cloud.edu.tw/content/local/taipei/chenkao/earth/66-4b.htm
#維基百科/百貨公司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百貨公司
_◆中正台夜市
鑽過還沒營業的攤子和巷道 來到中正台夜市 後面就是新竹生活美學館
原本夜市後方鐵捲門本有通道可走 便是竹子城城牆虛線所經地
中正台夜市中設有大舞臺 是許多歷史堆疊的現場
雍正元年未開墾時此地為竹塹社所在地 開墾後興建竹子城 又成了邊牆所在
雍正11年(1733)台灣建北路右營游擊署進駐 也帶來媽祖信仰-十標天后宮
這是北台灣最重要的軍事部隊 從那時起中正台夜市有了武營頭的別稱
站在舞臺上往下看到的這一大片 都是武營的範圍 從最初的一兩百人 最後變七八百人
除了養馬 還設有軍裝局、火藥庫、操場等機構 官舍走向與現今店家大抵相符
#【鬼月特企 新竹好神】3:新竹媽祖知多少(下)
日治時期變成公園 現新竹生活美學館的所在地作為武德殿 後來改為公會堂 光復後改名中山堂
台北中山堂也是由公會堂變更而來 李老師有應邀為台北中山堂寫了一期新竹中山堂的歷史介紹
光復後曾被當成槍決人犯的刑場 民國46年 時任縣長的朱盛淇將此地作為球場 區運會也在此辦過
現在中正台夜市裡的中正台鴨肉麵店內仍留存當時看台
在店內二樓用餐就可想像當時看台看球的氛圍
後來變更為中正台夜市所在地 現在又趨向沒落
_◆大成街
竹子南城城牆虛線的一部分穿過武營頭 轉了橢圓形的彎 接到大成街
竹子城牆後來傾頹不堪使用 就地變成巷道 清末興建重要文教建設-孔廟
後來朱盛淇將其移到枕頭山附近的新竹公園 規模比最初較為縮小
被孔廟覆蓋的大成街重新恢復使用
還在原址時建築前還有半月形畔池 建築共三進 今葛瑞特招牌附近為第三進
孔廟附近還興建明倫堂、德政廳等 身兼淡水廳學堂之用 是當時最高學府
站在文昌街和南門街街口往城隍廟方向看 即當初淡水廳同知衙門所在地
往右看則是武營頭 現在還能看到武營頭改成球場後的幾個入口
文昌街從武昌街到復興路的這段則是孔廟側邊 城內聚集了最高政治、軍事、文教機構
李澤蕃畫過孔廟復原想像圖 可供證據(下圖引用自 阿波羅畫廊/李澤藩)
_◆城牆巷(關帝里中南街)
竹子城內保存最為完整的清代古宅 共四進 位於舊名城牆巷的中南街上
中南街是因為竹子城而名城牆巷
新竹境內還有因磚石牆而名的許多城牆巷 因土城而名的隘門街
這棟古宅以卵石墊高地基 作出出水口 上面以斗子砌砌成紅磚牆
斗子砌是指用紅磚將四面圍起來 留出中間似抽屜的空間
裡頭可以用磚頭橫排 或直排 或堆砌卵石 堆滿後以摻稻穀的黏土為黏著劑
完成後以此類推 將磚塊向積木般堆疊起來
#斗子砌牆 http://librarywork.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16/longsin/A02.html
_◆福泉宮(南門井)
鑽進小巷後 隱藏在民居中間的 就是證明竹子城南門就在附近的土地公廟-福泉宮
這種世俗生活空間完全緊連宗教神聖空間 只有發展時間極久的古城才容易找到
廟旁廟誌碑寫有沿革 所謂的南門井現在在神案下被玻璃封起來
_◆竹子城南門(南門小政)
中南街與南門街口 大致就是竹子城南門所在地 南門小政附近則經日治時代街道改正
本來這一帶為龍王廟所在 正位於鯉魚魚頭穴 李澤藩的故居就在附近
沿著南門街往北則是關帝廟 後殿本來供奉觀音 位於鯉魚魚鰓穴 再連到城隍廟的魚腹穴
_◆考棚邊街
保留清代街道蜿蜒崎嶇的風格 竹子城牆遺跡的一部分 因為內有考棚院牆又稱考棚邊街
根據縣志 此處原為竹塹社人慶祝豐年祭時 唱歌跳舞歡慶的所在 以刺桐樹為聖樹
所以原本栽有許多刺桐樹 歡慶時圍著樹唱"勸番努力歌"
歌詞大意為大家今日在此歡慶喝酒 要謹記祖先善於狩獵農耕
大家要承襲祖先的勤奮 這樣才能再度豐收回來歡慶
清領時期曾設巡檢司 後逐漸變成文教區 設考棚作為考生應考區
日治時期時未將此巷道拉正 改為民居區 分發時其中一個日本人被分到三角區域
他也真就規規矩矩的將住所蓋成銳角三角形 從防火巷明顯能看出銳角切面
大門與玄關也因此緊迫相連 跨一步便是玄關 但年久失修 現已傾頹
_◆明志書院停車場
竹子城牆的虛線 從考棚邊街沿伸到今明志書院停車場
雖名為明志書院 但其實並非原址所在 最初是在泰山 目前仍有書院遺址
後來淡水廳同知將書院遷到西大路和西門街交接的地方
因此這一帶又稱義學口 西大路這一帶古則為試院門口 也是竹子城城牆虛線所經
#維基百科/明志書院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明志書院
_◆石坊小井
穿過和福街小巷道 抬頭可見清代木構房屋屋梁和石柱的遺跡 形成過街樓
沿石坊街會經過古玩休息站 店主人是個骨董隱士 有緣的話會看到他下午來開店泡茶賞古玩
再沿石坊街走到石坊小井盡頭處 可看到磚牆和木門堵住的地方 此為竹子城城牆虛線
石坊小井現在則是賣水潤餅、燒烤等的小餐廳 命名取自古地名"石坊腳"
小井則在木門附近 現已被封起 但原本位於十字路口 附近居民皆可取用
_◆楊氏節孝坊(竹子城西門)
出了石坊街後往西大路走 路口樹立石牌坊-楊氏節孝坊 也就是竹子城西門
現在的新竹中央市場 就是淡水廳同知衙門所在地 同知要出入城 都得經過石坊街
石坊街呈L形與中山路、勝利路相接 便是磚石牆西門所在 現在都已不存
雖然竹子城西門和城牆都已不復存在 但街道仍存 楊氏節孝坊更標幟其存在
牌坊大字「天旌節孝」下方小字「旌表臺灣府淡水廳本城氏人林熾之妻楊氏」
立牌時間為道光年間 此時磚石牆已落成 對聯為南門才子郭成金所書
當時與鄭用錫一起應考 鄉民本來較看好天資聰穎的郭成金
沒想到是勤能補拙的鄭用錫最後中舉 郭成金後來成了明志書院院長
節孝坊的標準相當嚴格 除了要是寡母孤兒 孤兒還要有學業成就
呈報批准後 政府固定撥給建坊用的經費 不足處申請者要自付
因為楊氏並非出身顯要 沒有足夠的錢 只能支付一面兩幅由名人題刻的柱聯
另一面除了獅子像朝的方向外 剩下則完全複製處理
#大紀元/竹市三級古蹟楊氏節孝坊 北台灣第一座石坊
#美美網/楊氏節孝坊 http://emmm.tw/L3_content.php?L3_id=3771
_◆仁化街
沿著西大路往仁化街走 竹子城城牆虛線大致從此切過
鑽入莊頭北與台灣彩券中間的清代舊巷道 抬頭看又可見過街樓
仁化街本是連結竹子城北城門與西城門的要道 但並非通衢大道
因此設計上只會依據行人尺度 一邊地基墊得較高
這是因為竹子城在地勢上位於一個小高坡且水源充足 較利於守備
城牆毀棄後 就地變成道路 也就形成一邊高一邊低的有趣景象
仁化街上還有一個已傾頹的祖宅 是店家起家厝 可惜沒有維護
_◆長安街(如美西點)
往長安街走的路上會經過竹子城北門離城隍廟最近的點
這間如美西點以竹塹餅聞名 竹塹餅若要看師傅工夫 最簡單的就是看餅底部
底部芝麻若分佈大小均勻 且火侯一致 就是上好功夫 這間一直都是盲測前三
繼續沿著長安街鑽往前寬後窄的小巷 原來其實新竹也有摸乳巷 走出巷口便是北門老街
#風起/長安街,老店舖,老技藝、舊時光 http://www.uprisings.com.tw/?p=860
_◆北門大街 (竹子城北門、北鼓樓)
巷口處上方便是北鼓樓 老振興這間百年老店是傳統狹長形街屋
原為陶瓷雜貨 後來專營佛具用品
從騎樓往上看保留清代木構屋梁 紅磚牆則是日治時期統一立面
清代木構屋又稱泉州厝 二樓地板全以原木搭建 是會晃動會呼吸的房子 防震極佳
#新竹市文化局/百年老店/老振興
至於鴨肉麵和牛肉麵店密度很高 是因為新竹是全台眷村密度最高的城市(高雄縣、桃園縣都是縣)
新竹市境內就有47個眷村 陸軍空軍都有 日治時期神風特攻隊出發前都會到新竹來
在國民大戲院享樂並進最後一餐 接著就直接乘機出發 進行自殺式攻擊
時間上 新竹濃縮了北台灣三百多年的歷史;空間上 新竹擠了三圈城牆和各種族群
變成新舊交融 開放包容的城市
鴨肉據李老師目前考察 認為與水城有關
以中國為例 南京就是水城 盛產板鴨 北京烤鴨則是起於明永樂皇帝將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
蘇州也是水城 以鴨料理聞名 新竹這個水城自然也愛吃鴨 早期養在頭前溪 又改到客雅溪
最後自養不夠吃 改從中南部購買鴨子來料理 至今已第四代
#新竹市眷村博物館
新竹城這麼小,就有十七個城門,這三圈城牆並非同時蓋好,
竹子城最早蓋好 但不敷使用 再來就蓋土城
高三公尺寬三公尺,三公尺外又挖護城河,護城河也是高三公尺寬三公尺,
可說是北台灣當時最堅固的城市,相當程度也是因為新竹的戰略位置,
除了防止番人進攻、鄉民械鬥 也要防止外國人從戰船上直接砲擊
最後才是磚石城的興建 因為清廷怕一旦亂民霸占磚石城 便據地為王
彰化城、嘉義城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如果要說竹子城的故事,可以花上兩個小時來走;
而磚石城可以花上三個小時至三個半小時;
土城最大,走一圈可以用五個小時來講故事。
這次李老師就是帶領我們花兩個小時來邊走邊談論竹子城的古今
最大的印象就是原來房子跟房子間的空隙 也是可以別有洞天
有的是城牆巷 有的上方保留清代木構屋梁 有的隱藏廟宇 簡直太神奇了
■番外
千里迢迢從台北到新竹 除了參加這次竹子城小旅行 也自己去小小逛了一下新竹
_◆新竹火車站
因為是搭台鐵南下 所以新竹火車站就是我第一個景點啦
裡面的旅客服務中心可以蓋紀念章 事先預約的話 每周末還有新竹城免費小導覽
_◆東門
磚石城唯一僅存的城門 保有護城河等遺跡展示 不過這次沒到訪 只是經過拍一下照
_◆新竹都城隍廟
這座廟幾乎被周圍店家包得密不通風 看不太到廟宇樣貌啦
讓我聯想到被夜市包圍的逢甲大學被戲稱為夜市大學
雖然如此 新竹都城隍廟仍是北台灣規模最大的城隍廟 廟宇歷史和藝術都值得一觀
_◆郭家潤餅
要是在google查詢新竹城隍廟口美食 這家店常常名列前茅
所以就來嘗鮮一下 價錢跟三重差不多 都是NT35一捲 口味也差不多
蔬菜是滿脆 但沒有到與眾不同 令人驚豔的地步 倒是分量的確是比台北大一些
_◆苗楊冬瓜仙草絲
也是網路推薦必買的店家之一 我是點了仙草撞奶
奶味有點太重 甜味也有點太多 所以喝到最後滿膩的
但這是我個人意見啦 也許是因為點了大杯 實在超過個人耐受度的關係
_◆西大發城隍包 http://www.shidafa.com.tw/
因為前兩個網路大推都令我有些失望 這家我就沒抱任何期望
純粹當個來嘗鮮的觀光客 點了城隍包、爆漿黑糖饅頭、迷你綜合饅頭
先啃了爆漿黑糖饅頭 立刻讓我大驚喜 因為真的超爆漿
明明這麼多糖漿 吃起來還是又香又Q 一點也不膩 非常大推
缺點是吃完後飽足感十足 因此城隍包和迷你饅頭我直到晚餐時間才又開動
城隍包據店家說法 是得到城隍爺指示與認可所作的肉包
內餡飽滿 即使冷了 麵皮和內餡還是口感很好
迷你饅頭表現得就沒那麼驚艷 但是也非常紮實 很有飽足感
對我來說 比起小餐包 更適合當餐間點心